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低能耗均质均量污水调节池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3859042 阅读:110 留言:0更新日期:2016-10-18 23:57
一种低能耗均质均量污水调节池,包括依次相连但底部高度不同的均质池和均量池。均质池包括第一污水入口、第一污水出口、内侧壁通道、螺旋状排水槽和第一外侧壁通道。均量池包括第二污水入口、第二污水出口、第二外侧壁通道和提升泵。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2个容积较小的水池,相对独立的实现污水的均质和均量功能,从而缩减调节池的无效容积,减少土建工程量。同时,通过设置直径较小的侧壁管道,利用压差,实现污水的提升,缩小了调节池与后续处理装置间的高度差,从而降低污水提升能耗。进一步,通过螺旋状排水槽结构,实现了不同排入点、相同排出点的无动力均质作用,进一步节约能耗。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污水处理
,尤其是一种低能耗均质均量污水调节池
技术介绍
现有污水调节池多为地下结构,最高水位线与进水管道平齐,其有效调节容积仅为最高水位线以下的池容。当进水管道埋深较大时,调节池的无效容积过大,池容利用率低,且土建工程量较大。同时,由于后续处理装置主体结构多位于地上,因此必须借助提升泵等耗能设备对污水进行提升,能耗及运行成本较高。进一步,现有污水调节池多采用叶轮搅拌装置、鼓风装置等外加设备对污水进行强制调节,使能耗及运行成本进一步提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一种低能耗均质均量污水调节池,以解决上述问题。通过2个高度不同、容积较小的水池,相对独立的实现污水的均质和均量功能,从而缩减调节池的无效容积,提高池容利用率,减少土建工程量。同时,通过设置直径较小的侧壁管道,利用压差,实现污水的提升,缩小了调节池与后续处理装置间的高度差,从而降低污水提升能耗。进一步,通过螺旋状排水槽结构,实现了不同排入点、相同排出点的无动力均质作用,进一步节约能耗。为了实现本技术的目的,拟采用以下技术:一种低能耗均质均量污水调节池,其特征在于,包括依次相连的均质池和均量池;所述均质池包括对向设置于底部的第一污水入口和第一污水出口,设置于内侧壁并与所述第一污水入口相连通的内侧壁通道,呈螺旋状设置于内侧壁的排水槽,以及设置于外侧壁并与所述第一污水出口相连通的第一外侧壁通道;所述均量池包括设置于底部两侧的第二污水入口和第二污水出口,设置于外侧壁并与所述第二污水出口相连通的第二外侧壁通道,以及设置于底部的提升泵;所述第一外侧壁通道的顶部与所述第二污水入口相连通,所述第二外侧壁通道和所述提升泵的排水端通过管道与后续处理装置相连通。进一步,所述均量池的底部高于所述均质池的底部。进一步,所述内侧壁通道纵向设有若干出水口。进一步,所述排水槽与所述出水口相接,且所述排水槽侧壁设有若干排水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 通过2个高度不同、容积较小的水池,相对独立的实现污水的均质和均量功能,从而缩减调节池的无效容积,提高池容利用率,减少土建工程量。2. 通过设置直径较小的侧壁管道,利用压差,实现污水的提升,缩小了调节池与后续处理装置间的高度差,从而降低污水提升能耗。3. 通过螺旋状排水槽结构,实现了不同排入点、相同排出点的无动力均质作用,进一步节约能耗。附图说明图1示出了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示出了本技术均质池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和图2所示,一种低能耗均质均量污水调节池,包括依次相连的均质池1和均量池2,所述均量池2的底部高于所述均质池1的底部。通过2个容积较小的水池,相对独立的实现均质和均量功能,有利于减少调节池的无效容积,且所述均量池2较高,有利于减少土建工程量,并降低向后续处理装置3排水时的能耗。所述均质池1包括对向设置于底部的第一污水入口11和第一污水出口12。便于污水在所述均质池1的流入和排出。所述均质池1内侧壁设有与所述第一污水入口11相连通的内侧壁通道13。利用污水的流速和所述第一污水入口11与所述内侧壁通道13间较大的直径差异引起的压差,实现污水在所述内侧壁通道13内的提升。所述内侧壁通道13纵向设有若干出水口16,所述出水口16与呈螺旋状设置于所述均质池1内侧壁的排水槽14相接,且所述排水槽14侧壁设有若干排水孔17。便于提升后的污水通过所述出水口16在所述排水槽14中流动,并通过所述排水孔17排出,实现不同排入点、相同排出点的无动力均质作用。所述均质池1外侧壁设有与所述第一污水出口12向连通的第一外侧壁通道15。利用所述均质池1中污水和所述第一外侧壁通道15中污水的压差,实现污水在所述第一外侧壁通道15内的提升。所述均量池2包括设置于底部两侧的第二污水入口21和第二污水出口22。便于污水在所述均量池2的流入和排出。所述第一外侧壁通道15的顶部与所述第二污水入口21相连通。一方面便于均质后的污水流入所述均量池2进行均量,另一方面,在应急情况下,所述均量池2中污水的压力导致所述第一外侧壁通道15内的污水逆向流动,使所述均质池1兼具蓄水功能。所述均量池2外侧壁设有与所述第二污水出口22相连通的第二外侧壁通道23,所述第二外侧壁通道23排水端通过管道与所述后续处理装置3相连通。所述第二外侧壁通道23也具备污水提升功能,能够使所述均量池2内一部分污水在无能耗的情况下流入所述后续处理装置3,从而节约能耗。所述均量池2底部设有提升泵24。便于抽取所述均量池2中剩余的污水,送入所述后续处理装置3。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如下:均质污水通过所述第一污水入口11进入较窄的所述内侧壁通道13中。在流速和压差的共同作用下,污水在所述内侧壁通道13中进行提升,并通过所述出水口16进入所述排水槽14中流动,而后,通过所述排水孔17排入所述均质池1中,最终通过所述第一污水出口12排出。由于所述排水孔17呈螺旋状排列,使污水的排入点不同,而排出点相同,从而实现无动力均质作用。均量所述均质池1中的污水通过所述第一污水出口12排入较窄的所述第一外侧壁通道15中。在流速和压差的共同作用下,污水在所述第一外侧壁通道15中进行提升,并通过所述第二污水入口21排入所述均量池2中。需要排出时,开启所述第二外侧壁通道23和所述后续处理装置3间的通路,污水通过所述第二污水出口22进入较窄的所述第二外侧壁通道23内。在流速和压差的共同作用下,污水在所述第二外侧壁通道23内进行提升,流入所述后续处理装置3中。所述提升泵24用于抽取所述均量池2中残余的污水,送入所述后续处理装置3。应急情况下,关闭所述第二外侧壁通道23和所述后续处理装置3间的通路,在压力作用下,所述均质池1兼有蓄水功能。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低能耗均质均量污水调节池,其特征在于,包括依次相连的均质池(1)和均量池(2);所述均质池(1)包括对向设置于底部的第一污水入口(11)和第一污水出口(12),设置于内侧壁并与所述第一污水入口(11)相连通的内侧壁通道(13),呈螺旋状设置于内侧壁的排水槽(14),以及设置于外侧壁并与所述第一污水出口(12)相连通的第一外侧壁通道(15);所述均量池(2)包括设置于底部两侧的第二污水入口(21)和第二污水出口(22),设置于外侧壁并与所述第二污水出口(22)相连通的第二外侧壁通道(23),以及设置于底部的提升泵(24);所述第一外侧壁通道(15)的顶部与所述第二污水入口(21)相连通,所述第二外侧壁通道(23)和所述提升泵(24)的排水端通过管道与后续处理装置(3)相连通。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低能耗均质均量污水调节池,其特征在于,包括依次相连的均质池(1)和均量池(2);所述均质池(1)包括对向设置于底部的第一污水入口(11)和第一污水出口(12),设置于内侧壁并与所述第一污水入口(11)相连通的内侧壁通道(13),呈螺旋状设置于内侧壁的排水槽(14),以及设置于外侧壁并与所述第一污水出口(12)相连通的第一外侧壁通道(15);所述均量池(2)包括设置于底部两侧的第二污水入口(21)和第二污水出口(22),设置于外侧壁并与所述第二污水出口(22)相连通的第二外侧壁通道(23),以及设置于底部的提升泵(24);所述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永全邹一何兴斌王庆罗智勇杨丽刘玉文刘陆泽谭先文韩长生
申请(专利权)人:绵阳市科学城红杉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