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功能高效生化反应池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308233 阅读:231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2-07 15:2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多功能高效生化反应池,包括与进水管连通的配水渠,配水渠两侧对称地设有两组并联的处理功能构筑物,处理功能构筑物包括顺次连接、且共用池壁的生化反应池、出水渠、配水井、二沉池、污泥管和出泥井,生化反应池的上方设有污泥回流渠,污泥回流渠的排出口连接至生化反应池;两个出泥井与两个污泥回流渠之间设一共用的污泥泵房;两个二沉池的出口共同顺次连接、且共用池壁的絮凝反应池、滤池和消毒池,消毒池设有出水管。不但节约了污水处理厂占地面积,而且以最短距离到达下一级处理构筑物,省略了构筑物之间的连接管道,最大限度减少流程水头损失,可用于各种规模和行业的污水处理,尤其适用于用地面积受限的污水处理工程。(*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用于污水处理的生化反应装置,尤其涉及一种多功能高效生化反应池
技术介绍
目前,污水处理厂通常将一、二级处理构筑物(初沉池、生物反应池、配水井、二沉池)及深度处理构筑物(絮凝反应池、滤池、消毒池等)分散地布置于整个污水处理厂。这种传统的布置方式只要设计合理,完全可以达到预期的处理效果。但是,随着工业用地面积日益紧张,该传统布置方式存在的缺点是(I)各种功能的构筑物零散布置,不仅增加了连接管道、电线电缆的长度,增加了投资费用,而且造成整个污水厂占地面积巨大;(2)各构筑物零散布置,不仅延长了工艺流程,增加了水头损失,而且不利于巡视、检修人员的现场控制;造成了吨水电耗和人员费用的增加,提高了污水运行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目前工业用地日益紧张,新建污水处理厂用地面积受限,已有污水处理厂需提标改造的现状,本技术提供一种多功能高效生化反应池,是集多种处理功能于一体的组合处理池,减少了现有技术中零散分布而造成的土地浪费现象。本技术不仅能够达到预期的处理效果,保证污水达标,而且可以节约大量的土地,节省工程投资。本技术能够广泛的用于各种规模和行业的污水处理,尤其适用于用地面积受限的污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多功能高效生化反应池,包括与进水管(1)连通的配水渠(2),其特征在于,所述配水渠(2)两侧对称地设有两组并联的处理功能构筑物,所述处理功能构筑物包括顺次连接、且共用池壁的生化反应池(3)、出水渠(4)、配水井(5)、二沉池(6)、污泥管(10)和出泥井(11),所述生化反应池(2)的上方设有污泥回流渠(13),所述污泥回流渠(13)的排出口连接至生化反应池(3);两个出泥井(11)与两个污泥回流渠(13)之间设有一个共用的污泥泵房(12);两个二沉池(6)的出口共同顺次连接、且共用池壁的絮凝反应池(7)、滤池(8)和消毒池(9),所述消毒池(9)设有出水管(14)。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志扬孟建丽田泽祥程丹丹王梦南冯丽霞庞维亮魏铮贾丽云潘述亮
申请(专利权)人:天津市联合环保工程设计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