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曲纤维和无纺布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3946612 阅读:119 留言:0更新日期:2016-10-30 09:49
卷曲纤维,其由下述第一成分和第二成分构成;第一成分为丙烯系树脂组合物,其包含在特定条件下得到的熔点(Tm‑D)大于120℃的丙烯系聚合物(1‑A)、和丙烯系聚合物(1‑B),所述丙烯系聚合物(1‑B)满足下述条件:(a)重均分子量(Mw)为10000~200000,(b)分子量分布(Mw/Mn)<4.0,(c)特定条件下得到的熔点(Tm‑D)为0~120℃;第二成分为在前述测定条件下测定的熔体流动速率(MFR)为1g/10分钟以上且2000g/10分钟以下的、使用差示扫描型量热计(DSC)在前述测定条件下观测到的熔点(Tm‑D)大于120℃的丙烯系聚合物(2),或者包含所述丙烯系聚合物(2)的丙烯系树脂组合物。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卷曲纤维和无纺布
技术介绍
近年,已尝试通过对由聚酯、聚酰胺等形成的热塑性合成纤维赋予潜在卷曲性并形成布帛,从而利用纤维所具有的潜在卷曲性能来得到富有伸缩性的织物、编物、无纺布。此外,还已知,例如使用聚烯烃的潜在性卷曲丝,通过梳理法(card method)形成网,通过喷射水流进行水刺后进行加热收缩,或者使用经预先拉伸的聚烯烃的潜在性卷曲丝,以与上述同样的方式通过梳理法形成网,通过喷射水流进行水刺后使其加热收缩,由此得到使用廉价的聚烯烃得到的弹性无纺布、具有厚度的无纺布、或弹性织物等。另一方面,还提出了多种为了制造具有伸缩性的无纺布而使用的潜在性卷曲性复合纤维的方案。例如,提出了热熔接性潜在卷曲性复合纤维,其将熔点或软化点不同的三种树脂成分配置于纤维的短方向截面的特定位置从而在用于无纺布时具有膨松性、高无纺布强度以及伸缩性(参照专利文献1)。此外,还提出了采用使用熔点不同的聚烯烃得到的芯鞘型复合材料的潜在卷曲性复合纤维(参照专利文献2)。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2-251254号公报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12-158861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要解决的问题本专利技术鉴于上述情况而成,其目的在于,提供使用聚烯烃系材料得到的具有强的卷曲性的卷曲纤维、以及包含该卷曲纤维的无纺布。解决问题的方案本专利技术人等进行深入研究,结果发现在包括第一成分和第二成分的卷曲纤维中,向至少第一成分中添加熔点不同的特定的丙烯系聚合物,由此可以达成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基于上述见解而完成。即,本专利技术提供以下的专利技术。[1]卷曲纤维,其由下述第一成分和第二成分构成,第一成分:丙烯系树脂组合物,其包含在温度230℃、负荷21.18N下测定的熔体流动速率(MFR)为1g/10分钟以上且2000g/10分钟以下的、熔点(Tm-D)大于120℃的丙烯系聚合物(1-A)和满足以下的(a)~(c)的丙烯系聚合物(1-B),所述熔点(Tm-D)被定义为在使用差示扫描型量热计(DSC)在氮气氛围下在-10℃下保持5分钟后以10℃/分钟进行升温而由此得到的熔化吸热曲线的最高温侧所观测到的峰的峰顶,(a)重均分子量(Mw)为10000~200000,(b)分子量分布(Mw/Mn)<4.0,(c)熔点(Tm-D)为0~120℃,所述熔点(Tm-D)被定义为在使用差示扫描型量热计(DSC)在氮气氛围下在-10℃下保持5分钟后以10℃/分钟进行升温而由此得到的熔化吸热曲线的最高温侧所观测到的峰的峰顶,第二成分:在前述测定条件下测定的熔体流动速率(MFR)为1g/10分钟以上且2000g/10分钟以下的、使用差示扫描型量热计(DSC)在前述测定条件下观测到的熔点(Tm-D)大于120℃的丙烯系聚合物(2),或者包含所述丙烯系聚合物(2)的丙烯系树脂组合物。[2]根据[1]所述的卷曲纤维,其中,在前述卷曲纤维中,构成第一成分的树脂成分的熔体流动速率(MFR)与构成第二成分的树脂成分的熔体流动速率(MFR)不同。[3]根据[1]所述的卷曲纤维,其中,在前述卷曲纤维中,构成第一成分的树脂成分的结晶度与构成第二成分的树脂成分的结晶度不同。[4]根据[1]所述的卷曲纤维,其中,在前述卷曲纤维中,构成第一成分的树脂成分的半结晶化时间与构成第二成分的树脂成分的半结晶化时间不同。[5]根据[1]~[4]中任一项所述的卷曲纤维,其中,前述第一成分以1质量%以上且95质量%以下的范围包含前述丙烯系聚合物(1-B),并且第一成分的丙烯系树脂组合物:第二成分的丙烯系树脂组合物的质量比为10:90~90:10。[6]根据[1]~[5]中任一项所述的卷曲纤维,其中,前述丙烯系聚合物(1-B)为丙烯均聚物、或丙烯单元的共聚比为50摩尔%以上的共聚物。[7]根据[1]~[6]中任一项所述的卷曲纤维,其中,前述丙烯系聚合物(1-B)为丙烯均聚物。[8]根据[1]~[7]中任一项所述的卷曲纤维,其中,前述卷曲纤维为边靠边型纤维或偏心芯鞘型纤维。[9]无纺布,其包含[1]~[8]中任一项所述的卷曲纤维。[10]一种多层无纺布,其为两层以上层叠而成的多层无纺布,其至少一层为[9]所述的无纺布。专利技术的效果根据本专利技术,提供使用聚烯烃系材料得到的具有强的卷曲性的卷曲纤维。此外,包含该卷曲纤维的无纺布由于膨松且手感良好,例如作为适合于一次性尿布、生理用品、卫生产品、衣料原材料、绷带、包装材料、过滤器、擦拭巾等各种纤维产品的无纺布而提供。具体实施方式[卷曲纤维]本专利技术的卷曲纤维由下述第一成分和第二成分构成,第一成分:丙烯系树脂组合物,其包含在温度230℃、负荷21.18N下测定的熔体流动速率(MFR)为1g/10分钟以上且2000g/10分钟以下的、熔点(Tm-D)大于120℃的丙烯系聚合物(1-A)和满足以下的(a)~(c)的丙烯系聚合物(1-B),所述熔点(Tm-D)被定义为在使用差示扫描型量热计(DSC)在氮气氛围下在-10℃下保持5分钟后以10℃/分钟进行升温而由此得到的熔化吸热曲线的最高温侧所观测到的峰的峰顶,(a)重均分子量(Mw)为10000~200000,(b)分子量分布(Mw/Mn)<4.0,(c)熔点(Tm-D)为0~120℃,所述熔点(Tm-D)被定义为在使用差示扫描型量热计(DSC)在氮气氛围下在-10℃下保持5分钟后以10℃/分钟进行升温而由此得到的熔化吸热曲线的最高温侧所观测到的峰的峰顶,第二成分:在前述测定条件下测定的熔体流动速率(MFR)为1g/10分钟以上且2000g/10分钟以下的、使用差示扫描型量热计(DSC)在前述测定条件下观测到的熔点(Tm-D)大于120℃的丙烯系聚合物(2),或者包含所述丙烯系聚合物(2)的丙烯系树脂组合物。在此,本说明书中,“卷曲纤维”以包括组合热收缩率不同的热塑性树脂得到的“边靠边(side-by-side)型纤维”、“偏心芯鞘型纤维”的含义而使用。此外,芯鞘型纤维是指其截面由内层部的“芯”和外层部的“鞘”构成的纤维。此外,“边靠边型纤维”是指通过将至少两种树脂熔融挤出,使至少两种树脂贴合,在贴合方向上并丝、纺丝而得到的纤维。此外,边靠边型纤维的截面形状不限于实质上圆形(包括“真圆”的含义),如果考虑到膨松性,则可以为椭圆形、不倒翁形状等,但是从通用性的观点出发,优选为真圆。“实质上圆形”是指在纤维截面的中心处互相交叉为90°的两根轴的长度的比例为约1.2:1以下,“真圆”是指在纤维截面的中心处互相交叉为90°的两根轴的长度的比例为约1:1。此外,“椭圆”是指在纤维截面的中心处互相交叉为90°的两根轴的长度的比例大于约1.2:1,“不倒翁形状”是指通过纤维截面的中心的多根轴具有短轴和长轴、且描绘相对于短轴长度的长轴长度时具有至少两个最大值的截面形状。此外,至少两种树脂在边靠边型纤维的截面中所占的比主要根据熔融挤出时的树脂的挤出比例来确定。“偏心芯鞘型纤维”是指在偏心芯鞘型纤维的截面形状中,内层部的重心位置与纤维整体的重心位置不同的纤维,其使用以内层部的重心位置与纤维整体的重心位置不同的方式而被配置的复合型喷嘴、例如偏心芯鞘型复合喷嘴来制作。此外,至少两种树脂在偏心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卷曲纤维,其由下述第一成分和第二成分构成,第一成分:丙烯系树脂组合物,其包含在温度230℃、负荷21.18N下测定的熔体流动速率(MFR)为1g/10分钟以上且2000g/10分钟以下的、熔点(Tm‑D)大于120℃的丙烯系聚合物(1‑A)和满足以下的(a)~(c)的丙烯系聚合物(1‑B),所述熔点(Tm‑D)被定义为在使用差示扫描型量热计(DSC)在氮气氛围下在‑10℃下保持5分钟后以10℃/分钟进行升温而由此得到的熔化吸热曲线的最高温侧所观测到的峰的峰顶,(a)重均分子量(Mw)为10000~200000,(b)分子量分布(Mw/Mn)<4.0,(c)熔点(Tm‑D)为0~120℃,所述熔点(Tm‑D)被定义为在使用差示扫描型量热计(DSC)在氮气氛围下在‑10℃下保持5分钟后以10℃/分钟进行升温而由此得到的熔化吸热曲线的最高温侧所观测到的峰的峰顶,第二成分:在所述测定条件下测定的熔体流动速率(MFR)为1g/10分钟以上且2000g/10分钟以下的、使用差示扫描型量热计(DSC)在所述测定条件下观测到的熔点(Tm‑D)大于120℃的丙烯系聚合物(2),或者包含所述丙烯系聚合物(2)的丙烯系树脂组合物。...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4.03.20 JP 2014-058595;2014.08.11 JP 2014-163841.卷曲纤维,其由下述第一成分和第二成分构成,第一成分:丙烯系树脂组合物,其包含在温度230℃、负荷21.18N下测定的熔体流动速率(MFR)为1g/10分钟以上且2000g/10分钟以下的、熔点(Tm-D)大于120℃的丙烯系聚合物(1-A)和满足以下的(a)~(c)的丙烯系聚合物(1-B),所述熔点(Tm-D)被定义为在使用差示扫描型量热计(DSC)在氮气氛围下在-10℃下保持5分钟后以10℃/分钟进行升温而由此得到的熔化吸热曲线的最高温侧所观测到的峰的峰顶,(a)重均分子量(Mw)为10000~200000,(b)分子量分布(Mw/Mn)<4.0,(c)熔点(Tm-D)为0~120℃,所述熔点(Tm-D)被定义为在使用差示扫描型量热计(DSC)在氮气氛围下在-10℃下保持5分钟后以10℃/分钟进行升温而由此得到的熔化吸热曲线的最高温侧所观测到的峰的峰顶,第二成分:在所述测定条件下测定的熔体流动速率(MFR)为1g/10分钟以上且2000g/10分钟以下的、使用差示扫描型量热计(DSC)在所述测定条件下观测到的熔点(Tm-D)大于120℃的丙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郡洋平武部智明南裕金丸正实
申请(专利权)人:出光兴产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