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行车用训练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378037 阅读:22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自行车用训练器,包含撑架该自行车一车轮远离地面的一支架、一阻力装置、一感应组,及一驱动件。该阻力装置具有枢设在该支架上的一轮座、与该自行车车轮接触的一阻力轮,及贯穿该轮座与该阻力轮的一轮轴。该感应组具有与该轮座相隔固定间距的一第一感应件,及与该轮轴同步转动且可沿该轮轴相对该第一感应件位移的一第二感应件,该第一、第二感应件间产生有磁性吸力。该驱动件是随着该轮轴回转速度的增加,推动该第二感应件缩小与该第一感应件的间距。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专利是有关于一种训练器,特别是指一种可以提供阻力的自行车用训练器
技术介绍
参阅图1、图2,以一般自行车用训练器1为例,主要包含有一支架11及一阻力装置12。该支架11是撑架该自行车(图未示)的一车轮2远离地面,使该车轮2在踩踏过程中原地转动。该阻力装置12具有设置在该支架11的一轮座121、设置在该轮座121间且与该自行车车轮2接触的一阻力轮122、沿一轴线方向贯穿该轮座121与该阻力轮122的一轮轴123、套固在该轮轴123一穿出段且位于该轮座121一侧的一感应件124,及固设在该轮座121一侧且环绕该感应件124等距分布的数磁性体125。由于该自行车车轮2是抵靠在该阻力轮122上,因此,当该车轮2回旋转动时,会带动该阻力轮122转动,使与该阻力轮122同轴的感应件124同步旋动,并在旋动过程中,受该等磁性体125的磁力影响,产生阻滞效果,所以,骑乘者必须施力踩踏,才能使该车轮2转动,藉此,达到运动效果。但该等磁性体125与该感应件124的间距,会影响磁阻的大小,因此,在该等磁性体125与该感应件124间距固定的情形下,所能产生的磁阻也就没有变化,但是,该自行车车轮2最初起动时,通常需要耗用较大的踩踏力,随着该车轮2转速的提升,就会因为惯性及离心力作用,而克服部份阻力,使踩踏动作变得较不费力,此时,运动效果也会大打折扣。
技术实现思路
因此,本专利技术专利之目的,即在提供一种能改变阻力大小的自行车用训练器。本专利技术专利的自行车用训练器包含一支架、一阻力装置、一感应组,及一驱动件。该支架是撑架该自行车的一车轮远离地面。该阻力装置具有枢设在该支架上且可相对该自行车车轮位移的一轮座、枢设在该轮座上且与该自行车车轮接触的一阻力轮,及沿一轴线方向贯穿该轮座与该阻力轮的一轮轴。该感应组具有沿该轴线方向与该轮座相隔固定间距的一第一感应件,及与该轮轴同步转动且可沿该轮轴相对该第一感应件位移的一第二感应件,该第一、第二感应件间产生有磁性吸力。该驱动件是随着该轮轴回转速度的增加,推动该第二感应件缩小与该第一感应件的间距。本专利技术专利的功效是能随着回转速度增加,增大阻滞力,使骑乘者确实达到运动效果。附图说明有关本专利技术专利之前述及其
技术实现思路
,特点与功效,以下配合参照图式之一较佳实施例的详细说明中,将可清楚的呈现。图1是一立体图,说明一般的自行车用训练器;图2是一剖视图,说明前述训练器产生阻力的情形;图3是一侧视图,说明本专利技术专利一自行车用训练器的第一较佳实施例;图4是一正视图,说明该第一较佳实施例中一支架、一阻力装置、一第二感应件及一驱动件;图5是一正视图,说明该第一较佳实施例中一支架、一阻力装置、一第二感应件及一驱动件;图6是一仰视图,说明该第一较佳实施例中该驱动件与二飞锤及二滑杆的位置关系图7是一剖视图,说明该第一较佳实施例中一第二感应件与一第一感应件具有较大间距;图8是一剖视图,说明该第一较佳实施例中该第二感应件缩小与该第一感应件的间距;图9是一剖视图,说明本专利技术专利一自行车用训练器的第二较佳实施例;图10是一剖视图,说明本专利技术专利一自行车用训练器的第三较佳实施例;图11是一分解图,说明本专利技术专利一自行车用训练器的第四较佳实施例;图12是一剖视图,说明该第四较佳实施例的组合情形。具体实施例方式参阅图3、图4,本专利技术专利自行车用训练器的较佳实施例,包含一支架3、一阻力装置4、一感应组5及一驱动件6。该支架3是撑架该自行车(图未示)一车轮7远离地面。该阻力装置4具有枢设在该支架3上且可相对该车轮7位移的一轮座41、与该自行车车轮7接触的一阻力轮42、沿一轴线X方向贯穿该轮座41与该阻力轮42的一轮轴43。该轮轴43具有穿出该轮座41一侧的一穿出段431。该感应组5具有沿该轴线X方向固设在该轮座41一侧且供该轮轴43穿出段431穿置的一中空壳座51、固设在该壳座51一侧且与该轮座41相隔固定间距的一第一感应件52、套置在该轮轴43穿出段431的一第二感应件53、套置在该轮轴43穿出段431且分别抵顶该轮轴43一端与该第二感应件53的一弹性组件54。该第一感应件52在本实施例是一种磁性体,也可以另外安装磁性体,使该第一感应件52产生有磁场。该第二感应件53在本实施例是一种可以导磁的金属材料制成,及与该第一感应件52具有一间距。该弹性组件54在弹张状态时,会驱使该第二感应件53朝远离该第一感应件52的方向位移。参阅图4、图5,该驱动件6具有固设在该轮轴43穿出段431且位于该轮座41一侧与该第二感应件53间的一轴座61、可位移地贯穿该轴座41且与该第二感应件53固结的二滑杆62,及数飞锤63。该轴座61具有沿该轴线方向X贯穿且供该第二感应件53部份穿置的一轴孔611、形成在该轴孔611内且可阻挡该第二感应件53的一环凸部612,及形成在一周面且连通该轴孔611的二侧孔613。该等滑杆62分别具有挡止在该轴座61上的一栓头621。参阅图6、图7,该等飞锤63是分别枢设在该侧孔613内,并具有形成在一端且与该第二感应件53触接的一推压端631,及形成在另一端的一抛甩端632。参阅图3、图4,该自行车车轮7最初回旋转动时,会带动该阻力轮42转动,参阅图5、图7,使与该阻力轮42同轴的轴座61透过该等滑杆62同步带动该第二感应件53旋动,并在旋动过程中,受该第一感应件52的磁力影响,产生阻滞效果,此时,骑乘者必须施力踩踏,才能使该自行车车轮7转动,藉此,达到运动效果。参阅图7、图8,随着该自行车车轮7的转速变快,会因为惯性及离心力作用,使该等飞锤63的抛甩端632随离心力而向外抛甩,此时,该等飞锤63的推压端631会相对挤压该第二感应件53,使该第二感应件53克服弹性组件52的弹力,带动该等滑杆62沿该轮轴43朝向该第一感应件52位移,而缩小该第二感应件53与该第一感应件52的间距,至该等滑杆62(参阅图5)以栓头621(参阅图5)抵靠该轴座61为止,当离心力愈大,该第二感应件53与该第一感应件52的间距D就愈小,磁阻也就愈大,当离心力愈小,该第二感应件53与该第一感应件52的间距D就愈大,磁阻也就愈小,藉此,根据该车轮7的转速,自动调整阻力大小。值得一提的是,该第二感应件5的第二感应件53也可以是一种磁性体,而该第一感应件52则配合该第二感应件53以可导磁的金属材料制成。藉此,该第二感应件53同样可以自动调整与该第一感应件52的间距,产生强弱不同的磁性吸力,而具有不同大小的阻滞效果。参阅图9,是本专利技术专利第二较佳实施例,其与第一较佳实施例大致相同,不同处在于该第一感应件52是套固在该转轴43穿出段431且邻近该轮座41。该第二感应件53与该轴座61是沿该轴线X方向可位移地套置在该转轴43穿出段431且远离该轮座41。当该自行车车轮7的转速变快,同样会因为贯性及离心力作用,使该等飞锤63的抛甩端632随离心力向外抛甩,而以该等推压端631挤压该第二感应件53朝向该第一感应件52位移,而缩小该第二感应件53与该第一感应件52的间距,藉此,根据该车轮7的转速,自动调整阻力大小。参阅图10,是本专利技术专利第三较佳实施例,其与第一较佳实施例大致相同,不同处在于该第二感应件53具有形成在一侧的数第一凹部531,该等第一凹部531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自行车用训练器,其特征为包含:一支架,是撑架该自行车的一车轮远离地面;一阻力装置,具有枢设在该支架上且可相对该自行车车轮位移的一轮座、枢设在该轮座上且与该自行车车轮接触的一阻力轮,及沿一轴线方向贯穿该轮座与该阻力轮的一轮轴;一感应组,具有沿该轴线方向与该轮座相隔固定间距的一第一感应件,及与该轮轴同步转动且可沿该轮轴相对该第一感应件位移的一第二感应件,该第一、第二感应件间产生有磁性吸力;及一驱动件,是随着该轮轴回转速度的增加,推动该第二感应件缩小与该第一感应件的间距。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木村
申请(专利权)人:捷安特中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32[中国|江苏]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