浸没式膜吸收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2762437 阅读:67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1-22 11:55
浸没式膜吸收装置涉及气体膜吸收和污水处理技术领域,其特征在于在多个吸收区内分别安装膜列,膜列上部是浸没式疏水膜组件,膜列下部是曝气槽,含氨液体位于吸收区内,膜内腔为流动的吸收液。通过曝气装置向各膜列曝气产生气提循环水流用以提高氨的跨膜速度和抑制膜污染;多个吸收区及膜列以逆流方式联通。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包括:浸没式设计,运行方便;废水在膜表面的流动是通过气提循环实现的,相对与水循环泵更节能;有效避免了膜内外压差,因而避免了液体跨膜的推动力,有利于膜分离效率;一体化逆流设计,单级化学品消耗更低,通过却换曝气形成双向冲洗并节约曝气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气体膜吸收
和污水处理
,特别涉及一种利用气提循环流提高液体在膜表面流速的常压浸没式逆流气体膜吸收装置。
技术介绍
垃圾渗滤液、各类沼液、焦化和煤化工废水、制药废水等废水含有过高的氨,使得后续生化系统难以运行。对这类废水实现有效脱氨是处理这类废水的关键技术。已知技术中(中国专利200710132086、201310053495.X等)揭示的氨膜吸收装置通常是压力式中空纤维膜组件,以错流方式运行,即废水在膜的一侧,酸吸收液在膜的另一侦k这种方式需要用液体栗分别将两种液体加压进入膜组件,在膜组件内如果液体流速较慢,氨向膜表面的扩散过慢,影响膜的传质效率;如果液体流动较快,则液体在膜组件内停留时间较短,同样影响膜的传质效率;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已知技术中通过液体循环提高两种液体在膜组件内的流速并提高两种液体在膜组件内的反应时间。这种方法必须保持两种液体间具有较高的酸度差别,消耗过量酸和碱并产生额外的循环耗能。另外两种液体在压力式膜组件内的压力差会造成液体的跨膜趋向,影响分离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揭示一种利用气提循环流提高液体在膜表面流速的常压浸没式逆流气体膜吸收装置和脱氨方法。浸没式膜吸收装置包括一吸收池、至少一位于所述吸收池内的纵向设置的吸收池隔断、所述至少一吸收池隔断将所述吸收池分隔而成的多个相互连通吸收区、至少一位于每个所述吸收区内的膜列,至少一位于所述每个膜列上部的膜组件、一位于所述每个膜列下部的曝气槽、至少一位于每个曝气槽底部的曝气装置、一吸收液槽、一吸收液栗、一吸收液入管路、一吸收液池入水管路、一碱液箱,一碱液计量栗、一酸液箱,一酸液计量栗、必要的其他阀门、水栗、风机、流量计、膜清洗系统和自动控制系统;所述入水管路与第一吸收区连接,产水管路与最终吸收区连接,入水依次经过第一吸收区、第二吸收区、...最终吸收区成为产水,再经所述产水管路以溢流方式排放,所述产水管路高度限定了吸收池液位;所述每个膜组件内腔有一吸收液入口和一吸收液出口,最终吸收区内的膜组件内腔入口通过所述吸收液入管路和吸收液栗与吸收液槽连接、第一吸收区内的膜组件内腔出口与吸收液排放管路连接、所述多个膜组件内腔以串联方式连接,所述吸收液排放管路与所述产水管路等高,所述每个膜内腔出口与一吸收液排空管连接,所述吸收液排空管与大气联通;使用浸没式膜吸收装置的脱氨方法是使废水进入吸收池至吸收池液位,通过曝气装置向各膜列曝气产生气提循环水流用以提高氨的跨膜速度和抑制膜污染,通过碱计量栗向第一吸收池废水加碱,在第一吸收区内铵离子与碱反应生成氨,氨透过膜与膜内腔内流动的酸反应生成铵盐,经吸收液排放管路排放,废水一次经过第一吸收区、第二吸收区...至最终吸收区并经产水管路排放;通过吸收池入水管路向吸收液池中注水,通过酸计量栗向吸收液池中加酸,酸性吸收液经吸收液栗、吸收液入管路至少一个膜内腔入口首先进入位于最终吸收区内的膜组件内腔并吸收最终吸收区内残余的氨,此后,吸收液仍然保持一定酸度,自最终吸收区内的膜组件膜内腔出口再依次进入其他膜组件内腔,直至到达位于第一吸收区内膜组件内腔,最终吸收液经吸收液排放管路被排放。本浸没式膜吸收装置及其脱氨方法的有益效果包括,浸没式设计,运行方便;废水在膜表面的流动是通过气提循环实现的,相对与水循环栗更节能;有效避免了膜内外压差,因而避免了液体跨膜的推动力,有利于膜分离效率;一体化逆流设计,单级化学品消耗更低。【附图说明】图1第一种浸没式膜吸收装置原理示意图。图2第二种浸没式膜吸收装置原理示意图。图1、图2中:1.吸收池,2.吸收池隔断,3.1.第一吸收区,3.2.第二吸收区,3.η.最终吸收区,10.入水管路,20.产水管路,30.吸收液槽,31.吸收液栗,32.吸收液入管路,33.吸收液排放管路,34.吸收液排空管,40.吸收液池入水管路,60.碱液储罐,61.碱液计量栗,62.碱液阀,80.酸液储罐,81.酸液计量栗,82.酸液阀,100.膜列,110.膜组件,111.膜内腔入口,112.膜内腔出口,120.曝气槽,200.膜池液位;图1中,130.曝气装置,150.供气阀门;图2中,131.曝气装置Α,132.曝气装置Β,140.导流槽,151.供气阀门Α,152.供气阀门Β,210.气提液位。为简明起见图中忽略了其他必要的阀门、水栗、风机、流量计,膜清洗系统和自动控制系统。【具体实施方式】参见图1、第一种浸没式膜吸收装置包括一吸收池(1)、至少一位于所述吸收池(1)内的纵向设置的吸收池隔断(2)、所述至少一吸收池隔断(2)将所述吸收池(1)分隔而成的多个相互连通吸收区(3.1,3.2,...3.η)、至少一位于每个所述吸收区(3.1,3.2,...3.η)内的膜列(100),至少一位于所述每个膜列(100)中上部的膜组件(110)、一位于所述每个膜列(100)下部的曝气槽(120)、至少一位于每个曝气槽(120)底部的曝气装置(130)、一吸收液槽(30)、一吸收液栗(31)、一吸收液入管路(32)、一吸收液池入水管路(40)、一碱液箱(60),一碱液计量栗(61)、一酸液箱(80),一酸液计量栗(81)、必要的其他阀门、水栗、风机、流量计、膜清洗系统和自动控制系统;入水管路(10)与第一吸收区(3.1)连接,产水管路(20)与最终吸收区(3.η)连接,入水依次经过第一吸收区、第二吸收区、...最终吸收区成为产水,再经所述产水管路(20)以溢流方式排放,所述产水管路(20)高度限定了吸收池液位(200);所述每个膜组件(110)内腔有一吸收液入口(111)和一吸收液出口(112),最终吸收区(3.η)内的膜组件(110)内腔入口(111)通过所述吸收液入管路(32)和吸收液栗(31)与吸收液槽(30)连接、第一吸收区(3.1)内的膜组件(110)内腔出口(112)与吸收液排放管路(33)连接、所述多个膜组件(110)内腔以串联方式连接,所述吸收液排放管当前第1页1 2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浸没式膜吸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一吸收池(1)、至少一位于所述吸收池(1)内的纵向设置的吸收池隔断(2)、所述至少一吸收池隔断(2)将所述吸收池(1)分隔而成的多个相互连通吸收区(3.1,3.2,...3.n)、至少一位于每个所述吸收区(3.1,3.2,...3.n)内的膜列(100)、至少一位于所述每个膜列(100)中上部的膜组件(110)、一位于所述每个膜列(100)下部的曝气槽(120)、至少一位于每个曝气槽(120)底部的曝气装置(130)、一吸收液槽(30)、一吸收液泵(31)、一吸收液入管路(32)、一吸收液池入水管路(40)、一碱液箱(60)、一碱液计量泵(61)、一酸液箱(80)、一酸液计量泵(81)、膜清洗系统和自动控制系统;入水管路(10)与第一吸收区(3.1)连接,产水管路(20)与最终吸收区(3.n)连接,入水依次经过第一吸收区、第二吸收区、...、最终吸收区成为产水,再经所述产水管路(20)以溢流方式排放,所述产水管路(20)高度限定了吸收池液位(200);所述每个膜组件(110)内腔有一吸收液入口(111)和一吸收液出口(112),最终吸收区(3.n)内的膜组件(110)内腔入口(111)通过所述吸收液入管路(32)和吸收液泵(31)与吸收液槽(30)连接,第一吸收区(3.1)内的膜组件(110)内腔出口(112)与吸收液排放管路(33)连接,所述多个膜组件(110)内腔以串联方式连接,所述吸收液排放管路(33)与所述产水管路(20)等高,所述每个膜内腔出口(112)与一吸收液排空管(34)连接,所述吸收液排空管(34)与大气联通。...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孟广祯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格兰特膜分离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