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余文良专利>正文

滑板车转向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393841 阅读:28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是提供一种动作更平稳、转向操作更顺畅的滑板车转向装置,本发明专利技术是采用一个上端接设把手的前叉块,在前叉块二侧各以一具弹簧的轴杆接设一动作块,再将二个同轴的轮子则枢设在二个动作块外侧;运用上述结构,本发明专利技术滑板车前端转向装置可以使动作更平稳、转向操作更顺畅。(*该技术在202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是关于一种滑板车转向装置,具体而言,是指一种藉由前叉块、弹簧、动作块与轮子等构件,共同组成可产生动作更平稳、转向操作更顺畅效果的设计。由于现代人的生活水准日渐提高,对于休闲健身活动的消费力更是惊人,而一般人在家中都会购置若干种休闲器材,其中,滑板车更是目前最为流行、且不可或缺的一项休闲运动器材,目前一般所见的滑板车十分的多样化,但是滑板车转向装置则是所有滑板车所必备的结构之一,而且一般畏惧使用滑板车的消费者大多是对滑板车的转向动作无法顺畅操作,故滑板车是否易于操作、转向容易更是滑板车最大的买点,所以滑板车转向装置是否转向操作更顺畅与是否动作更平稳便成为消费者最为重视的特色;因此,如何开发出一种可产生动作更平稳、转向操作更顺畅效果的滑板车转向装置,早已变成研发者与制造商最想克服的几个问题,而上述内容中所呈现的问题也是本案专利技术人研发本案的动机。传统的滑板车转向装置,无论其结构型态如何,大多是以枢设在座板前端的把手直接操作前轮转向,譬如下述的常用滑板车转向装置,请参阅附图说明图1所示,是由一把手10枢设在脚踏板11前端,并且在把手10的底端固定枢接有一轮子12;此种常用的滑板车转向装置已在市面上销售、使用许久,但是此种设计在操作性与稳定性上仍有不足之处,令其功效不彰,究其原因乃在于其一,因把手10的底端只固定枢接一个轮子12,所以在滑板车转向时,操作者需配合滑板车轮子12的转向而偏移重心(操作者需随滑板车一同偏转),才能使滑板车顺畅的转向,故滑板车的操作者本身需具备良好的平衡感,才能顺畅的操作独轮转向的滑板车,也使许多消费者畏惧使用滑板车;其二,由于目前使用滑板车的专用场地不多,所以一般滑板车使用者大多在各种不同的街道、操场与室内操作,因此常会在崎岖不平的地面操作,但是轮子12本身并无任何的避震结构,故常用滑板车转向装置会将震动直接反应给操作者,而令使用者的行进不平稳,更会缩短轮子12本身的使用寿命。对于上述传统滑板车转向装置的缺点,目前改良趋势都以提高轮子12的耐震材质为诉求,如此改良虽有其功效,但本专利技术人却不以此为限,且更深入构思更具创意及功效的改良,以期大幅度提升滑板车转向装置的实用性;几经多次研发、试作后,终于创作出一种动作更平稳、转向操作更顺畅的滑板车转向装置。本专利技术的首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转向操作更顺畅的滑板车转向装置;本专利技术利用一具弹簧的轴杆接设一动作块,再将二个同轴的轮子则枢设在二个动作块外侧,使操作者在操作滑板车转向时,该具弹簧的轴杆会配合操作者的重心变化其与动作块的距离,让使用者在滑板车转向装置的配合下更顺畅、更简易的操作转向。本专利技术的次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动作更平稳的滑板车转向装置;本专利技术利用二同轴的轮子在前端转向,使转向、行进都更加的平稳,而具弹簧的轴杆更可以配合二个动作块产生避震的效果。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滑板车转向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有一脚踏座,是一锁设滑板车踏板的座体,在其前端制设有一枢轴孔;一把手,是一枢设在该脚踏座的枢轴孔内的杆体;一前叉块,是一概呈Υ字型的块体,在Υ字型分岔端的二侧前缘各制设有一通孔,且其相对于分岔端的另一端部则固接于把手下缘,而在通孔下缘制设有一环状阶缘;二弹簧,是分别嵌设在该Υ字型前叉块分岔端的二侧通孔的环状阶缘内;二轴杆,是穿设在该Υ字型前叉块分岔端的二侧通孔内;二动作块,是一制设有对应该前叉块通孔的穿孔的块体,而该穿孔对应弹簧也制设有一环状阶缘,使弹簧一端固设在环状阶缘内,并且以一螺帽配合锁固穿设在穿孔内的轴杆;另在该动作块预设位置开设有一枢孔;二轮子,是同轴对应枢设在该动作块的枢孔外侧。综上所述,本专利技术的创新结构设计是运用是采用一个上端接设把手的前叉块,在前叉块二侧各以一具弹簧的轴杆接设一动作块,再将二个轮子分别枢设在二个动作块上;使本专利技术可以发挥动作更平稳、转向操作更顺畅的功效。图1是现有技术的立体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的立体分解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的组合剖视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动作状态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动作状态图。图号部分10.把手 11.脚踏板12.轮子20.脚踏座21.枢轴孔30.把手40.前叉块41.通孔 42.环状阶缘50.弹簧 60.轴杆 61.卡制头端62.螺纹 70.动作块71.穿孔72.环状阶缘 73.螺帽 74.枢孔80.轮子 81.轮轴有关本专利技术为达成上述目的所采用的技术、手段及其他功效,现列举一般较佳可实施例并配合图式详细说明如后,相信本专利技术的目的、特征及其他优点,当可由之得一深入而具体的了解;首先请参阅图2所示,本专利技术由一脚踏座20、一把手30、一前叉块40、二弹簧50、二轴杆60、二动作块70与二个轮子80等构件共同组成,其中该脚踏座20,是一锁设滑板车踏板的座体,在其前端制设有一枢轴孔21;该把手30,是一枢设在该脚踏座20枢轴孔21内的杆体;该前叉块40,是一概呈Υ字型的块体,在Υ字型分岔端的二侧前缘各制设有一通孔41,且其相对于分岔端的另一端部则固接于把手30下缘,而在通孔41下缘制设有一环状阶缘42。该弹簧50,是分别嵌设在该Υ字型前叉块40分岔端的二侧通孔41的环状阶缘42内;该轴杆60,是一端具有卡制头端61、另一端制设有螺纹62,且该轴杆60是穿设在该Υ字型前叉块40分岔端的二侧通孔41内;该动作块70,是一制设有对应该前叉块40通孔41的穿孔71的块体,而该穿孔71对应弹簧50也制设有一环状阶缘72,使弹簧50一端固设在环状阶缘72内,并且以一螺帽73配合锁固穿设在穿孔71内的轴杆60,另在该动作块70与其穿孔71相垂直方向的预设位置开设有一枢孔74。该二轮子80,是利用轮轴81对应枢设在该动作块70的枢孔74外侧;以上所述,即为本专利技术各相关元件的相互关系位置及其构造的概述。为了清楚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动作方式与功效,再请配合参阅图3、图4、图5所示,针对转向操作更顺畅的功效而言;本专利技术操作者在操作滑板车转向时,首先会以手操作把手30,使把手30在该脚踏座20枢轴孔21内旋动,而固接在把手30下缘的前叉块40也会随之旋转,由于Υ字型的前叉块40在分岔端的二前缘都配合动作块70枢设有一轮子80,所以转向操作将较单轮式板车更为稳定;另一方面,为配合操作者本身在转向时的重心偏移,本专利技术的弹簧50将吸收操作者的偏移重心,使弹簧50一侧压缩、另一侧伸展,而该轴杆60则在前叉块40的二侧通孔41内滑动,且该动作块70会对应配合弹簧50、轴杆60进行上、下位移,造成前叉块40分岔端前缘的二侧轮子80将不受重心偏移的影响,滑板车也不会偏转倒下,而可以正常顺畅的转向,并且操作者也可以配合本身体重的偏转,使滑板车车身偏向一侧,故转向时使用者的重心可以配合滑板车车身,令转向操作更顺畅,让使用者在滑板车转向装置的配合下更顺畅、更简易的操作转向。值得一提的是本专利技术的前叉块40在分岔端的二前缘都配合动作块70枢设有一轮子80,所以转向或直向操作都较单轮式板车更为稳定,而该动作块70会对应配合弹簧50、轴杆60进行上、下位移,更可在滑板车经过崎岖不平路面时,成为一种避震系统,吸收过大的震动,使滑板车的行进更平稳。权利要求1.一种滑板车转向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有一脚踏座,是一锁设滑板车踏板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滑板车转向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有:一脚踏座,是一锁设滑板车踏板的座体,在其前端制设有一枢轴孔;一把手,是一枢设在该脚踏座的枢轴孔内的杆体;一前叉块,是一概呈Υ字型的块体,在Υ字型分岔端的二侧前缘各制设有一通孔,且其相对于分岔 端的另一端部则固接于把手下缘,而在通孔下缘制设有一环状阶缘;二弹簧,是分别嵌设在该Υ字型前叉块分岔端的二侧通孔的环状阶缘内;二轴杆,是穿设在该Υ字型前叉块分岔端的二侧通孔内;二动作块,是一制设有对应该前叉块通孔的穿孔的块体,而该 穿孔对应弹簧也制设有一环状阶缘,使弹簧一端固设在环状阶缘内,并且以一螺帽配合锁固穿设在穿孔内的轴杆;另在该动作块预设位置开设有一枢孔;二轮子,是同轴对应枢设在该动作块的枢孔外侧。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余文良
申请(专利权)人:余文良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