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核壳型上转换发光纳米材料与氧化石墨烯发光共振能量转移检测赭曲霉毒素A的方法,涉及纳米材料和分析化学
,用于对食品中赭曲霉毒素A进行检测。
技术介绍
赭曲霉毒素A(Ochratoxins A,OTA)主要由纯绿青霉(Penicillium Verrucosum)、赭曲霉(Aspergillus achraceus)和碳黑曲霉(A.carbonarius)三种真菌产生,由异香豆素连接到β-苯丙氨酸上的衍生物,其中OTA分子式为C20H18ClNO6,它是一种稳定的无色结晶化合物。由于OTA可以直接污染谷类、水果等农作物,人和动物通过摄入污染的植物性食物而吸收进入体内,同时也可因OTA在动物体内的蓄积作用而通过摄入动物性食物进入人体内。OTA具有较强的肝脏、肾脏和神经毒性和致畸、致癌、致突变作用,对人类身体健康和食品安全造成很大的危害。因此,建立准确、灵敏、快速的OTA检测技术对于食品安全具有重大意义。赭曲霉毒素A的含量通常很低,所以检测手段要求较高,目前检测OTA的主要方法有薄层层析法(TLC)、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基于核壳型上转换发光纳米材料与氧化石墨烯发光共振能量转移检测赭曲霉毒素A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核壳型NaYF4:Yb0.18,Er0.02@NaYF4上转换发光纳米材料是裸核NaYF4:Yb0.18,Er0.02上转换发光纳米材料的发光强度的2.74倍;将赭曲霉毒素A(OTA)适配体与核壳型NaYF4:Yb0.18,Er0.02@NaYF4上转换发光纳米材料偶联形成核壳型能量供体探针,核壳型上转换发光纳米材料的发光光谱与氧化石墨烯(GO)的吸收光谱能有效重叠,因此利用氧化石墨烯作为能量受体探针;将核壳型能量供体探针先与OTA进行孵育,适配体优先与OTA结合;当加入GO之后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核壳型上转换发光纳米材料与氧化石墨烯发光共振能量转移检测赭曲霉毒素A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核壳型NaYF4:Yb0.18,Er0.02@NaYF4上转换发光纳米材料是裸核NaYF4:Yb0.18,Er0.02上转换发光纳米材料的发光强度的2.74倍;将赭曲霉毒素A(OTA)适配体与核壳型NaYF4:Yb0.18,Er0.02@NaYF4上转换发光纳米材料偶联形成核壳型能量供体探针,核壳型上转换发光纳米材料的发光光谱与氧化石...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周平,戴邵亮,吴世嘉,段诺,
申请(专利权)人:江南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