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通入车辆表面上的空气通道的车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3923851 阅读:64 留言:0更新日期:2016-10-28 02:24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车辆、尤其是用于高速交通的轨道车辆,所述车辆具有厢体(102)和用于引导厢体(102)中的第一空气流(108)的空气通道(107.2),其中空气通道(107.2)具有排出开口(107.4),所述排出开口在厢体(102)的在车辆运行中通过第二空气流(109)溢流的表面(102.1)处的排出区域(107.5)中通入到厢体(102)的周围环境中。在此,排出开口(107.4)在表面(102.3)的基本上凸形成形的过渡部(110)的区域中设置到表面(102.1)的凹处(106)中。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车辆、尤其是用于高速交通的轨道车辆,所述车辆具有厢体和用于引导厢体中的第一空气流的空气通道,其中空气通道具有排出开口,所述排出开口在厢体的在车辆运行中通过第二空气流溢流的表面处的排出区域中通入到厢体的周围环境中。
技术介绍
在对具有相对高的额定运行速度的现代轨道车辆的部件的空气冷却或空气调节中通常存在如下问题:只要应当经由其他的路线等避免耗费的或流动技术方面不利的附件和/或耗费的空气引导,就通常必须在车辆的空气溢流的外蒙皮的区域中进行将新鲜空气抽吸到车辆中或者从车辆中吹出排气。这尤其适用于较小的、分散的空气调节单元、例如适用于用于对车辆头部的驾驶台进行空气调节的空气调节单元。在这种分散的空气调节单元中通常在车辆的下侧和/或侧壁的区域中进行抽吸和吹出。然而,在通常用于抽吸和吹出的位置处,尤其在用于具有额定运行速度远高于250km/h的高速交通的轨道车辆中通常存在不利的流动关系,其中必要时甚至在吹出部位的区域中的空气压强(尤其静态的空气压强)大于在抽吸部位处的空气压强。这种不利的流动关系尤其在显著的侧向风的情况下得到,其中刚好在车辆的头部区域中,随吹出部位或抽吸部位的区域中的根据侧向风的方向不同强度的压强关系引起强烈扭曲的或不均匀地环流车辆表面。这种可能的不利的空气压强关系取决于:必须通过空气调节单元本身预留用于主动地运送充足高的空气体积流的显著量的附加能量,因此必然必须将所述空气调节单元的风扇相应大地设计尺寸,以便能够提供可能所需要的运送功率。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因此基于如下目的:提供开始提出类型的车辆,所述车辆不随之产生上述缺点或至少以更小的程度随之产生上述缺点并且尤其以简单的方式在其整个运行阶段、必然也在正常运行中可预期的环流关系中实现降低用于车辆中的空气引导的耗费。本专利技术基于根据权利要求1的前序部分所述的车辆通过权利要求1的特征部分中说明的特征来实现所述目的。本专利技术基于如下技术教导:如果排出开口在表面的基本上凸形成形的过渡部的区域中设置到表面的凹处中的话,那么以简单的方式在车辆的整个运行阶段中、必然也在正常运行中可预期的环流关系的情况下实现降低用于车辆中的空气引导的耗费。在这种过渡部处有利可行的是:在正常运行中的全部可预期的环流关系中实现适当的流动转向进而实现相对于周围环境并且尤其相对于空气引导系统的一个进入开口的充分高的负压,其支持在期望的运送方向上的空气运送。必然地,因此特此以纯被动的方式可行的是:降低空气引导系统的所需要的主动的运送功率或者保持在低的水平上。因此,对车辆表面在凹处的区域中溢流的(第二)空气流在凹处的在前伸展的端部处更多或更少显著地沉入到凹处中,或者在在后伸展的端部处再次从凹处中排出。在此,在凹处的相应的端部处进行相应的流动转向,所述流动转向引起车辆表面上的(对应于流动转向的程度)更多或更少显著下降的静态压强。如果排出开口设置在如此下降的静态的压强的区域中,那么下降的静态压强以有利的方式能够用于在空气通道中进行空气运送或者所述静态压强自动地有助于空气通道中的空气运送。关于此点需要说明的是:对车辆表面在凹处的区域中溢流的(第二)空气流不必要也必须在凹处的(在流动方向上)中央区域中连续地施加在车辆表面上。更确切地说足够的是:空气流在流动偏转的和设置在那里的排出开口的区域中施加在车辆表面上。因此例如能够提出:空气流在吹扫过凹处的在前伸展的端部(在所述端部处存在具有排出开口的流动转向区域)之后与车辆表面分离。同样地,在将排出开口设置在凹处的在后伸展的端部上的情况下能够提出:空气流在凹处的(在流动方向上)中央区域中首先与车辆表面分离,但是在吹扫在后伸展的端部(在所述端部处存在具有排出开口的流动转向区域)之前再次施加到车辆表面上。关于此点还需要说明的是:排出开口具有用于要输送的(第一)空气流的一个或多个穿通开口。在此,相应的穿通开口优选构成为,使得在所述穿通开口处在构成显著的涡流的剪切层(与随之产生的静态压强的提高)的情况下不引起(第二)空气流的持久局部的分离。更确切地说,相应的穿通开口优选构成为,使得(第二)空气流在不构成这种显著涡流的剪切层的情况下简单地跃过并且此后再次施加到车辆表面上。对此例如能够提出:排出开口通过具有多个穿通开口的网格状的或烤架状的排出元件形成。排出元件于是在该区域中形成车辆表面。排出元件例如能够根据穿孔金属板的类型构成,其中穿通开口例如能够构成为是多边形、椭圆形、圆形的或狭口形。穿通开口的狭口在此优选纵向延伸地构成并且横向于环流方向或行驶方向设置,使得(第二)空气流仅必须跃过或跨过外蒙皮中的相对短的空隙,直到该空气流能够再次施加到外蒙皮上。例如能够在厢体中的行驶机构缺口的区域中、在两个彼此耦联的厢体之间的过渡部处但或者也在任意其他的凹处的区域中存在相应适当的凹处。必要时,能够优化专门用于该应用情况的、即支持或空气输送的凹处的设计方案或者甚至明确地为了该目的才设置。根据一个方面,本专利技术因此涉及一种尤其是用于高速交通的轨道车辆,所述车辆具有厢体和用于引导厢体中的第一空气流的空气通道,其中空气通道具有排出开口,所述排出开口在厢体的在车辆运行中通过第二空气流溢流的表面处的排出区域中通入到厢体的周围环境中。排出开口在表面的基本上凸形成形的过渡部的区域中设置到表面的凹处中。过渡部原则上能够设置在凹处的区域中的任意部位处,在所述凹处上进行相应的流动转向与第二空气流中的静态空气压强的相应的下降。在将凹处设置在车辆的侧壁的区域中的情况下,过渡部例如能够设置在凹处的在车辆高度方向上伸展的边缘区域的区域中。优选地,凹处设置在车辆上侧的区域中或车辆下侧的区域中,其中过渡部于是优选设置在凹处的在车辆纵向方向上延伸的边缘区域中。此外,过渡部不仅能够设置在凹处的在车辆纵向方向上在前伸展的边缘区域中而且能够设置在车辆纵向方向在后伸展的边缘区域中。尤其如果车辆主要或者甚至仅仅沿特定的行驶方向运行,那么过渡部优选位于凹处的在后伸展的边缘区域的区域中。本专利技术在关于空气通道的污染还有在车辆的外蒙皮上的流动的损害以及该车辆的制造方面具有尤其适宜的特性的优选变型形式的特征在于:排出开口设置在厢体的在车辆高度方向上下方的区域中。优选地,排出开口在此优选设置在厢体的下侧上。凹处能够如所提及的那样为任意的凹处,所述凹处满足车辆上或车辆中的任意功能。优选地,凹处为用于车辆的行驶机构的行驶机构缺口。在该情况下,过渡部又能够设置在行驶机构缺口的在车辆纵向方向上在前伸展的或在后伸展的边缘部段上,因为在此如无其他的话就得到用于设置排出开口的尤其适宜的位置关系。在此,厢体通常限定纵向中央平面,所述纵向中央平面在车辆纵向方向和车辆高度方向上延伸,其中行驶机构缺口在过渡部的区域中在车辆横向方向上延伸超出缺口宽度。排出开口还限定具有排出面重心的排出面,其中排出面重心在车辆横向方向上具有距纵向中央平面的缺口重心间距,所述缺口重心间距为缺口宽度的10%至50%、优选为缺口宽度的20%至45%、更优选为缺口宽度的30%至40%。这种与纵向中央平面间隔开的设置有利地考虑如下情况:在常规构成的行驶机构中在行驶机构缺口中的更侧向或更外置的区域中在期望地降低排出开的区域中的静态空气压强方面得到比在纵向中央平面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车辆、尤其是用于高速交通的轨道车辆,所述车辆具有厢体(102)和用于引导所述厢体(102)中的第一空气流(108)的空气通道(107.2),其中所述空气通道(107.2)具有排出开口(107.4),所述排出开口在所述厢体(102)的在所述车辆运行中通过第二空气流(109)溢流的表面(102.1)处的排出区域(107.5)中通入到所述厢体(102)的周围环境中,其特征在于,所述排出开口(107.4)在所述表面(102.3)的基本上凸形成形的过渡部(110)的区域中设置到所述表面(102.1)的凹处(106)中。

【技术特征摘要】
2015.04.01 EP 15162266.91.一种车辆、尤其是用于高速交通的轨道车辆,所述车辆具有厢体(102)和用于引导所述厢体(102)中的第一空气流(108)的空气通道(107.2),其中所述空气通道(107.2)具有排出开口(107.4),所述排出开口在所述厢体(102)的在所述车辆运行中通过第二空气流(109)溢流的表面(102.1)处的排出区域(107.5)中通入到所述厢体(102)的周围环境中,其特征在于,所述排出开口(107.4)在所述表面(102.3)的基本上凸形成形的过渡部(110)的区域中设置到所述表面(102.1)的凹处(106)中。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渡部(110)设置在所述凹处(106)的在车辆横向方向上伸展的边缘区域的区域中,和/或所述过渡部(110)设置在所述凹处(106)的在车辆纵向方向上在前伸展的或在后伸展的边缘区域上。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排出开口(107.4)设置在所述厢体(102)的在车辆高度方向上的下方区域中,其中所述排出开口(107.4)尤其设置在所述厢体(120)的下侧上。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凹处(106)是用于所述车辆的行驶机构(103)的行驶机构缺口,其中所述过渡部(110)尤其设置在所述行驶机构缺口(106)的在车辆纵向方向上在前伸展或在后伸展的边缘部段上。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厢体(102)限定纵向中央平面,所述纵向中央平面在车辆纵向方向和车辆高度方向上延伸,其中所述行驶机构缺口(106)在所述过渡部(110)的区域中在车辆横向方向上延伸超出缺口宽度;所述排出开口(107.4)限定具有排出面重心(107.6)的排出面;所述排出面重心(107.6)在所述车辆横向方向上具有距所述纵向中央平面的缺口重心间距,所述缺口重心间距为所述缺口宽度的10%至50%、优选为所述缺口宽度的20%至45%、更优选为所述缺口宽度的30%至40%。6.根据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行驶机构缺口(106)在所述过渡部(110)的区域中在车辆横向方向上延伸超出缺口宽度;所述排出开口(107.4)在所述车辆横向方向上限定最大排出宽度;所述最大排出宽度为所述缺口宽度的5%至30%,优选为所述缺口宽度的10%至25%,更优选为所述缺口宽度的15%至20%。7.根据权利要求4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排出开口(107.4)在车辆横向方向上限定最大排出宽度;所述排出开口(107.4)在车辆纵向方向上限定最大排出长度;最大排出宽度为最大排出长度的120%至320%,优选为所述最大排出长度的160%至280%,更优选为所述最大排出长度的200%至240%,其中所述最大排出宽度尤其为300mm至600mm,优选为350mm至550mm,更优选为400mm至500mm。8.根据权利要求4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车辆,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行驶机构缺口(106)的区域中设置有具有带有两个轮(103.3)的至少一个轮单元的行驶机构(103),和所述厢体(102)限定纵向中央平面(101.3),所述纵向中央平面沿车辆纵向方向和车辆高度方向延伸,其中所述排出开口(107.4)限定具有排出面重心(107.6)的排出面;所述排出面重心(107.6)在车辆横向方向上比所述轮单元的直接相邻的轮(103.3)的轮接触点(103.2)更远离所述纵向中央平面(101.3)设置;尤其所述排出面的至少60%、优选所述排出面的至少80%、更优选所述排出面的至少90%在所述车辆横向方向上比所述轮单元的直接相邻的轮(103.3)的所述轮接触点(103.2)更远离所述纵向中央平面设置。9.根据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排出开口(107.4)通过至少一个排出元件(107.7)形成,其中所述排出元件(107.7)具有用于所述第一空气流(1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彼得·格尔茨卡斯滕·马腾斯苏珊·施坦克约翰内斯·毛斯
申请(专利权)人:庞巴迪运输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德国;DE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