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处理循环反应沉淀池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868043 阅读:162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6-30 00:3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水处理循环反应沉淀池,主要包括:池壁、第一絮凝室、设备间、第二絮凝室、沉淀室及泥斗;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絮凝室设置有连接絮凝搅拌机的搅拌叶轮;所述第二絮凝室安装有加药管,加药管连接加药装置;所述沉淀室设置有斜管填料。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节约了药剂用量,抗冲击负荷能力强,悬浮物的去除率提高;沉淀室设置有斜管填料,上升流速大,表面负荷高,沉淀效果好等特点,提高了斜板沉淀池沉淀效率;综合了混凝和分离作用,在一个池内完成混合、絮凝、悬浮物分离沉淀等过程的净水构筑物。(*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水处理循环反应沉淀池
技术介绍
沉淀设备是水处理工艺中悬浮物与水分离的最重要环节,其设备运行状况直接影响了出水水质。沉淀池常用的型式有:平流沉淀池、斜管沉淀池、幅流式沉淀池等。平流沉淀池:施工方便,水力条件好,适应性强,操作管理简单等优点,但有占地面积大,排泥困难等缺点。斜管沉淀池:占地面积小,沉淀效率高,一般应用较多,但需要单独的反应混合池,加药量较大,容易造成污泥堆积,这样就使斜管过水断面减少。幅流式沉淀池:没有反应絮凝池,占地面积大,机械设备的日常管理和维修工作量较大。所以需要一种具有运行稳定,抗冲击负荷能力强,综合了混凝和分离作用,在一个池内完成混合、絮凝、悬浮物分离沉淀等过程的净水构筑物。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缺点和不足,提供一种具有运行稳定,抗冲击负荷能力强,节约药剂用量,综合了混凝和分离作用,在一个池内完成混合、絮凝、悬浮物分离沉淀等过程的净水构筑物。本技术的目的主要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水处理循环反应沉淀池,主要包括:池壁、第一絮凝室、设备间、第二絮凝室、沉淀室及泥斗;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絮凝室设置有连接絮凝搅拌机的搅拌叶轮;所述第二絮凝室安装有加药管,加药管连接加药装置;所述沉淀室设置有斜管填料。所述沉淀室上部设置有上清液收集槽,上清液收集槽与环形集水槽相通。进一步的,所述泥斗内设置有冲洗管。冲洗管对泥斗进行冲洗,可以有效防止泥斗污泥堵塞。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和有益效果:第一、由机械混凝、机械絮凝代替了水力混凝、水力絮凝,由于机械搅拌使药剂和污水的混合更快速、更充分,因此强化了混凝、絮凝的效果,一部分沉淀的污泥循环回到第一絮凝室内,节约了药剂用量,抗冲击负荷能力强,悬浮物的去除率提高;第二、沉淀室设置有斜管填料,利用接触絮凝和沉淀原理去除水中固体颗粒,在沉淀区增加了基于“浅池沉淀”理论的上向流斜板,大大降低了沉淀区占地面积,表明光滑利于排泥,上升流速大,表面负荷高,沉淀效果好等特点,提高了斜板沉淀池沉淀效率;第三、综合了混凝和分离作用,在一个池内完成混合、絮凝、悬浮物分离沉淀等过程的净水构筑物。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俯视图。附图中所对应的附图标记为:1、池壁,2、上清液收集槽,3、斜管填料,4、进水管,5、冲洗管,6、第一絮凝室,7、刮泥机,8、设备间,9、絮凝搅拌机,10、第二絮凝室,11、加药装置,12、加药管,13、刮泥机电机,14、环形集水槽,15、栏杆,16、出水管,17、沉淀室,18、泥斗,19、污泥排放管,20、隔板。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但本技术的实施方式不限于此。实施例:如图1及图2所示,本技术主要包括:池壁1、第一絮凝室6、设备间8、第二絮凝室10、沉淀室17及泥斗18 ;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絮凝室6设置有连接絮凝搅拌机9的搅拌叶轮;所述第二絮凝室10安装有加药管12,加药管12连接加药装置11 ;所述沉淀室17设置有斜管填料3。所述沉淀室17上部设置有上清液收集槽2,上清液收集槽2与环形集水槽14相通。进一步的,所述泥斗18内设置有冲洗管5。冲洗管5对泥斗18进行冲洗,可以有效防止泥斗18污泥堵塞。本技术的工作原理为:原水通过进水管4进入第二絮凝室10中,加药装置11通过加药管12投加混凝和絮凝药剂,在絮凝搅拌机9搅拌的作用下同污水中悬浮物快速混合,通过中和颗粒表面的负电荷使颗粒“脱稳”,形成小的絮体然后进入沉淀室17。同时原水中的磷和混凝剂反应形成磷酸盐达到化学除磷的目的。絮凝剂促使进入的小絮体通过吸附、电性中和和相互间的架桥作用形成更大的絮体,搅拌叶轮的作用既使药剂和絮体能够充分混合又不会破坏已形成的大絮体。絮凝后出水进入沉淀室17的斜管填料3底部然后上向流至上部集水区,然后在上清液收集槽2中收集流入环形集水槽14,颗粒和絮体沉淀在斜板的表面上并在重力作用下下滑,较高的上升流速和斜板60°倾斜可以形成一个连续自刮的过程,使絮体不会积累在斜板上,沉淀的污泥沿着斜板下滑然后跌落到池底,污泥在池底被浓缩。沉淀在泥斗18的污泥,一部分通过刮泥机7收集后从污泥排放管19排放,另一部分被絮凝搅拌机9的叶轮向上推流进入第一絮凝室6内,然后参与絮凝反应,因此节约了药剂用量。如上所述,则能很好的实现本技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水处理循环反应沉淀池,主要包括:池壁(1)、第一絮凝室(6)、设备间(8)、第二絮凝室(10)、沉淀室(17)及泥斗(18);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絮凝室(6)设置有连接絮凝搅拌机(9)的搅拌叶轮;所述第二絮凝室(10)安装有加药管(12),加药管(12)连接加药装置(11);所述沉淀室(17)设置有斜管填料(3)。

【技术特征摘要】
1.水处理循环反应沉淀池,主要包括:池壁(I)、第一絮凝室(6)、设备间(8)、第二絮凝室(10)、沉淀室(17)及泥斗(18);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絮凝室(6)设置有连接絮凝搅拌机(9)的搅拌叶轮;所述第二絮凝室(10)安装有加药管(12),加药管(12)连接加药装置(11);所述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钟春红郑恒利
申请(专利权)人:成都源创环保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