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浸没式超滤膜组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3938029 阅读:114 留言:0更新日期:2016-10-29 04:5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浸没式超滤膜组件。其包括中空纤维膜、集水器和曝气单元,曝气单元包括与中空纤维膜下部固定连接的支撑板、与支撑板下部密封连接的曝气壳体以及设置在曝气壳体内的曝气管。曝气管包括固定装设在曝气壳体内壁上并与外部气源连通第一气管和与第一气管连通的第二气管,第二气管远离第一气管的一端封闭,第二气管的底部管壁上开设有与第二气管内部连通的曝气孔述第二气管的管径大于第一气管的管径,采用第二气管的管径大于第一气管,使气源输入的空气流速在第二气管处大大降低,液体中夹杂的污物不会进入曝气孔中,曝气孔不易堵塞,曝气管曝气流畅,气泡去除中空纤维膜表面污物效果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浸没式超滤膜组件
技术介绍
众所周知,分离膜技术为利用高分子材料的物质选择渗透性质的分离技术的一种。现有的分离膜具有螺旋形(spiral wound)、管形(tubular)、中空纤维形(hollow)及板框形(plat and frame)等多种形式。由于上述中空纤维形利用直径为0.2~2mm且中央空的中空管形状的中空纤维,因而每单位体积的膜面积比与其他形式相比相对高,并具有更高的生产率。中空纤维形分离膜通过使中空纤维呈束状而以组件形式形成。中空纤维膜组件中所谓的浸没式中空纤维膜组件以直接浸没于所要处理的流体的水槽的方式使用。图1为示出现有的浸没式中空纤维膜组件的附图。如图1所示,现有的中空纤维膜组件包括:中空纤维膜100,在内部具有中空101;支撑部200,与上述中空纤维膜100的下端相结合;以及集水器(collector)300,与上述中空纤维膜100的上端相结合。在上述支撑部200设置使空气流出的流出孔、喷嘴(nozzle)、空气扩散口或空气扩散孔201(以下,标记为“空气扩散孔 201”)。通过上述空气扩散孔201 流出的空气在向上部区域移动的过程中,摇晃上述中空纤维膜100,从而将上述中空纤维膜100的表面的污染物从分离膜的表面去除。在支撑部200下方装设曝气管用于提供具有一定流速的空气气泡。现有的浸没式中空纤维膜组件中,曝气管均较细且为等径管件,从曝气孔中喷出的空气流速较快,在与液体混合时会形成湍流,液体流动较乱无规则,长时间使用,水槽中的污物会随液体流动将曝气孔堵塞而影响曝气效果,导致污物在液体中抱团板结,中空纤维膜表面沉积污染物,降低过滤效能。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曝气管曝气流畅、中空纤维膜表面污物去除效果好的浸没式超滤膜组件。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的一种技术方案是:一种浸没式超滤膜组件,包括中空纤维膜、设置在中空纤维膜上部的集水器和设置在中空纤维膜下部的曝气单元,所述曝气单元包括与中空纤维膜下部固定连接的支撑板、与支撑板下部密封连接的曝气壳体以及设置在曝气壳体内的曝气管,所述曝气壳体内形成供气液混合的空腔,所述曝气管沿水平方向延伸,所述曝气管包括固定装设在曝气壳体内壁上并与外部气源连通第一气管和与第一气管连通的第二气管,所述第二气管远离第一气管的一端封闭,所述第二气管的底部管壁上开设有与第二气管内部连通的曝气孔,所述第二气管的管径大于第一气管的管径,所述支撑板上开设有与曝气壳体内部的空腔连通的空气扩散孔,所述外部气源产生的空气经曝气孔进入空腔内形成气泡,气泡经空气扩散孔流入中空纤维膜周围的空间并将中空纤维膜上附着的污物抖落。具体的,所述曝气孔在第二气管壁上沿竖直方向开设,所述曝气孔具有多个且在第二气管上沿水平方向线性分布。优选的,所述曝气壳体下部装设有止回阀,所述止回阀与所述空腔连通,所述止回阀能够阻止中空纤维膜内部的液体向下回流。具体的,所述空气扩散孔具有多个且均布在支撑板上。进一步的,所述集水器的上部连接有一抽水泵,所述集水器的下部与中空纤维膜内部连通,所述抽水泵能够将中空纤维膜内部渗透的液体经集水器吸出。本技术的范围,并不限于上述技术特征的特定组合而成的技术方案,同时也应涵盖由上述技术特征或其等同特征进行任意组合而形成的其它技术方案。例如上述特征与本申请中公开的(但不限于)具有类似功能的技术特征进行互相替换而形成的技术方案等。由于上述技术方案运用,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下列优点:采用管径不同的第一气管和第二气管组成曝气管,第二气管的管径大于第一气管,使气源输入的空气流速在第二气管处大大降低,从曝气管流出时与空腔内液体混合形成缓缓上升的气泡,空腔内的液体与气泡对流流速较稳定,液体呈层流状态自第二气管侧部向下流动,液体中夹杂的污物不会进入曝气孔中,曝气孔不易堵塞,曝气管曝气流畅,气泡去除中空纤维膜表面污物效果好。附图说明图1为现有技术的浸没式中空纤维膜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一种浸没式超滤膜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中曝气单元的剖视图;其中:1、中空纤维膜;2、集水器;3、曝气单元;4、支撑板;5、曝气壳体;6、曝气管;7、第一气管;8、第二气管;9、曝气孔;10、止回阀;20、外部气源;30、抽水泵;41、空气扩散孔;51、空腔;。具体实施方式如图2和图3所示,本技术所述的一种浸没式超滤膜组件,包括中空纤维膜1、设置在中空纤维膜1上部的集水器2和设置在中空纤维膜下部的曝气单元3。中空纤维膜1可由预先设定的数量的束实现。所述曝气单元3包括与中空纤维膜1下部固定连接的支撑板4、与支撑板4下部密封连接的曝气壳体5以及设置在曝气壳体5内的曝气管6。所述曝气壳体5内形成供气液混合的空腔51。所述曝气管6沿水平方向延伸,所述曝气管6包括固定装设在曝气壳体5内壁上并与外部气源20连通第一气管7和与第一气管7连通的第二气管8。所述第二气管8的管径大于第一气管7的管径。所述第二气管8远离第一气管7的一端封闭,所述第二气管8的底部管壁上开设有与第二气管8内部连通的曝气孔9。所述曝气孔9在第二气管8壁上沿竖直方向开设,所述曝气孔9具有多个且在第二气管8上沿水平方向线性分布。所述支撑板4上开设有与曝气壳体5内部的空腔51连通的空气扩散孔41。所述空气扩散孔41具有多个且均布在支撑板4上。所述曝气壳体5下部装设有止回阀10,所述止回阀10与所述空腔51连通,所述止回阀10能够阻止中空纤维膜1内部的液体向下回流。外部气源20能够通过空气压缩机或送风扇提供一定流速的空气流。本技术所述的浸没式超滤膜组件的工作原理如下所述:将浸没式超滤膜组件浸没在要处理的液体水槽中。抽水泵30产生抽吸力,中空纤维膜1通过渗透将液体过滤,中空纤维膜1内部渗透形成过滤过的水。抽水泵30产生抽吸力,将中空纤维膜1内部渗透的水吸出。曝气单元3处,所述外部气源20提供具有一定流速的空气流,空气经第一气管7进入曝气管6内,空气从第二气管8的曝气孔9冲出与所述空腔51内的液体混合形成气泡,气泡在空腔51内的液体中上行并从支撑板4的空气扩散孔41流出。由于中空纤维膜1松驰,借助从所述空气扩散孔41喷射的气泡上下摇晃,从而剥离形成于膜表面的污染物。同时气泡搅动中空纤维膜1周围的液体使液体中的污染物悬浮在液体中,防止污染物在支撑板4上堆积板结。曝气管6先细后粗,使外部气源20送入的空气减速。曝气孔9竖直向下开设,空气从曝气孔9竖直向下喷出,在所述空腔51内形成气泡,气泡缓缓上行。气泡与液体对流,液体沿第二气管8的侧部下行,液体流动呈层流状,整体稳定,液体不会乱窜,有效防止污物进入曝气孔9将曝气孔9堵塞。曝气管曝气流畅。止回阀10的设置能够在抽水泵30停止抽水时,防止中空纤维膜1中的渗透水向下流动倒灌入空腔51内将空腔51底部的污物冲起进入曝气管6的曝气孔9中将曝气孔9堵塞。如上所述,我们完全按照本技术的宗旨进行了说明,但本技术并非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和实施方法。相关
的从业者可在本技术的技术思想许可的范围内进行不同的变化及实施。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浸没式超滤膜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中空纤维膜(1)、设置在中空纤维膜(1)上部的集水器(2)和设置在中空纤维膜下部的曝气单元(3),所述曝气单元(3)包括与中空纤维膜(1)下部固定连接的支撑板(4)、与支撑板(4)下部密封连接的曝气壳体(5)以及设置在曝气壳体(5)内的曝气管(6),所述曝气壳体(5)内形成供气液混合的空腔(51),所述曝气管(6)沿水平方向延伸,所述曝气管(6)包括固定装设在曝气壳体(5)内壁上并与外部气源(20)连通第一气管(7)和与第一气管(7)连通的第二气管(8),所述第二气管(8)远离第一气管(7)的一端封闭,所述第二气管(8)的底部管壁上开设有与第二气管(8)内部连通的曝气孔(9),所述第二气管(8)的管径大于第一气管(7)的管径,所述支撑板(4)上开设有与曝气壳体(5)内部的空腔(51)连通的空气扩散孔(41),所述外部气源(20)产生的空气经曝气孔(9)进入空腔(51)内形成气泡,气泡经空气扩散孔(41)流入中空纤维膜(1)周围的空间并将中空纤维膜(1)上附着的污物抖落。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浸没式超滤膜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中空纤维膜(1)、设置在中空纤维膜(1)上部的集水器(2)和设置在中空纤维膜下部的曝气单元(3),所述曝气单元(3)包括与中空纤维膜(1)下部固定连接的支撑板(4)、与支撑板(4)下部密封连接的曝气壳体(5)以及设置在曝气壳体(5)内的曝气管(6),所述曝气壳体(5)内形成供气液混合的空腔(51),所述曝气管(6)沿水平方向延伸,所述曝气管(6)包括固定装设在曝气壳体(5)内壁上并与外部气源(20)连通第一气管(7)和与第一气管(7)连通的第二气管(8),所述第二气管(8)远离第一气管(7)的一端封闭,所述第二气管(8)的底部管壁上开设有与第二气管(8)内部连通的曝气孔(9),所述第二气管(8)的管径大于第一气管(7)的管径,所述支撑板(4)上开设有与曝气壳体(5)内部的空腔(51)连通的空气扩散孔(41),所述外部气源(20)产生的空气经曝气孔(9)进入空腔(51)内形...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振锋单永广王红专陈峰张佳乐虞晓春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苏净环保新材料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