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车载智能设备固定减震座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4045268 阅读:59 留言:0更新日期:2016-11-22 02:5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车载智能设备固定减震座,其结构包括上夹装置、智能设备放置区、左夹装置、第一加固装置条、第一底部减震固定装置、防碰伤海绵、第二底部减震固定装置、第二加固装置条、转轴、无死角可掰活动装置条、强力吸盘、拔盘条,固定旋紧栓、右夹装置、收纳装置、第一减震海绵、第二减震海绵,所述上夹装置和收纳装置固定连接,所述智能设备放置区和固定旋紧栓活动连接,所述智能设备放置区上设有左夹装置、右夹装置、第一底部减震固定装置、第二底部减震固定装置,能夹其他的智能设备,能减震固定,有多重固定装置,不能防碰伤。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塑料产品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车载智能设备固定减震座
技术介绍
智能设备固定座是指:人们在开车时,需要使用智能设备来帮助自己,又不能手拿,就需要智能设备固定座。现有技术公开了申请号为:的一种201420224716.5,该车载音响的智能移动设备固定结构,包括安装座,所述安装座设置有用于配合夹紧智能移动设备的活动压紧夹和固定支承夹、以及设置在安装座上边沿的开关,所述安装座内部设置有活动弯折杆、齿轮一、齿轮二、与活动压紧夹连接的推板、与固定支承夹连接的固定限位板,所述活动弯折杆的上端面与开关下端面匹配相连,活动弯折杆的下端设置有与齿轮一相啮合的凸齿,所述齿轮一与齿轮二互相啮合,所述推板设置有与齿轮二相啮合的齿边,在所述推板下方设置有用于复位推板的复位弹簧,但是不能夹其他的智能设备,不能减震固定,没有多重固定装置,不能防碰伤。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车载智能设备固定减震座,解决了不能夹其他的智能设备,不能减震固定,没有多重固定装置,不能防碰伤。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车载智能设备固定减震座,其结构包括上夹装置、智能设备放置区、左夹装置、第一加固装置条、第一底部减震固定装置、防碰伤海绵、第二底部减震固定装置、第二加固装置条、转轴、无死角可掰活动装置条、强力吸盘、拔盘条,固定旋紧栓、右夹装置、收纳装置、第一减震海绵、第二减震海绵,所述上夹装置和收纳装置固定连接,所述智能设备放置区和固定旋紧栓活动连接,所述智能设备放置区上设有左夹装置、右夹装置、第一底部减震固定装置、第二底部减震固定装置,所述无死角可掰活动装置条通过转轴和强力吸盘活动连接,固定旋紧栓所述第一底部减震固定装置上设有第一减震海绵、第二减震海绵。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底部减震固定装置上设有防碰伤海绵。进一步的,所述智能设备放置区上设有所述第一加固装置条第二加固装置条。进一步的,所述智能设备放置区上设有收纳装置。由上述对本技术结构的描述可知,和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如下优点:本技术设有上夹装置、左夹装置、右夹装置、第一加固装置条、第二加固装置条、第一底部减震固定装置、第二底部减震固定装置、强力吸盘,通过这些装置的配合使用,可以带非常稳定的固定体验;还设有第一减震海绵、第二减震海绵,在汽车上可以带来良好减震效果;还设有防碰伤海绵,可以减少碰伤。附图说明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图1为本技术一种车载智能设备固定减震座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固定减震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实施例1参考图1、图2,一种车载智能设备固定减震座,其结构包括上夹装置1、智能设备放置区2、左夹装置3、第一加固装置条4、第一底部减震固定装置6、防碰伤海绵5、第二底部减震固定装置7、第二加固装置条8、转轴9、无死角可掰活动装置条10、强力吸盘11、拔盘条12,固定旋紧栓13、右夹装置14、收纳装置15、第一减震海绵16、第二减震海绵17,所述上夹装置1和收纳装置15固定连接,所述智能设备放置区2和固定旋紧栓13活动连接,所述智能设备放置区2上设有左夹装置3、右夹装置14、第一底部减震固定装置6、第二底部减震固定装置7,所述无死角可掰活动装置条10通过转轴9和强力吸盘11活动连接,固定旋紧栓13所述第一底部减震固定装置6上设有第一减震海绵16、第二减震海绵17,所述第一底部减震固定装置6上设有防碰伤海绵5,所述智能设备放置区2上设有所述第一加固装置条4第二加固装置条8,所述智能设备放置区2上设有收纳装置15。本实用技术设有上夹装置1、左夹装置3、右夹装置14、第一加固装置条4、第二加固装置条8、第一底部减震固定装置6、第二底部减震固定装置7、强力吸盘11,通过这些装置的配合使用,可以带非常稳定的固定体验;还设有第一减震海绵16、第二减震海绵17,在汽车上可以带来良好减震效果;还设有防碰伤海绵5,可以减少碰伤。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技术,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车载智能设备固定减震座,其特征在于:其结构包括上夹装置(1)、智能设备放置区(2)、左夹装置(3)、第一加固装置条(4)、第一底部减震固定装置(6)、防碰伤海绵(5)、第二底部减震固定装置(7)、第二加固装置条(8)、转轴(9)、无死角可掰活动装置条(10)、强力吸盘(11)、拔盘条(12),固定旋紧栓(13)、右夹装置(14)、收纳装置(15)、第一减震海绵(16)、第二减震海绵(17),所述上夹装置(1)和收纳装置(15)固定连接,所述智能设备放置区(2)和固定旋紧栓(13)活动连接,所述智能设备放置区(2)上设有左夹装置(3)、右夹装置(14)、第一底部减震固定装置(6)、第二底部减震固定装置(7),所述无死角可掰活动装置条(10)通过转轴(9)和强力吸盘(11)活动连接,固定旋紧栓(13)所述第一底部减震固定装置(6)上设有第一减震海绵(16)、第二减震海绵(17)。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车载智能设备固定减震座,其特征在于:其结构包括上夹装置(1)、智能设备放置区(2)、左夹装置(3)、第一加固装置条(4)、第一底部减震固定装置(6)、防碰伤海绵(5)、第二底部减震固定装置(7)、第二加固装置条(8)、转轴(9)、无死角可掰活动装置条(10)、强力吸盘(11)、拔盘条(12),固定旋紧栓(13)、右夹装置(14)、收纳装置(15)、第一减震海绵(16)、第二减震海绵(17),所述上夹装置(1)和收纳装置(15)固定连接,所述智能设备放置区(2)和固定旋紧栓(13)活动连接,所述智能设备放置区(2)上设有左夹装置(3)、右夹装置(14)、第一底部减...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志护傅文声谢永宁
申请(专利权)人:南安市建胤机械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