一种座卧两用轨道车辆用空调机组及风道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4057275 阅读:136 留言:0更新日期:2016-11-27 08:35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轨道车辆用空调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座卧两用轨道车辆用空调机组及风道系统,包括:设置在轨道车辆顶部的空调机组和主风道,所述主风道包括动压腔区和静压腔区,动压腔区与空调机组连通以便为轨道车辆走廊送风,静压腔区与动压腔区连通以便为轨道车辆包厢送风。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采用动压腔区与空调机组连通,静压腔区与动压腔与连通的结构,动压腔区为走廊送风,静压腔区为包厢送风,使得进入包厢的冷空气风速大大降低,提高乘坐舒适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轨道车辆用空调
,特别涉及一种座卧两用轨道车辆用空调机组及风道系统
技术介绍
目前我国轨道车辆多为座车,由于我国部分车次线路较长,座车长时间乘坐,旅客容易疲劳,不宜在夜间运行;而卧车在白天运用时上座率较低,且卧铺作为座车使用也不合适。因此出现了座卧两用轨道车辆,夜间作为卧车使用,白天运用时作为座车使用。由于人在入睡的情况下抵抗力较差,因此卧车的空调送风风速不宜过大,而座车内乘客多数处于清醒状态,不用考虑这个问题。座卧两用轨道车辆从座车模式切换至卧车模式后,若仍然采用座车模式下的送风方式,则乘坐舒适性较差。
技术实现思路
(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为解决坐卧两用轨道车辆采用座车模式的送风方式舒适性较差,容易导致乘客受凉、感冒的问题。(二)技术方案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座卧两用轨道车辆用空调机组及风道系统,包括:设置在轨道车辆顶部的空调机组和主风道,所述主风道包括动压腔区和静压腔区,动压腔区与空调机组连通以便为轨道车辆走廊送风,静压腔区与动压腔区连通以便为轨道车辆包厢送风。其中,所述动压腔区与静压腔区之间设有隔板,所述隔板上设有若干开孔以连通所述动压腔区与静压腔区。其中,所述静压腔区分隔为多个子区,各子区均与所述动压腔区连通。其中,相邻所述子区之间均设有压力调节板,所述压力调节板上设有开孔以平衡相邻两个子区之间的压力。其中,所述静压腔区通过送风口与所述包厢连通,所述送风口设置在包厢的顶壁上,所述送风口的开口方向水平设置、或沿平行于包厢顶壁的方向设置。其中,所述送风口的开口方向沿轨道车辆的车身长度方向设置。其中,所述动压腔区通过设置在走廊顶部的风口与走廊连通,所述风口通过支风道与动压腔区连通,风口的送风方向为水平、或平行于走廊顶壁的方向。其中,所述风口的开口方向沿轨道车辆的车身长度方向设置。其中,所述包厢与走廊之间设有拉门,所述拉门的下部开设通风口以通过走廊实现回风。其中,所述通风口为隐形通风条缝,所述隐形通风条缝的开口竖直或倾斜设置。(三)有益效果上述技术方案具有如下优点:本专利技术为一种座卧两用轨道车辆用空调机组及风道系统,通过采用动压腔区与空调机组连通,静压腔区与动压腔与连通的结构,动压腔区为走廊送风,静压腔区为包厢送风,使得进入包厢的冷空气风速大大降低,提高乘坐舒适度;采用座车运用时,拉门处于打开状态,走廊侧动压送风也可增加包厢区的送风效果。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所述座卧两用轨道车辆用空调机组及风道系统的侧视示意图之一;图2是图1的俯视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所述座卧两用轨道车辆用空调机组及风道系统的侧视示意图之二;图4是图2的A-A向剖视图;图5是图2的B-B向剖视图。其中,1、空调机组;2、主风道;3、静压腔区;4、送风口;5、隔板;6、动压腔区;7、支风道;8、风口;9、压力调节板;10、通风口;11、废排口。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专利技术,但不用来限制本专利技术的范围。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术语“上”、“下”、“左”、“右”、“内”、“外”、“前端”、“后端”、“头部”、“尾部”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视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专利技术中的具体含义。如图1至图5所示,本专利技术公布了一种座卧两用轨道车辆用空调机组及风道系统,包括:设置在轨道车辆顶部的空调机组1和主风道2,所述主风道2包括动压腔区6和静压腔区3,动压腔区6与空调机组1连通以便为轨道车辆走廊送风,静压腔区3与动压腔区6连通以便为轨道车辆包厢送风。空调机组1设置在轨道车辆的前端或后端,送风、回风均通过空调机组1实现,动压腔区6与静压腔区3均沿轨道车辆的长度方向延伸,空调机组1出来的风速较高的冷风先进入动压腔区6,部分冷风进入静压腔区3,风速下降后再进入包厢;另一部分冷风直接流向走廊,实现包厢与走廊的单独送风。走廊内则不会有乘客入睡,因此送风风速可以高一些;而包厢内的乘客无论清醒或入睡,由于送风风速较低,带入的冷量偏少,不会导致乘客感冒或受凉,增强乘坐舒适度。进一步的,所述动压腔区6与静压腔区3之间设有隔板5,所述隔板5上设有若干开孔以连通所述动压腔区6与静压腔区3。在动压腔内,距离空调机组1较近的部位风速较高,进入静压腔区3的风量较大,远离空调机组1的部位风速较低,进入静压腔区3的风量较少;为保证各处均匀送风,可对隔板5上的不同部位的开孔数量或开孔面积进行调节,距离空调机组1较近的部位开孔面积小一些以减小对应静压腔区3的进风量,距离空调机组1较远的部位开孔面积大一些以增大对应静压腔区3的进风量,以使静压腔区3内各处的进风量保持相同或接近,从而实现不同包厢之间的均匀送风。进一步的,所述静压腔区3分隔为多个子区,各子区均与所述动压腔区6连通。即将静压腔区3分隔成多个子区,子区单独与动压腔区6连通,单独进风;通过调整各子区与动压腔区6的连通面积,调节各子区的进风量、实现均匀送风的目的。进一步的,相邻所述子区之间均设有压力调节板9,所述压力调节板9上设有开孔以平衡相邻两个子区之间的压力。即使通过改变隔板5上的开孔数量或开孔面积以调节各子区的进风量,仍然无法保证各子区之间进风量的相同,使得各子区之间具有不同的压力,无法保证各包厢的均匀送风;因此在相邻子区之间增设了带有开孔的压力调节板9,以平衡相邻静压腔区3的各子区之间的压力,保证各包厢的送风量、送风速度几乎趋于相同,提高乘坐舒适度。优选的,一个包厢对应一个子区,这样可以保证包厢内各处送风速度是均匀的。具体的,所述静压腔区3通过送风口4与所述包厢连通,所述送风口4设置在包厢的顶壁上,所述送风口4的开口方向水平设置、或沿平行于包厢顶壁的方向设置。包厢送风方向水平或沿着顶部送出,冷风贴附包厢顶板吹出,通过冷气重力和包厢门底部的回风拉动,形成包厢内的空气流动,避免直接吹向乘客而导致冷风持续吹向入睡的乘客使其受凉、感冒或诱发关节疼痛等,提高乘坐舒适度。优选的,所述送风口4的开口方向沿轨道车辆的车身长度方向设置。由于冷风是沿着车身宽度方向进入静压腔区3的,静压腔区3内的冷风再沿着车身长度方向进入包厢后,由于风向发生变化,风速也会进一步下降,进而提升乘坐舒适度。具体的,所述动压腔区6通过设置在走廊顶部的风口8与走廊连通,所述风口8通过支风道7与动压腔区6连通,风口8的送风方向为水平、或平行于走廊顶壁的方向。优选的,所述风口8的开口方向沿轨道车辆的车身长度方向设置。虽然走廊乘客较少或没有乘客入睡,但是冷风风速过高仍然会让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座卧两用轨道车辆用空调机组及风道系统

【技术保护点】
一种座卧两用轨道车辆用空调机组及风道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设置在轨道车辆顶部的空调机组和主风道,所述主风道包括动压腔区和静压腔区,动压腔区与空调机组连通以便为轨道车辆走廊送风,静压腔区与动压腔区连通以便为轨道车辆包厢送风。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座卧两用轨道车辆用空调机组及风道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设置在轨道车辆顶部的空调机组和主风道,所述主风道包括动压腔区和静压腔区,动压腔区与空调机组连通以便为轨道车辆走廊送风,静压腔区与动压腔区连通以便为轨道车辆包厢送风。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座卧两用轨道车辆用空调机组及风道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压腔区与静压腔区之间设有隔板,所述隔板上设有若干开孔以连通所述动压腔区与静压腔区。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座卧两用轨道车辆用空调机组及风道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静压腔区分隔为多个子区,各子区均与所述动压腔区连通。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座卧两用轨道车辆用空调机组及风道系统,其特征在于,相邻所述子区之间均设有压力调节板,所述压力调节板上设有开孔以平衡相邻两个子区之间的压力。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座卧两用轨道车辆用空调机组及风道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静压腔区通过送风口与所述包厢连通,所述送风口设置在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夏建军王海涛李来彬杨盼奎陈文禄吴坚徐忠宣李孝勇王维峰王大奎李兵
申请(专利权)人:中车青岛四方机车车辆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