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串灯端子连接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3960983 阅读:117 留言:0更新日期:2016-11-03 03:2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串灯端子连接结构,用于实现串灯的分支电源线与主电源线的连接,包括上盖、下盖和两个金属端子;上盖盖合在所述下盖上,主电源线穿设在上盖和下盖之间;金属端子设有相对的折弯边,折弯边折弯闭合,分别夹持主电源线正、负芯线;金属端子设有刺破体;刺破体刺穿主电源线正、负芯线护皮,与主电源线正、负芯线的导电芯相连通;分支电源线正、负芯线的导电芯,通过金属端子分别对应与所述主电源线正、负芯线相连接。分支电源线与主电源线的连接,通过上盖、下盖盖合固定主电源线与分支电源线,并采用金属端子刺破体刺穿护皮以连接导电芯的结构来实现;使用该种连接结构,生产效率高,可节省大量人工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导线连接技术,特别涉及一种串灯端子连接结构
技术介绍
随着现代LED技术的发展,LED串灯(俗称跑马灯)成为了家庭、商场等场所照明及装饰的必用品,使用数量一直持续在增加。串灯包括主线、多条子线及与子线连接的灯,其中主线与每条子线构成T连接。传统的主线与子线的连接结构,为采用焊接或铜带铆压的方法,将主线和子线连接在一起。但使用上述连接结构,必须把多股的主线芯线和子线芯线的护皮剥掉,露出导电铜丝,再用焊接的方式或铆压铜片的方法将两组芯线的导电铜丝对应连接在一起,最后还需在连接处做绝缘处理。使用上述连接结构,操作复杂,生产效率低,耗费了大量人工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串灯端子连接结构。为实现以上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串灯端子连接结构,用于实现串灯的分支电源线与主电源线的连接,包括上盖、下盖和两个金属端子;所述上盖盖合在所述下盖上,所述主电源线穿设在所述上盖和下盖之间;所述金属端子设有相对的折弯边,所述折弯边折弯闭合,分别夹持所述主电源线正、负芯线;所述金属端子设有刺破体;所述刺破体刺穿所述主电源线正、负芯线护皮,与所述主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串灯端子连接结构,用于实现串灯的分支电源线与主电源线的连接,其特征在于:包括上盖、下盖和两个金属端子;所述上盖盖合在所述下盖上,所述主电源线穿设在所述上盖和下盖之间;所述金属端子设有相对的折弯边,所述折弯边折弯闭合,分别夹持所述主电源线正、负芯线;所述金属端子设有刺破体;所述刺破体刺穿所述主电源线正、负芯线护皮,与所述主电源线正、负芯线的导电芯相连通;所述分支电源线正、负芯线的导电芯,通过所述金属端子分别对应与所述主电源线正、负芯线相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串灯端子连接结构,用于实现串灯的分支电源线与主电源线的连接,其特征在于:包括上盖、下盖和两个金属端子;所述上盖盖合在所述下盖上,所述主电源线穿设在所述上盖和下盖之间;所述金属端子设有相对的折弯边,所述折弯边折弯闭合,分别夹持所述主电源线正、负芯线;所述金属端子设有刺破体;所述刺破体刺穿所述主电源线正、负芯线护皮,与所述主电源线正、负芯线的导电芯相连通;所述分支电源线正、负芯线的导电芯,通过所述金属端子分别对应与所述主电源线正、负芯线相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串灯端子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支电源线正、负芯线的导电芯,通过所述金属端子分别对应与所述主电源线正、负芯线相连接,具体为:所述金属端子还设有具有相对折弯边的分支连接端,所述分支连接端折弯边折弯闭合,分别夹持所述分支电源线正、负芯线导电芯。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串灯端子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支电源线正、负芯线的导电芯,通过所述金属端子分别对应与所述主电源线正、负芯线相连接,具体为:所述折弯闭合的折弯边,还分别对应夹持有所述分支电源线正、负芯线导电芯。4.根据权利要求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华林
申请(专利权)人:中山市恒信通电线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