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钢筒吊耳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3656856 阅读:48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9-05 12:22
新型钢筒吊耳。涉及吊耳结构的改进,尤其涉及安装于钢筒上的吊耳的改进。提出了一种结构精巧、使用方便且稳定型好,使用时可有效提升钢筒转运、翻转效率,并有效保障吊耳与钢筒之间的连接稳定性的新型钢筒吊耳。所述基板垂直于钢筒的外壁设置、且与钢筒的外壁固定连接,若干所述加强板对称的设置在所述基板的两侧、且与基板相垂直,所述加强板与基板固定连接、且与钢筒的外壁固定连接,所述套筒穿设在基板中,所述套筒与基板相垂直、且与基板固定连接;所述加强板与套筒之间留有间隙。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吊接负载力大、吊接稳定性好以及结构精简、成本低廉的特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吊耳结构的改进,尤其涉及安装于钢筒上的吊耳的改进。
技术介绍
目前,在钢筒转运、翻转时通常由吊机拉起绕设在钢筒吊耳上的拉绳,这样,在该过程中钢筒的重力将全部作用在吊耳上,一旦吊耳出现损耗,将直接影响钢筒的转运或翻转,严重的甚至引发生产事故,给加工成本以及操作人员的人身安全带来极大的影响。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针对以上问题,提出了一种结构精巧、使用方便且稳定型好,使用时可有效提升钢筒转运、翻转效率,并有效保障吊耳与钢筒之间的连接稳定性的新型钢筒吊耳。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为:包括基板、套筒和若干加强板,所述基板垂直于钢筒的外壁设置、且与钢筒的外壁固定连接,若干所述加强板对称的设置在所述基板的两侧、且与基板相垂直,所述加强板与基板固定连接、且与钢筒的外壁固定连接,所述套筒穿设在基板中,所述套筒与基板相垂直、且与基板固定连接;所述加强板与套筒之间留有间隙。所述基板沿钢筒的轴向设置。所述基板与所述钢筒的轴向呈46-89°夹角。所述基板与所述钢筒的轴向呈45°夹角。所述加强板的厚度与基板的厚度一致。本技术使用时,通过基板两侧的若干加强板对基板与钢筒外壁之间的连接强度进行有效的提升,使得吊耳的稳定性更好、吊接负载更大。同时,本案中还以套筒代替现有技术中的吊孔,使得拉绳与吊耳之间将具有更大的接触面积,从而以扩大受力面积的形式有效提升吊耳的吊接稳定性与吊接强度。此外,由于加强板与套筒之间留有一定间隙,使得基板通过微量折弯的形式,进一步提升吊耳的负载能力。本技术从整体上具有吊接负载力大、吊接稳定性好以及结构精简、成本低廉的特点。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的俯视图,图3是图1的仰视图,图4是本技术的使用状态参考图;图中1是基板,2是套筒,3是加强板。具体实施方式本技术如图1-4所示,包括基板1、套筒2和若干加强板3,所述基板1垂直于钢筒的外壁设置、且与钢筒的外壁固定连接,若干所述加强板3对称的设置在所述基板1的两侧、且与基板1相垂直,所述加强板3与基板1固定连接、且与钢筒的外壁固定连接,所述套筒2穿设在基板1中,所述套筒2与基板1相垂直、且与基板1固定连接;所述加强板3与套筒2之间留有间隙。所述基板1沿钢筒的轴向设置。从而形成竖吊耳,即可便于钢筒在竖直状态时的吊运。所述基板1与所述钢筒的轴向呈46-89°夹角。从而形成平吊耳,即可便于钢筒在水平状态时的吊运,具体使用时,可在同一钢管的两侧对称设置两对平吊耳,这样,采用一吊机即可稳定的吊起整根钢筒。所述基板1与所述钢筒的轴向呈45°夹角。从而形成翻身吊耳,即可便于钢筒在水平状态和竖直状态之间进行转换。所述加强板3的厚度与基板1的厚度一致。从而有效提升若干加强板的支撑强度,进而从整体上提升吊耳的整体性以及稳定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新型钢筒吊耳,其特征在于,包括基板、套筒和若干加强板,所述基板垂直于钢筒的外壁设置、且与钢筒的外壁固定连接,若干所述加强板对称的设置在所述基板的两侧、且与基板相垂直,所述加强板与基板固定连接、且与钢筒的外壁固定连接,所述套筒穿设在基板中,所述套筒与基板相垂直、且与基板固定连接;所述加强板与套筒之间留有间隙。

【技术特征摘要】
1.新型钢筒吊耳,其特征在于,包括基板、套筒和若干加强板,所述基板垂直于钢筒的外壁设置、且与钢筒的外壁固定连接,若干所述加强板对称的设置在所述基板的两侧、且与基板相垂直,所述加强板与基板固定连接、且与钢筒的外壁固定连接,所述套筒穿设在基板中,所述套筒与基板相垂直、且与基板固定连接;所述加强板与套筒之间留有间隙。2.根据权利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何文坤李海军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巨鑫石油钢管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