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菜薄片连续干燥方法及设备技术

技术编号:138084 阅读:30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套紫菜薄片连续干燥方法及设备,尤其是能将经过滤水所形成的均匀紫菜薄片通过热风施加的压力紧贴在干网上进行干燥,并防止紫菜薄片收缩变形的方法及设备;每层干燥网带由环状干网、驱动辊、从动辊、以及设置于驱动辊和从动辊之间的案辊与气罩构成,干网的驱动辊设置在远离圆网笼一端,驱动辊与吸移驱动辊的直径、转速相同但转向相反,使相邻的干网运行速度相同。环状干网的横向为刚性,案辊的最高处与纵梁的上端面处于同一平面,气罩隔板将每层环状干网内部空间分为上下两部分,在气罩侧板的上部配有吸气管,可以排走水汽及部分热风,在气罩侧板的下部配有进气管,将干燥热风引入。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紫菜薄片连续干燥方法及设备所属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套紫菜薄片连续干燥方法及设备,尤其是能将经过滤水所形成的均匀紫菜薄片通过热风施加的压力紧贴在干网上进行干燥,并防止紫菜薄片收缩变形的方法及设备;本专利技术属于海藻加工技术与设备领域。
技术介绍
目前,紫菜薄片的加工主要采用日本的间歇成形加工技术及其在此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大生产装置,其特点是在帘片上通过间歇地浇注、滤水、挤压等过程实现成形和脱水,然后将附着湿紫菜薄片的帘片悬挂在烘箱内,再经过35~80℃热风干燥完成加工过程;在干燥过程中,紫菜粘附于帘片的表面,由于帘片的横向是刚性的,纵向受到经线的拉伸,从而限制了紫菜薄片的收缩。该间歇成形加工技术所需设备投资巨大,单台产量小,成品均匀度不稳定,导致加工成本高。采用造纸的连续成形技术,虽然能获得匀度很好的紫菜薄片,但是紫菜薄片干燥需要30~120分钟,且收缩变形应力比湿纸幅高得多,导致现有的湿纸幅干燥技术和设备还不能保证紫菜薄片的干燥质量。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现有紫菜薄片间歇加工技术所需设备投资巨大,单台产量小,成品均匀度不稳定,导致加工成本高而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套紫菜薄片连续干燥方法及设备。本专利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由圆网笼和成形网实现紫菜幅的连续成形,并在吸水箱上对其脱水,然后在成形网的引导下进入多层网带式干燥箱中实现紫菜幅的干燥,再经过分切获得紫菜薄片。在干燥箱中,每层干燥网带由环状干网、驱动辊、从动辊、以及设置于驱动辊和从动辊之间的案辊与气罩构成,干网的驱动辊设置在远离圆网笼一端,第二层的驱动辊具有真空吸移功能,称为吸移驱动辊,第三层的从动辊也具有真空吸移功能,称为吸移从动辊,第四层设置吸移驱动辊,第五层设置吸移从动辊,如此循环致底层;驱动辊与吸移驱动辊的直径、转速相同但转向相反,使相邻的干网运行速度相同。环状干网的横向为刚性,各层相邻干网的间距略大于湿紫菜与成形网的厚度之和,每层环状干网中间部分-->的张紧边由固定在左右对称纵梁上的一排水平案辊支撑,该排案辊的最高处与纵梁的上端面处于同一平面,每层干网均配置气罩,气罩侧板的上端被密封固定在本层纵梁的底部,侧板下端被密封固定在下一层纵梁的上端面,气罩底部的宽度略大于干网的宽度,气罩端板的顶面与本层纵梁上端面处于同一水平面,气罩端板的底面与下层纵梁上端面的间距略大于湿紫菜与成形网的厚度之和,气罩隔板将每层环状干网内部空间分为上下两部分,在气罩侧板的上部配有吸气管,可以排走水汽及部分热风,在气罩侧板的下部配有进气管,将干燥热风引入;无端的成形网从导网辊处包绕过圆网笼后,从第一层干燥网带与第二层干燥网带的间隙处进入多层网带式干燥箱,再从干燥网带的另一端向下绕过吸移驱动辊反向进入第二层干燥网带与第三层干燥网带之间,并继续前行出干燥箱后,在导网辊处实现成形网的循环回路,在圆网笼与干燥箱之间的成形网下面设置吸水箱;在位于圆网笼上部的成形网处采用滤水方法形成的湿紫菜幅,经过真空吸水箱脱水后,在成形网的引导下进入干燥箱,干网及湿紫菜幅的宽度大于案辊的长度;从进气管引入的热风在纵梁上端面及其上方的干网、紫菜幅之间形成自压密封,热风还受到案辊上方湿紫菜幅及气罩的限制后,主要从气罩两端的间隙排走,受间隙的阻滞作用,以及下层吸气管的抽吸作用,在紫菜幅与下层干网之间产生50~300毫米水柱的压力,该压力使湿紫菜幅紧贴于干网上,并防止干燥过程中紫菜幅收缩变形,位于紫菜幅上表面的干网能防止热风将紫菜吹散;在干燥箱的另一端,紫菜幅受热风的吹力从上层干网上分离,又在吸移驱动辊的作用下紧贴于成形网,再次进入干燥箱接受热风的加热与干燥,然后于干燥箱的另一端被热风从成形网上吹离,在吸移从动辊的作用下,紫菜幅紧贴在下层干网又一次进入干燥箱,直至紫菜的干度达到要求后,出干燥箱并被分切。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紫菜薄片可连续成形与干燥,适应于大批量生产,操作方便,能够提高生产加工效率,降低加工成本,提高紫菜养殖的经济效益。附图说明图1是紫菜薄片连续干燥设备的原理示意图;图2是紫菜薄片连续干燥设备横剖面示意图;图中1.圆网笼,2.吸水箱,3.成形网,4.从动辊,5.案辊,6.吸气管,7.气罩,8.进气管,9.干网,10.吸移驱动辊,11.驱动辊,12.吸移从动辊,13.导网辊,14.纵梁-->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做进一步地详细说明。由圆网笼(1)和成形网(3)实现紫菜幅的连续成形,并在吸水箱(2)上对其脱水,然后在成形网(3)的引导下进入多层网带式干燥箱中实现紫菜幅的干燥,再经过分切获得紫菜薄片。在干燥箱中,每层干燥网带由环状干网(9)、驱动辊(11)、从动辊(4)、以及设置于驱动辊(11)和从动辊(4)之间的案辊(5)与气罩(7)构成,干网(9)的驱动辊(11)设置在远离圆网笼(1)一端,第二层的驱动辊具有真空吸移功能,称为吸移驱动辊(10),第三层的从动辊具有真空吸移功能,称为吸移从动辊(12),第四层设置吸移驱动辊(10),第五层设置吸移从动辊(12),如此循环至底层;驱动辊(11)与吸移驱动辊(10)的直径、转速相同但转向相反,使相邻的干网运行速度相同。环状干网(9)的横向为刚性,各层相邻干网(9)的间距略大于湿紫菜与成形网(3)的厚度之和,每层干网(9)中间部分的张紧边由固定在左右对称纵梁(14)上的一排水平案辊(5)支撑,该排案辊(5)的最高处与纵梁(14)的上端面处于同一平面;气罩(7)侧板的上端被密封固定在本层纵梁(14)的底部,侧板下端被密封固定在下一层纵梁(14)的上端面,气罩(7)底部的宽度略大于干网(9)的宽度,气罩(7)端板的顶面与本层纵梁(14)上端面处于同一水平面,气罩(7)端板的底面与下层纵梁(14)上端面的间距略大于湿紫菜与成形网(3)的厚度之和,气罩(7)隔板将每层干网(9)内部空间分为上下两部分,在气罩(7)侧板的上部配有吸气管(6),可以排走水汽及部分热风,在气罩(7)侧板的下部配有进气管(8),将干燥热风引入;无端的成形网(3)从导网辊(13)处包绕过圆网笼(1)后,从第一层干燥网带与第二层干燥网带的间隙处进入多层网带式干燥箱,再从干燥箱的另一端绕过吸移辊(10)反向进入干燥箱中第二层干燥网带与第三层干燥网带之间,并继续前行出干燥箱后,在导网辊(13)处实现成形网(3)的循环回路,在圆网笼(1)与干燥箱之间的成形网(3)下面设置吸水箱(2);在位于圆网笼(1)上部的成形网(3)处采用滤水方法形成的湿紫菜幅,经过真空吸水箱(2)脱水后,在成形网(3)的引导下进入干燥箱,干网(9)及湿紫菜幅的宽度大于案辊(5)的长度;从进气管(8)引入的热风在纵梁(14)上端面及其上方的干网(9)、紫菜幅之间形成自压密封,热风还受到案辊(5)上方湿紫菜幅及气罩(7)的限制后,热风主要从气罩(7)两端的间隙排走,-->受间隙的阻滞作用,以及下层吸气管(6)的抽吸作用,在紫菜幅与下层干网之间产生50~300毫米水柱的均匀压力,该压力使湿紫菜幅紧贴于干网(9)上,并防止干燥过程中紫菜幅收缩变形;位于紫菜幅上表面的干网(9)能防止热风将紫菜吹散;在干燥箱的另一端,紫菜幅受热风的吹力从上层干网(9)上分离,又在吸移驱动辊(10)的作用下紧贴于成形网(3),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套紫菜薄片连续干燥方法,在位于圆网笼上部的成形网处采用滤水方法形成的湿紫菜幅,经过真空吸水箱脱水后,在成形网的引导下进入干燥箱,干网及湿紫菜幅的宽度大于案辊的长度,其特征是;从进气管引入的热风在纵梁上端面及其上方的干网、紫菜幅之间形成自压密封,热风还受到案辊上方湿紫菜幅及气罩的限制后,热风主要从气罩两端的间隙排走,受间隙的阻滞作用,以及下层吸气管的抽吸作用,在紫菜幅与下层干网之间产生50~300毫米水柱的压力,该压力使湿紫菜幅紧贴于干网上,并防止干燥过程中紫菜幅收缩变形。

【技术特征摘要】
1、一套紫菜薄片连续干燥方法,在位于圆网笼上部的成形网处采用滤水方法形成的湿紫菜幅,经过真空吸水箱脱水后,在成形网的引导下进入干燥箱,干网及湿紫菜幅的宽度大于案辊的长度,其特征是;从进气管引入的热风在纵梁上端面及其上方的干网、紫菜幅之间形成自压密封,热风还受到案辊上方湿紫菜幅及气罩的限制后,热风主要从气罩两端的间隙排走,受间隙的阻滞作用,以及下层吸气管的抽吸作用,在紫菜幅与下层干网之间产生50~300毫米水柱的压力,该压力使湿紫菜幅紧贴于干网上,并防止干燥过程中紫菜幅收缩变形。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紫菜薄片连续干燥方法,其特征是:相邻干燥网的运行速度相同,且位于紫菜幅上表面的干网能防止热风将紫菜吹散。3、一套紫菜薄片连续干燥设备,由圆网笼和成形网实现紫菜幅的连续成形,并在吸水箱上对其脱水,然后在成形网的引导下进入多层网带式干燥箱中实现紫菜幅的干燥,在干燥箱中,每层干燥网带由环状干网、驱动辊、从动辊、以及设置于驱动辊和从动辊之间的案辊与气罩构成,其特征是:干网的驱动辊设置在远离圆网笼一端,第二层设置吸移驱动辊,第三层设置吸移从动辊,第四层设置吸移驱动辊,...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海峰吴养育李瑞虎乔丽洁王建梅胡鹏睿
申请(专利权)人:陕西科技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61[中国|陕西]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