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充分混合功能的沉淀池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3860831 阅读:68 留言:0更新日期:2016-10-19 05:3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具有充分混合功能的沉淀池,属于污水处理技术领域,包括:进水挡板将池体划分为进水混合区和处理区,处理区由上至下依次划分为澄清区、沉淀区和泥斗区,进水混合区内设置有垂直折流板、水平折流板、进水管和排空管,澄清区内设置有出水槽和出水管,沉淀区内设置有斜板/管填料,泥斗区底部设置有排泥管。该沉淀池设置进水混合区,污水经多次、多方向的折流后,能够使污水与药剂充分混合,节省空间,节省占地,获得好的混凝沉淀效果,污染物去除率高。解决了污水处理在加药混凝沉淀工艺过程中,混凝药剂与污水混合不充分,导致混凝效果下降,不能有效去除污染物的问题,同时解决沉淀池进水区配水不均匀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污水处理
,具体涉及一种具有充分混合功能的沉淀池
技术介绍
混凝过程是工业污水和生活污水处理中最基本也是极为重要的处理过程,通过向水中投加一些药剂(通常称为混凝剂及助凝剂),使水中难以沉淀的颗粒能互相聚合而形成胶体,然后与水体中的杂质结合形成更大的絮凝体。絮凝体具有强大吸附力,不仅能吸附悬浮物,还能吸附部分细菌和溶解性物质。絮凝体通过吸附,体积增大而下沉。从而从水中除去。混凝沉淀法在水处理中的应用是非常广泛的,它既可以降低原水的浊度、色度等水质的感观指标,又可以去除多种有毒有害污染物。混凝技术要经过混合、反应两个步骤来完成,混凝剂与污水进行充分的混合是保证混凝反应正常进行的必要条件。在各种沉淀形式中,斜板/管沉淀池利用浅层沉降原理,在沉降区设置许多密集的斜板/管,使水中悬浮杂质在斜板/管中进行沉淀,水沿斜板/管上升流动,分离出的泥渣在重力作用下沿斜板/管下滑至池底。再排出。因而具有去除效率高、停留时间短、占地投资少等优点。影响斜板/管沉淀池沉淀效果的主要因素:1.由于沉淀距离和沉淀时间都很短,要求进入沉淀池前有充分的混凝过程;2.对于浊度较高的污水,一般采取逆向流形式,即水流方向与颗粒沉淀方向相反,这就要求进水要均匀稳定,才能有利于斜板/管中水流稳定,提高沉淀效率。目前现有的混凝沉淀工艺中,混凝过程一般采用向反应池内污水先投加无机絮凝剂、再投加高分子有机絮凝剂,通过搅拌混合,经过一段时间后,污水再进入斜板/管沉淀池。这种利用搅拌进行混合的方法,关键是高分子有机絮凝剂投加后的混合过程,该过程会出现由于搅拌速度过快、时间过长导致形成的絮体被打散,或搅拌速度过慢、时间不足而不能充分混合的问题。还有利用管
道混合器进行反应,再通过增加管道长度,来达到足够的混凝反应时间的方法。这种方法管道过多、过长、混凝效果不理想。两种方法都存在占地较大、混凝效果难控制,从而影响后续沉淀的问题。尤其是对于一些小型的工业污水处理站,如何在占地较小的空间,既实现有效的混凝过程,又能达到稳定的沉淀效果,是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具有充分混合功能的沉淀池。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具有充分混合功能的沉淀池,包括外侧壁、内侧壁、前壁和后壁,所述外侧壁和所述内侧壁之间设置有垂直于所述外侧壁和所述内侧壁的进水挡板,所述前壁和所述进水挡板之间为进水混合区,所述后壁和所述进水挡板之间为处理区,所述处理区由上至下依次划分为澄清区、沉淀区和泥斗区,所述进水挡板底部与所述进水混合区底部之间留有过水孔洞;所述进水混合区内设置有第一垂直折流板所述第一垂直折流板的纵截面为“U”型,所述第一垂直折流板一侧与所述前壁连接,所述第一垂直折流板另一侧与所述进水挡板连接,所述第一垂直折流板的两个侧板高度小于所述前壁和所述进水挡板的高度,所述第一垂直折流板内设置有两个第二垂直折流板,两个所述第二垂直折流板一侧与所述前壁连接,两个所述第二垂直折流板另一侧与所述进水挡板连接,两个所述第二垂直折流板顶部与所述进水混合区顶部平齐,两个所述第二垂直折流板底部与所述第一垂直折流板底部留有间隙;两个所述第二垂直折流板之间设置有至少两个第一水平折流板和至少两个第二水平折流板,其中一个第一水平折流板靠近所述进水混合区顶部设置,所述第一水平折流板和所述第二水平折流板间隔设置,所述第一水平折流板与所述进水挡板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水平折流板与所述前壁之间具有间隙,所述第二水平折流板与所述前壁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水平折流板与所述进水挡板之间
具有间隙;所述澄清区内设置有出水槽,所述出水槽设置在所述后壁上,所述出水槽一端与所述外侧壁连接,所述出水槽另一端与所述内侧壁连接,所述沉淀区内放置有斜板/管填料,所述斜板/管填料填充于所述外侧壁、所述内侧壁、所述后壁及所述进水挡板之间,所述泥斗区底部设置有至少两个排泥管。优选地,所述进水混合区的体积小于所述处理区的体积。优选地,还包括进水管和放空管,所述进水管设置在所述进水混合区顶部与靠近所述进水混合区顶部的第一水平折流板之间、并穿过所述前壁与所述进水混合区连通,所述放空管设置在所述第一垂直折流板底部与靠近所述进水混合区底部的第二水平折流板之间、并穿过所述前壁与所述进水混合区连通。优选地,所述泥斗区的纵截面为“W”型。优选地,所述泥斗区底部设置有两个排泥管,两个所述排泥管分别设置在所述泥斗区的两个最低点处。优选地,还包括出水管,所述出水管穿过所述后壁并与所述出水槽连通。优选地,在所述斜板/管填料底部紧邻所述进水挡板设置有填料区挡水板,所述填料区挡水板垂直于所述外侧壁和所述内侧壁。优选地,所述第一水平折流板和所述第二水平折流板的数量均为两个。本技术提供的具有充分混合功能的沉淀池设置进水混合区,污水经多次、多方向的折流后,能够使污水与药剂充分混合,节省空间,节省占地,获得好的混凝沉淀效果,污染物去除率高。在进水混合区底部设置过水孔洞,同时斜板填料区底部靠近进水混合区一侧安装挡水板,能够使进入斜板沉淀区的水流稳定,防止短流,获得良好沉降效果。解决了污水处理在混凝沉淀工艺过程中,混凝药剂与污水混合不充分,导致混凝效果下降,不能有效去除污染物的问题,同时解沉淀池进水区配水不均匀的问题。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的具有充分混合功能的沉淀池的平面结构示意
图;图2为图1中A-A剖视图;图3为图1中B-B剖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描述。以下实施例仅用于更加清楚地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而不能以此来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实施例1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具有充分混合功能的沉淀池,具体如图1至3所示,包括外侧壁1、内侧壁2、前壁3和后壁4,外侧壁1和内侧壁2之间设置有垂直于外侧壁1和内侧壁2的进水挡板5,前壁3和进水挡板5之间为进水混合区6,后壁4和进水挡板5之间为处理区,处理区由上至下依次划分为澄清区7、沉淀区8和泥斗区9,进水挡板5底部与进水混合区6底部之间留有过水孔洞。进水混合区6内设置有第一垂直折流板10,第一垂直折流板10的纵截面为“U”型,第一垂直折流板10一侧与前壁3连接,第一垂直折流板10另一侧与进水挡板5连接,第一垂直折流板10的两个侧板高度小于前壁3和进水挡板5的高度,第一垂直折流板10内设置有两个第二垂直折流板11,两个第二垂直折流板11一侧与前壁3连接,两个第二垂直折流板11另一侧与进水挡板5连接,两个第二垂直折流板11顶部与进水混合区6顶部平齐,两个第二垂直折流板11底部与第一垂直折流板10底部留有间隙。两个第二垂直折流板11之间设置有至少两个第一水平折流板12和至少两个第二水平折流板13,其中一个第一水平折流板12靠近进水混合区6顶部设置,第一水平折流板12和第二水平折流板13间隔设置,第一水平折流板12与进水挡板5固定连接,第一水平折流板12与前壁3之间具有间隙,第二水平折流板13与前壁3固定连接,第二水平折流板13与进水挡板5之间具有间隙。
本实施例还包括进水管17、放空管18和出水管19,进水管17设置在进水混合区6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具有充分混合功能的沉淀池,其特征在于,包括外侧壁(1)、内侧壁(2)、前壁(3)和后壁(4),所述外侧壁(1)和所述内侧壁(2)之间设置有垂直于所述外侧壁(1)和所述内侧壁(2)的进水挡板(5),所述前壁(3)和所述进水挡板(5)之间为进水混合区(6),所述后壁(4)和所述进水挡板(5)之间为处理区,所述处理区由上至下依次划分为澄清区(7)、沉淀区(8)和泥斗区(9),所述进水挡板(5)底部与所述进水混合区(6)底部之间留有过水孔洞;所述进水混合区(6)内设置有第一垂直折流板(10),所述第一垂直折流板(10)的纵截面为“U”型,所述第一垂直折流板(10)一侧与所述前壁(3)连接,所述第一垂直折流板(10)另一侧与所述进水挡板(5)连接,所述第一垂直折流板(10)的两个侧板高度小于所述前壁(3)和所述进水挡板(5)的高度,所述第一垂直折流板(10)内设置有两个第二垂直折流板(11),两个所述第二垂直折流板(11)一侧与所述前壁(3)连接,两个所述第二垂直折流板(11)另一侧与所述进水挡板(5)连接,两个所述第二垂直折流板(11)顶部与所述进水混合区(6)顶部平齐,两个所述第二垂直折流板(11)底部与所述第一垂直折流板(10)底部留有间隙;两个所述第二垂直折流板(11)之间设置有至少两个第一水平折流板(12)和至少两个第二水平折流板(13),其中一个第一水平折流板(12)靠近所述进水混合区(6)顶部设置,所述第一水平折流板(12)和所述第二水平折流板(13)间隔设置,所述第一水平折流板(12)与所述进水挡板(5)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水平折流板(12)与所述前壁(3)之间具有间隙,所述第二水平折流板(13)与所述前壁(3)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水平折流板(13)与所述进水挡板(5)之间具有间隙;所述澄清区(7)内设置有出水槽(14),所述出水槽(14)设置在所述后壁(4)上,所述出水槽(14)一端与所述外侧壁(1)连接,所述出水槽(14)另一端与所述内侧壁(2)连接,所述沉淀区(8)内放置有斜板/管填料(15),所述斜板/管填料(15)填充于所述外侧壁(1)、所述内侧壁(2)、所述后壁(4)及所述进水挡板(5)之间,所述泥斗区(10)底部设置有至少两个排泥管(16)。...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具有充分混合功能的沉淀池,其特征在于,包括外侧壁(1)、内侧壁(2)、前壁(3)和后壁(4),所述外侧壁(1)和所述内侧壁(2)之间设置有垂直于所述外侧壁(1)和所述内侧壁(2)的进水挡板(5),所述前壁(3)和所述进水挡板(5)之间为进水混合区(6),所述后壁(4)和所述进水挡板(5)之间为处理区,所述处理区由上至下依次划分为澄清区(7)、沉淀区(8)和泥斗区(9),所述进水挡板(5)底部与所述进水混合区(6)底部之间留有过水孔洞;所述进水混合区(6)内设置有第一垂直折流板(10),所述第一垂直折流板(10)的纵截面为“U”型,所述第一垂直折流板(10)一侧与所述前壁(3)连接,所述第一垂直折流板(10)另一侧与所述进水挡板(5)连接,所述第一垂直折流板(10)的两个侧板高度小于所述前壁(3)和所述进水挡板(5)的高度,所述第一垂直折流板(10)内设置有两个第二垂直折流板(11),两个所述第二垂直折流板(11)一侧与所述前壁(3)连接,两个所述第二垂直折流板(11)另一侧与所述进水挡板(5)连接,两个所述第二垂直折流板(11)顶部与所述进水混合区(6)顶部平齐,两个所述第二垂直折流板(11)底部与所述第一垂直折流板(10)底部留有间隙;两个所述第二垂直折流板(11)之间设置有至少两个第一水平折流板(12)和至少两个第二水平折流板(13),其中一个第一水平折流板(12)靠近所述进水混合区(6)顶部设置,所述第一水平折流板(12)和所述第二水平折流板(13)间隔设置,所述第一水平折流板(12)与所述进水挡板(5)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水平折流板(12)与所述前壁(3)之间具有间隙,所述第二水平折流板(13)与所述前壁(3)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水平折流板(13)与所述进水挡板(5)之间具有间隙;所述澄清区(7)内设置有出水槽(14),所述出水槽(14)设置在所述后壁(4)上,...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允妹
申请(专利权)人:沈阳环境科学研究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辽宁;2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