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生活污水生态土壤处理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8308227 阅读:221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2-07 15:2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处理效果好、运行费用低的生活污水生态土壤处理系统,包括依次连接的厌氧池、土壤深度处理池和集水井,所述集水井设有排水通道和潜水泵。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生活污水生态土壤处理系统,可就地处理,充分利用土壤中的动物、微生物、植物以及土壤的物理、化学特性来净化污水;具有性能稳定、处理效率高、运行费用低等主要优点。(*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污水处理系统,尤其是一种生活污水生态土壤处理系统
技术介绍
目前,生活污水由于数量大、处理难,而很难回收利用,浪费水资源,不利于环保。现有的生活污水处理系统大多存在耗能大、基建投资大、单位处理成本高等不足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处理效果好,运行费用低的生活污水生态土壤处理系统。实现本技术目的的生活污水生态土壤处理系统,包括依次连接的厌氧池、土壤深度处理池和集水井,所述集水井设有排水通道和潜水泵。所述潜水泵分别连接绿化系统、冲厕用水系统和洗车用水系统。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本技术的生活污水生态土壤处理系统,可就地处理,充分利用土壤中的动物、微生物、植物以及土壤的物理、化学特性来净化污水;具有性能稳定、处理效率高、运行费用低等主要优点。虽然占用土地较多,但由于处理系统全部埋在地下,所以地面仍可绿化或种植作物,节约资源。附图说明图I为本技术的生活污水生态土壤处理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本技术的实施例如下如图I所示,本技术的生活污水生态土壤处理系统,包括依次连接的厌氧池I、土壤深度处理池2和集水井3,所述集水井3设有排水通道和潜水泵4,所述潜水泵4分别连接绿化系统5、冲厕用水系统6和洗车用水系统7。本技术的生活污水生态土壤处理系统的工作原理如下污水从各片区流入厌氧池相当于进行一次预处理,有机物得到部分分解,降低了污染负荷,也提高了污水中速效养分的含量,有利于进一步净化和利用;从厌氧池排出的污水,经管道收集后,自流至土壤处理场。在布水层配水系统控制下,污水流经布水管被均匀分配到每一个渗滤床中。污水在渗滤床中通过砾石层的再分布,再经过生物吸滤层,在土壤毛细作用和植物根系吸收作用下。污水经过土壤的物理、化学作用和微生物的生物、化学作用以及植物吸收利用后,得到处理和净化。处理Im3生活污水需占用4_8m2 土地;处理装置埋深,应在冻土层以下;土质为壤土或砂质壤土,不合适的土需要改良、更换。上面所述的实施例仅仅是对本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描述,并非对本技术的范围进行限定,在不脱离本技术设计精神前提下,本领域普通工程技术人员对本技术技术方案做出的各种变形和改 进,均应落入本技术的权利要求书确定的保护范围内。权利要求1.一种生活污水生态土壤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依次连接的厌氧池、土壤深度处理池和集水井,所述集水井设有排水通道和潜水泵。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生活污水生态土壤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潜水泵分别连接绿化系统、冲厕用水系统和洗车用水系统。专利摘要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处理效果好、运行费用低的生活污水生态土壤处理系统,包括依次连接的厌氧池、土壤深度处理池和集水井,所述集水井设有排水通道和潜水泵。本技术的生活污水生态土壤处理系统,可就地处理,充分利用土壤中的动物、微生物、植物以及土壤的物理、化学特性来净化污水;具有性能稳定、处理效率高、运行费用低等主要优点。文档编号C02F9/14GK202717671SQ201220377699公开日2013年2月6日 申请日期2012年8月1日 优先权日2012年8月1日专利技术者马红艳, 张亚乖, 许炳焜, 廖乃妙 申请人:厦门陆海科技工程有限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生活污水生态土壤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依次连接的厌氧池、土壤深度处理池和集水井,所述集水井设有排水通道和潜水泵。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马红艳张亚乖许炳焜廖乃妙
申请(专利权)人:厦门陆海科技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