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含油废水分离装置
本技术涉及废水处理
,尤其涉及一种含油废水分离装置。
技术介绍
含油废水在石油石化工业、机械制造、城市生活中等经常遇到,去除其中的油分往往是面临的首要处理任务。油水分离的方法很多,常用的方法有重力沉降法、离心沉降法、气浮法、凝聚过滤法、吸附法、膜分离法等,各种处理方法都有各自的优缺点和特定的适用范围。其中气浮法工艺成熟、成本低廉、处理量大,能够有效去除废水中粒径在0.1~10μm的乳化油和部分溶解性污染组分,因此而被广泛应用于石油开采、石油化工、机械制造和食品油生产等废水的处理中。其主要缺点是浮油难处理,水力停留时间较长;处理量大时必须建造大型的气浮设备,占地面积大,投资费用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含油废水分离装置,结构紧凑,体积小,制造成本低,油水分离效果好。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含油废水分离装置,包括分离罐、废水进水管、集油罩、排油口和排水口,所述分离罐由上封头、圆柱形的外壳体和下封头组成而成,所述排水口位于下封头上,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外壳体下部中央位置处安装有球形的内壳体,在所述内壳体的正上方连接有变径管,所述变径管从上到下内径逐渐缩小然后再逐渐变大且下端与内壳体导通,在所述内壳体内设有搅拌器且搅拌器与安装在下封头外的电机连接,所述废水进水管以及进气管的末端穿过外壳体壁并与内壳体连通,所述集油罩呈弧形向上形状,水平安装在外壳体上部,边缘与外壳体内壁连接且在中部最高点位置处设有溢流口,所述排油口位于外壳体外上部并与集油罩边缘对应的外壳体内部区域导通,在所述上封头上设有排气口。进一步地,所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含油废水分离装置,包括分离罐、废水进水管(8)、集油罩(11)、排油口(12)和排水口(15),所述分离罐由上封头(1)、圆柱形的外壳体(2)和下封头(3)组成而成,所述排水口(15)位于下封头(3)上,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外壳体(2)下部中央位置处安装有球形的内壳体(4),在所述内壳体(4)的正上方连接有变径管(5),所述变径管(5)从上到下内径逐渐缩小然后再逐渐变大且下端与内壳体(4)导通,在所述内壳体(4)内设有搅拌器(6)且搅拌器(6)与安装在下封头(3)外的电机(7)连接,所述废水进水管(8)以及进气管(9)的末端穿过外壳体(2)壁并与内壳体(4)连通,所述集油罩(11)呈弧形向上形状,水平安装在外壳体(2)上部,边缘与外壳体(2)内壁连接且在中部最高点位置处设有溢流口(13),所述排油口(12)位于外壳体(2)外上部并与集油罩(11)边缘对应的外壳体(2)内部区域导通,在所述上封头(1)上设有排气口(14)。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含油废水分离装置,包括分离罐、废水进水管(8)、集油罩(11)、排油口(12)和排水口(15),所述分离罐由上封头(1)、圆柱形的外壳体(2)和下封头(3)组成而成,所述排水口(15)位于下封头(3)上,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外壳体(2)下部中央位置处安装有球形的内壳体(4),在所述内壳体(4)的正上方连接有变径管(5),所述变径管(5)从上到下内径逐渐缩小然后再逐渐变大且下端与内壳体(4)导通,在所述内壳体(4)内设有搅拌器(6)且搅拌器(6)与安装在下封头(3)外的电机(7)连接,所述废水进水管(8)以及进气管(9)的末端穿过外壳体(2)壁并与内壳体(4)连通,所述集油罩(11)呈弧形向上形状,水平安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何兴斌,王庆,韩建国,任龙,邹一,朱永全,李德绪,李德顺,丁盛,罗智勇,赖少户,
申请(专利权)人:绵阳市科学城红杉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四川,5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