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离子接地装置,包括接地电极和连接在接地电极上的引出线,所述接地电极包括金属内管和金属外管,金属内管位于金属外管内,在金属内管内放置内填料,在金属内管和金属外管之间放置外填料;在接地电极的底部安装底罩,在底罩的外部安装多根渗透管,多根渗透管以底罩为中心向外辐射;在接地电极的外壁上还设置填料添加器,填料添加器的出口同时通向金属内管和金属外管。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上述结构,不仅能够长期改变接地电极底部土壤的导电性,还能够长期改变远处土壤的导电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电气接地领域,具体地,涉及离子接地装置。
技术介绍
接地是指一种有意或非有意的导电连接,由于这种连接,可使电路或电气设备接到大地或近似于大地(代替或大地的导电体)的电位;引导地电流流入和流出大地(或代替大地的导电体)。电力系统中地网的降阻效果和使用年限是一个非常值得关注的指标,一般说来:地网的接地电阻大小关乎着地上对应设施能否正常工作,地网的寿命应与地上对应设施的设计使用年限相匹配。现有的离子接地装置中对改变接地电极底部土壤的导电性效果明显,但是对改变接地电极稍远地方土壤的导电性效果则比较微弱,且现有离子接地装置无法长期有效的改变土壤的导电性能。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克服了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离子接地装置,该离子接地装置不仅能够长期改变接地电极底部土壤的导电性,还能够长期改变远处土壤的导电性。本技术解决上述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离子接地装置,包括接地电极和连接在接地电极上的引出线,所述接地电极包括金属内管和金属外管,金属内管位于金属外管内,在金属内管内放置内填料,在金属内管和金属外管之间放置外填料;在接地电极的底部安装底罩,在底罩的外部安装多根渗透管,多根渗透管以底罩为中心向外辐射;在接地电极的外壁上还设置填料添加器,填料添加器的出口同时通向金属内管和金属外管。工作中接地电极金属内管和金属外管内填料中的离子通过底罩上设置的多根渗透管均匀而缓慢的渗透到周围更宽范围的土壤中,持续改进周围土壤导电性。以往采用在接地电极的底部直接设置离子渗透孔的方式向土壤中进行渗透,渗透液都渗透到接地电极的底部,该渗透离子改善接地电极底部土壤的导电性能明显,而对于改善离接地电极稍远土壤的导电性则非常微弱。而本方案采用额外的多根渗透管进行渗透,渗透管能够到达更远地方的土壤,实现快速的改变接地电极底部和更远地方土壤的导电性。由于内填料在潮湿环境中离子流失速度远高于干燥环境中的离子流失速度,当离子填料快速消耗完毕之后,该接地装置则达不到持续改善周围土壤导电性的作用,进而失去良好接地效果;因此设置外填料,该外填料具有比内填料更好的保水性和吸水性,让内填料保持在干燥的环境中,避免离子流失过快,使离子长期改善土壤的导电性。当发现内填料消耗完毕之后,可通过本方案中设置的填料添加器,该添加器能够同时独立的向金属内管和金属外管中添加填料,进一步确保接地电极经久耐用、接地电阻可长久保持在设定范围内。进一步的,所述接地电极的侧面上还设置透视孔。由于接地电极具有一定的高度,且不透明,当在检测填料是否消耗完时可通过透视孔直观的进行观察,快速准确的确定是否需要添加填料。进一步的,所述金属外管的内层和外层均为耐腐蚀的钛合金层,中间层为碳钢层。由于释放的填料具有极强的腐蚀性,容易导致接地电极老化,而该设计能够耐腐蚀,提高接地电极的使用寿命。进一步的,所述接地电极的顶部还安装带呼吸孔堵头。进一步的,所述内填料由缓释性离子组成,外填料由保水性且吸水性好的有机化学材料组成。进一步的,所述渗透管的形状为弯曲形。该设计能够放缓填料的释放速度且到达更远的地方,能够长期持续不断的改变土壤的导电性。综上,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以往采用在接地电极的底部直接设置离子渗透孔的方式向土壤中进行渗透,只能改善接地电极底部土壤的导电性能,而本方案采用额外的多根渗透管进行渗透,渗透管能够到达更远地方的土壤,实现快速的改变接地电极底部和更远地方土壤的导电性,导电性能得到优化。2、本方案设置外填料,该外填料具有比内填料更好的保水性和吸水性,让内填料保持在干燥的环境中,避免离子流失过快,使离子长期改善土壤的导电性。3、当发现内填料消耗完毕之后,可通过本方案中设置的填料添加器,该添加器能够同时独立的向金属内管和金属外管中添加填料,进一步确保接地电极经久耐用、接地电阻可长久保持在设定范围内。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中接地电极的剖视图。附图中标记及相应的零部件名称:1、接地电极;2、填料添加器;3、底罩;4、带呼吸孔堵头;5、引出线;6、渗透管;7、透视孔;8、外填料;9、金属内管;10、金属外管;11、内填料。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实施例及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地的详细说明,但本技术的实施方式不限于此。实施例1:如图1-2所示,本技术包括接地电极1和连接在接地电极1上的引出线5,所述接地电极1包括金属内管9和金属外管10,金属内管9位于金属外管10内,在金属内管9内放置内填料11,在金属内管9和金属外管10之间放置外填料8;在接地电极1的底部安装底罩3,在底罩3的外部安装多根渗透管6,多根渗透管6以底罩3为中心向外辐射;在接地电极1的外壁上还设置填料添加器2,填料添加器2的出口同时通向金属内管9和金属外管10。工作中接地电极金属内管和金属外管内填料中的离子通过底罩上设置的多根渗透管均匀而缓慢的渗透到周围更宽范围的土壤中,持续改进周围土壤导电性。以往采用在接地电极的底部直接设置离子渗透孔的方式向土壤中进行渗透,渗透液都渗透到接地电极的底部,该渗透离子改善接地电极底部土壤的导电性能明显,而对于改善离接地电极稍远土壤的导电性则非常微弱。而本方案采用额外的多根渗透管进行渗透,渗透管能够到达更远地方的土壤,实现快速的改变接地电极底部和更远地方土壤的导电性。由于内填料在潮湿环境中离子流失速度远高于干燥环境中的离子流失速度,当离子填料快速消耗完毕之后,该接地装置则达不到持续改善周围土壤导电性的作用,进而失去良好接地效果;因此设置外填料,该外填料具有比内填料更好的保水性和吸水性,让内填料保持在干燥的环境中,避免离子流失过快,使离子长期改善土壤的导电性。当发现内填料消耗完毕之后,可通过本方案中设置的填料添加器,该添加器能够同时独立的向金属内管和金属外管中添加填料,进一步确保接地电极经久耐用、接地电阻可长久保持在设定范围内。实施例2:本实施例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优选如下:接地电极1的侧面上还设置透视孔7。由于接地电极具有一定的高度,且不透明,当在检测填料是否消耗完时可通过透视孔直观的进行观察,快速准确的确定是否需要添加填料。金属外管10的内层和外层均为耐腐蚀的钛合金层,中间层为碳钢层。由于释放的填料具有极强的腐蚀性,容易导致接地电极老化,而该设计能够耐腐蚀,提高接地电极的使用寿命。接地电极1的顶部还安装带呼吸孔堵头4。内填料11由缓释性离子组成,外填料8由保水性且吸水性好的有机化学材料组成。渗透管6的形状为弯曲形。该设计能够放缓填料的释放速度且到达更远的地方,能够长期持续不断的改变土壤的导电性。以上所述,仅是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非对本技术做任何形式上的限制,凡是依据本技术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均落入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离子接地装置,包括接地电极(1)和连接在接地电极(1)上的引出线(5),其特征在于,所述接地电极(1)包括金属内管(9)和金属外管(10),金属内管(9)位于金属外管(10)内,在金属内管(9)内放置内填料(11),在金属内管(9)和金属外管(10)之间放置外填料(8);在接地电极(1)的底部安装底罩(3),在底罩(3)的外部安装多根渗透管(6),多根渗透管(6)以底罩(3)为中心向外辐射;在接地电极(1)的外壁上还设置填料添加器(2),填料添加器(2)的出口同时通向金属内管(9)和金属外管(10)。
【技术特征摘要】
1.离子接地装置,包括接地电极(1)和连接在接地电极(1)上的引出线(5),其特征在于,所述接地电极(1)包括金属内管(9)和金属外管(10),金属内管(9)位于金属外管(10)内,在金属内管(9)内放置内填料(11),在金属内管(9)和金属外管(10)之间放置外填料(8);在接地电极(1)的底部安装底罩(3),在底罩(3)的外部安装多根渗透管(6),多根渗透管(6)以底罩(3)为中心向外辐射;在接地电极(1)的外壁上还设置填料添加器(2),填料添加器(2)的出口同时通向金属内管(9)和金属外管(10)。2.根据权利要求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江,
申请(专利权)人:成都市精电化工厂,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四川;5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