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接器及其制造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3646864 阅读:63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9-04 13:36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连接器及其制造方法。该连接器能够在避免大型化的前提下降低脉动。连接器(1)具有:第一管插入部(11),其为树脂材质,并形成为筒状,具有供第一管(3)插入的第一开口部(11b);及第二管装配部(12),其为树脂材质,通过与第一管插入部(11)一体成形而形成为筒状,第二管(4)从第二开口部(12a)侧装配在该第二管装配部(12)的外周侧。第二管装配部(12)具有:筒部(50),该筒部(50)形成第二开口部(12a)侧的第二流路(51);及壁部(60),该壁部(60)划分出第一管插入部(11)的第一流路(11a)和筒部(50)的第二流路(51),并且,在上述壁部(60)形成有节流孔(61),该节流孔(61)形成为与第二流路(51)沿相同的方向延伸,且将第一流路(11a)与第二流路(51)连通起来。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用于将第一管和第二管连接起来的连接器及其制造方法
技术介绍
例如,对于应用于汽车的燃料供给系统的配管而言,其通过用泵来对配管内的燃料进行加压以使得配管内的燃料达到设定好的规定压力,从而进行燃料输送。为了控制燃料供给而开闭喷射器等喷射装置时,配管内的压力会发生变化,进而使燃料产生脉动。如果燃料产生脉动,则喷射装置中的燃料压力会产生过量或不足,喷射装置所喷射的燃料的量有可能相对于期望的量产生误差。因此,为了降低脉动,专利文献1公开了如下的连接器,在该连接器中,在壳体设有气缸,活塞在气缸内移动。此外,专利文献2~5公开了各种配管构造,但这些配管构造不是以降低脉动为目的而设计的。专利文献2公开了一种内置有阀的连接器。专利文献3公开了一种具有节流孔的空气悬架的配管构造。专利文献4公开了一种具有节流孔的供气体燃料流通的构件。专利文献5公开了一种具有节流孔的管。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1-163154号公报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5-163836号公报专利文献3:日本实开平2-85606号公报专利文献4:日本特开2008-57388号公报专利文献5:日本特开平9-257185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要解决的问题专利文献1所述的连接器被设置成使气缸的部分从壳体突出,因此,连接器整体大型化。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在避免大型化的前提下降低脉动的连接器及其制造方法。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本专利技术的连接器用于将第一管与第二管连接起来,其中,该连接器具有:第一管插入部,其为树脂材质,并形成为筒状,具有供上述第一管插入的第一开口部;及第二管装配部,其为树脂材质,通过与上述第一管插入部一体成形而形成为筒状,上述第二管从第二开口部侧装配在该第二管装配部的外周侧。上述第二管装配部具有:筒部,该筒部形成上述第二管装配部的上述第二开口部侧的第二流路;及壁部,该壁部划分出上述第一管插入部的第一流路和上述筒部的上述第二流路,并且,在上述壁部形成有节流孔,该节流孔形成为与上述第二流路沿相同的方向延伸,且将上述第一流路与上述第二流路连通起来。第一管插入于连接器的第一管插入部。第二管装配在连接器的第二管装配部的外周侧。这样一来,连接器将第一管和第二管连接起来。第一管插入部和第二管装配部是用树脂一体成形而做成的。因此,连接器具有较高的强度。而且,连接器具有节流孔。节流孔形成在将第二管装配部的筒部和第一管插入部划分出来的壁部。因而,对于经过第一管插入部中的第一流路、第二管装配部的壁部中的节流孔、第二管装配部的筒部中的第二流路的流体,
能够降低其发生的脉动。连接器能够在不将气缸以及活塞那样的构造体设在流路以外的前提下降低脉动。即,连接器能够在避免大型化的前提下降低脉动。而且,节流孔形成为与第二管装配部的筒部中的第二流路沿相同的方向延伸。能够利用用于形成第二流路的模芯,在形成第二流路的同时形成节流孔。因而,能够形成节流孔,并且可靠地一体成形出第一管插入部和第二管装配部。而且,在本专利技术的连接器的制造方法中,使用外模、第一模芯以及第二模芯,该外模用于形成上述连接器的外表面,该第一模芯用于形成上述第一管插入部的内周面,该第二模芯用于形成上述第二管装配部的上述筒部的内周面和上述壁部的上述节流孔,该连接器的制造方法包括:配置工序,在该工序中,将上述第一模芯和上述第二模芯配置在上述外模中;及树脂注入工序,在该工序中,将熔融树脂注入上述外模与上述第一模芯之间的模腔和上述外模与上述第二模芯之间的模腔。附图说明图1是将第一管3和第二管4连接起来之前的第一实施方式的连接器1的立体图。图2是将第一管3和第二管4连接起来之后的状态下的第一实施方式的连接器1的流路方向剖视图。图3是只有图2中的连接器1的3-3剖视图。图4是只有图2中的连接器1的4-4剖视图。图5是表示用于成形第一实施方式的连接器1的成形模具的剖视图。图6是第二实施方式的连接器100的流路方向的剖视图。具体实施方式第一实施方式1.连接器1的概况参照图1和图2说明本实施方式的连接器1的概况。连接器1例如能够用于构成汽车的燃料配管。此外,连接器1除了能够被应用于燃料配管之外还能够被应用于其他各种配管。在本实施方式中,连接器1形成有供燃料流通的流路。如图1和图2所示,例如金属材质的第一管3能够插入于连接器1,例如树脂材质的第二管4能够装配于连接器1。这样的话,连接器1将第一管3与第二管4连接起来。如图1所示,第一管3例如为金属材质且形成为筒状,在自顶端沿轴线方向隔开距离的位置具有向径向外侧突出形成的环状突部3a(也称作凸缘部、压边筋)。在下面的说明中,将第一管3的比环状突部3a靠顶端侧的直径较小的部位设为顶端部3b。连接器1具有连接器主体10、止动件30和密封单元40。连接器主体10是用树脂一体成形而做成的。连接器主体10的材质例如为玻璃纤维增强聚酰胺树脂。连接器主体10成形为具有贯通的流路11a、61、51。图1所示的连接器主体10呈以字母L形贯通形成的形状。如图1和图2所示,连接器主体10具有:第一管插入部11,其供第一管3插入;及第二管装配部12,其能够在外周面装配第二管4。第一管插入部11和第二管装配部12是用树脂一体成形而做成的。因此,连接器主体10具有较高的强度。第一管插入部11形成为筒状,从而形成第一流路11a。第一管插入部11具有供第一管3插入的第一开口部11b。第一管3的顶端部3b和环状突部3a这些部位能够插入于第一管插入部11。在第一管插入部11的内周侧中的轴线方向中央部配置有密封单元40。第二管装配部12形成为筒状,第二管4能够从第二开口部12a侧装配在第二管装配部12的外周侧。第二管装配部12的流路与第一管插入部11的第一流路11a相连通。为了防止第二管4在嵌套于第二管装配部12的外周面的状态下脱落下来,将第二管装配部12的外周面沿顺着流路的方向形成为凹凸状。止动件30的材质例如为玻璃纤维增强聚酰胺树脂。止动件30保持在连接器主体10的第一管插入部11。通过操作者推压或拔起操止动件30,能够使止动件30沿第一管插入部11的径向移动。在第一管3插入到第一管插入部11的正规位置的情况下,止动件30能够从图1所示的初始位置向图2所示的确认位置移动。因而,操作者在能够对止动件30进行推压操作时,能够确认第一管3已插入到第一管插入部11的正规位置。而且,在止动件30被推压至确认位置的状态下,止动件30从管拔出方向卡定第一管3的环状突部3a,从而防止第一管3脱落。即,操作者通过推压止动件30,能够确认:第一管3已插入到第一管插入部11的正规位置,且利用止动件30防止第一管3脱落。密封单元40例如包括:氟橡胶材质的环状密封构件41、42;树脂材质的套环43,其在轴线方向上夹在环状密封构件41、42之间;树脂材质的套筒44,其将环状密封构件41、42及套环43定位于第一管插入部11。如图2所示,在密封单元40的内周侧插入有第一管3的顶端部3b,第一管3的环状突部3a位于比密封单元40靠第一开口部11b侧的位置。2.连接器主体10的详细结构参照图2~图4说明连接器主体10的详细结构。第二管装配部12具有筒部50和壁部60。筒部50形成第二开口部12a侧的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连接器,其用于将第一管与第二管连接起来,其中,该连接器具有:第一管插入部,其为树脂材质,并形成为筒状,具有供上述第一管插入的第一开口部;及第二管装配部,其为树脂材质,通过与上述第一管插入部一体成形而形成为筒状,上述第二管从第二开口部侧装配在该第二管装配部的外周侧,上述第二管装配部具有:筒部,该筒部形成上述第二管装配部的上述第二开口部侧的第二流路;及壁部,该壁部划分出上述第一管插入部的第一流路和上述筒部的上述第二流路,并且,在上述壁部形成有节流孔,该节流孔形成为与上述第二流路沿相同的方向延伸,且将上述第一流路与上述第二流路连通起来。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4.10.03 JP 2014-2044891.一种连接器,其用于将第一管与第二管连接起来,其中,该连接器具有:第一管插入部,其为树脂材质,并形成为筒状,具有供上述第一管插入的第一开口部;及第二管装配部,其为树脂材质,通过与上述第一管插入部一体成形而形成为筒状,上述第二管从第二开口部侧装配在该第二管装配部的外周侧,上述第二管装配部具有:筒部,该筒部形成上述第二管装配部的上述第二开口部侧的第二流路;及壁部,该壁部划分出上述第一管插入部的第一流路和上述筒部的上述第二流路,并且,在上述壁部形成有节流孔,该节流孔形成为与上述第二流路沿相同的方向延伸,且将上述第一流路与上述第二流路连通起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其中,上述节流孔具有:圆筒内周部,其开口于上述第一管插入部的上述第一流路;及锥形内周部,其将上述第二流路与上述圆筒内周部连通起来,且随着从上述第二流路朝向上述圆筒内周部去而进行缩径。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连接器,其中,上述第一流路的中心轴线与上述第二流路的中心轴线之间具有角度,上述壁部的一侧面构成上述第一流路的周壁面,上述壁部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泷本依史
申请(专利权)人:住友理工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