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单手收合的高尔夫球袋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378887 阅读:16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可单手收合的高尔夫球袋车,包括:    一支撑座,该支撑座的前侧连接一轮座,该轮座两侧枢设两个具有滑轮的轮架;其特征为,该支撑座内包括    一外管,该外管固设于前述支撑座的上方,该外管的一侧靠近顶端设定位置处设有一上限孔,并使该外管的相异侧靠近底端设定位置处设有一下限孔;    一接管,该接管插置于前述外管的内孔中,该接管底端两侧各枢接一连杆,使各该连杆的另端枢接于其所对应的轮架中段枢孔上;    一衔接座,该衔接座嵌接于前述接管的顶端,该衔接座内部容置有一可以上下滑动的下压座,该下压座在常态时,常朝外管上限孔的方向弹性凸伸出一定位柱,而在该下压座受压时,则使该定位柱缩回脱离上限孔,并使下压座转为朝外管的下限孔弹性凸伸出另一定位柱;    一中管,该中管嵌接于前述衔接座的另端,该中管可嵌置于外管内,并使该中管的顶端内侧壁上,由上向下依序设有数个定位孔;    一内管,该内管嵌入于前述中管的内部;    一定位座,该定位座固接于前述内管的底端,该定位座内设有一上压座,该上压座在常态时,常朝中管的定位孔弹性凸伸出一定位柱,而在受压时则使定位柱缩回脱离定位孔,并使该定位座的定位柱在卡嵌于中管最底端的定位孔时,上压座会压制下压座使其呈受压的状态;    一握柄,该握柄连接于前述内管的顶端上,并使该握柄上设有一压钮可对该上压座施加压力,以操控高尔夫球袋车。(*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有关一种高尔夫球袋车装置,尤指一种可提供使用者方便拖行高尔夫球袋行走的可单手收合的高尔夫球袋车
技术介绍
目前的高尔夫球袋车中,有一种是将轮子附加于高尔夫球袋上,以方便于高尔夫球场上拖行的设计,其中如美国专利编号第6,050,592号,便是一典型的设计;其中该专利技术专利,主要是设计使用者在拉动高尔夫球袋车的握把中杆时,便可利用连杆配合枢钮转盘的设计,而使得拉持的力量克服拉持轮架的弹簧力,将原本收置于高尔夫球袋车内侧的轮架向外拉出,让高尔夫球袋可支撑于轮架的轮子上,以供使用者可拖着高尔夫球袋车行走;而若不使用时,则轮架及轮子可藉由弹簧的弹力,使得轮子再收回至高尔夫球袋车内侧,达到不使用时可收置不占空间的目的。惟仔细查看此种高尔夫球袋车的轮子及轮架的设计,虽然可初步达到供使用者拖行高尔夫球袋车的目的,但其仍存在有以下数个缺点1、此种高尔夫球袋车的设计,是藉由拉起高尔夫球袋车的拉杆,而同步拉动枢设于拉杆中段两侧的支杆,并由支杆来牵动枢设于高尔夫球袋车上的两个轮子向外展开;惟如此的设计,却容易因为中杆拉动左右两侧拉杆的力量不平均,而造成施力的相互抵销干涉,存在有轮子的展开不顺畅的缺点。2、由于此种高尔夫球袋车的轮架,是以弹簧力保持收置于袋体内的状态(如前述美国专利公报第6至8图所示),故而若使用者要将轮子展开,必须要克服弹簧的弹性力,因而使得此种高尔夫球袋车的轮子在展开操作时,使用者必须以一手拉持拉杆,另一手扶住高尔夫球袋方可有效施力,须双方操作的设计,存在有操作不够便利的缺点。本专利技术人有鉴于此,仍不断的研发思考,终于专利技术出一种可单手收合的高尔夫球袋车。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轮子展开快速、顺畅的可单手收合的高尔夫球袋车。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只须一只手操作即可使轮子快速展开来使用的可单手收合的高尔夫球袋车。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可单手收合的高尔夫球袋车,包括一支撑座,一套合连接于该支撑座前侧的轮座,该轮座两侧枢设两个具有滑轮的轮架,一设置于该支撑座与轮架中央上方可伸缩长度的伸缩管组,该伸缩管组具有一固设于支撑座上的外管,该外管的一侧面靠近顶端的设定位置处,设有一上限孔,而该外管的相异侧靠近底端的设定位置,则设有一下限孔,该外管内孔插置一接管,该接管的底端两侧各枢接一连杆,使各连杆的另端枢接于其所对应的轮架中段上,而该接管的另端则以一衔接座连接一同样可嵌置于外管内的中管,其中,该衔接座内容置一可于上下滑动的下压座,该下压座在常态时,受弹力作用,而可朝外管的上限孔方向凸伸出一定位柱,而在受压时则可向外管的下限孔方向凸伸一定位柱,又该位于衔接座上的中管顶端内侧,则由上至下依序设有数个定位孔,并使一内管的底端由中管的顶端嵌入中管内,该内管的底端固接一定位座,该定位座内设有一上压座,该上压座及该下压座在常态时,受弹力作用,而朝中管的定位孔凸伸出一定位柱,而在受压时则使定位柱缩回脱离定位孔,并使该定位座的定位柱卡嵌于中管最底端的定位孔时,该上压座是常保压制下压座的状态,又,该内管的顶端则连接一握柄,并使该握柄上设有一可对上压座施加压力的压钮。有利的是,该支撑座为一矩型状的弧形板体,并于支撑座上缘朝支撑座一侧凸伸出一上抵缘,该上抵缘的中央贯穿有一贯穿槽,该贯穿槽下方设一道纵向凹弧形面凸部,该凸部下方连接下抵缘,该贯穿槽内可供外管由支撑座上方插入,藉以使外管插置显露于支撑座的上、下抵缘间且抵靠于弧形面凸部上。有利的是,该接管底端上套接有一枢座,该枢座的两侧各枢接一连杆,各连杆为一细杆体,连杆的两端呈相异方向弯折的第一卡嵌端及第二卡嵌端,各连杆的第二卡嵌端枢设于枢座的两侧,而各该连杆的第一卡嵌端,则枢接于轮座的轮架中段枢孔上。有利的是,该衔接座以左、右对合的第一壳体及第二壳体套合而成,而第一、二壳体的中段位置,各穿设一相对的插孔,而该下压座的内部容置一楔形块,该楔形块相对于第一、二壳体的插孔位置,各凸伸出可插置于各插孔中定位的定位柱,以使楔形块得以定位于衔接座的两插孔的位置上,而该楔形块对应于外管上限孔的侧面,则形成一朝上的斜面,楔形块异于斜面的另侧,则设有一弹性体与衔接座的内侧形成相抵,而该下压座内部相对于楔形块斜面的两侧壁面上,则各凸出与楔形块斜面相对应的凸斜缘,且该下压座对应于楔形块定位柱的侧面,则穿设可使下压座可沿着楔形块定位柱呈上下滑移的长形导槽。有利的是,该中管内的定位孔,主要是设于中管内部的相对两侧壁上,各嵌置一定位套框,并使其中一定位套框的表面上,由上至下依序穿设数个定位孔。进一步的,该中管内部的定位套框设有多数个上下排列定位孔,于按压握柄上的压钮,使压钮藉由一压杆压迫上压座,而使得上压座的凸斜缘压迫楔形块的斜面,使楔形块朝弹性体方向挤压,而使原本卡嵌于定位孔内的定位柱脱离先前的定位孔,并于调整内管凸伸出中管的长度后,再释放掉按压压钮的压力,而使得上压座内部的楔形块定位柱因弹性体的弹力而朝定位孔方向回弹而得以选择最接近的定位孔,供上压座的定位柱嵌入定位,以提供不同身高的使用者。有利的是,该定位座以左、右对合的第一壳体及第二壳体套合而成,第一、二壳体的中段位置各穿设一相对的插孔,又该定位座的内部中央容置一上压座,该上压座的内部容置一楔形块,该楔形块相对于第一、二壳体的插孔位置,各凸伸出可对应嵌置于各插孔的定位柱,并使该定位座与该楔形块定位,该楔形块上设有一与下压座楔形块斜面相反位置的斜面,且楔形块异于该斜面的另侧,则设有一弹性体抵紧于定位座的内壁上,该上压座内部相对于楔形块斜面的两侧壁面上,则各凸出与楔形块斜面相对应的凸斜缘,使该上压座对应于楔形块定位柱的侧面,则穿设可供定位柱穿过的穿孔。进一步的,当该握柄向上拉起可带动内管向上移动,使得内管底端的上压座的定位柱再度卡嵌入定位套框底端倒数第二个定位孔中,使得上压座与下压座之间形成一段距离,当握柄继续施加向上拉持的拉力,则握柄的向上拉力,会藉由内管定位座的定位柱卡入于中管定位套框的定位孔中,而带动整个中管及下方的接管向上移动,并使得中管凸伸出外管的顶端,最终由中管末端的衔接座的定位柱,受到其内部弹性体的弹力推挤,而卡嵌入外管的上限孔内而定位,同时,由于接管亦随着中管向上移动接管底端的枢座亦同步带动连杆,而使得连杆被带动呈朝轮座外展开的状态,进而使得连杆带动轮架沿着轮座的斜槽形成向外展开的状态,而达成以单手即可方便且快速展开轮架的目的。有利的是,该轮座为一对应于支撑座的矩型板体,轮座的中央纵向凸出一凸出部,并使轮座位于凸出部另侧的相对位置,凹设一可供支撑座伸缩管组嵌置其中的凹槽,该凸出部的两侧缘上,各开设一连通至凹槽内的纵长导槽,以供其相对应的连杆的第一卡嵌端,得以穿过该导槽,而枢接于伸缩管组下方的枢座上。有利的是,该轮座的两侧各凹设一向外呈放射倾斜的斜槽,各斜槽内可嵌置固定一金属弯折而成的枢框,并使金属杆状的各轮架的顶端可枢设于该枢框上,又各该轮架的底端则固设一金属的枢座,使各枢座上分别枢设有一滑轮。进一步的,该枢框与该轮架的顶端间进一步设一润滑帽套。有利的是,该轮座的后方套置于该支撑座的前方并固定在一起,其两侧所凹设的斜槽呈放射状配置,各斜槽皆朝异于凸出部的方向向外倾斜。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为本专利技术将伸缩管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贵宝
申请(专利权)人:肯友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