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装配式叠合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3642158 阅读:98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9-03 17:5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装配式叠合板,混凝土板为立方体板状结构,混凝土板的左侧端面上分布有凹槽,混凝土板的右端安装有凸块,混凝土板的上端安装有安装板,安装板贴合混凝土板的上端面进行布置,竖向加强筋与横向加强筋分布在混凝土板的内部,竖向加强筋与横向加强筋之间呈90°夹角进行布置,通过添加竖向加强筋与横向加强筋来实现对混凝土板的固定,该设计有效的提高了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整体强度,进而为建筑的整体强度提供了材料基础,而凹槽与凸块的设计则便于实现两块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之间的卡接,而吊装设备的添加则实现对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吊装,另外可拆卸的设计便于安装后进行拆除,进而在不破坏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美观性的前提下提高了便携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是一种装配式叠合板,属于建筑设备领域。
技术介绍
现有技术中,国内采用的钢筋混凝土楼板有现浇楼板和预制楼板,现浇楼板整体性好,但需现场支模,然后浇筑混凝土,施工周期难度大,模板损耗大,成本高,预制楼板不需现场支模,施工周期短,造价低,但预制构件自重大,吊装困难,构件拼接部位易产生裂缝,整体性差,影响了楼板的双向受力平衡,难以形成等效双向板等。因此,研制一种装配式叠合板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目的是提供一种装配式叠合板,通过添加竖向加强筋、横向加强筋、凹槽、吊环、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本技术使用方便,便于操作,稳定性好,可靠性高。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是通过如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装配式叠合板,包括叠合板主体部分以及吊装设备,所述叠合板主体部分由混凝土板、安装板、凸块、竖向加强筋、横向加强筋以及凹槽组成,所述混凝土板为立方体板状结构,所述混凝土板的左侧端面上分布有凹槽,所述凹槽为上端面小、下端面大的棱柱形结构,所述混凝土板的右端安装有凸块,所述凸块为上端大、下端面小的四棱柱结构,所述混凝土板的上端安装有安装板,所述安装板贴合混凝土板的上端面进行布置,所述竖向加强筋与横向加强筋分布在混凝土板的内部,所述竖向加强筋与横向加强筋之间呈90°夹角进行布置;所述吊装设备由限位块、固定卡块以及吊环组成,所述限位块与固定卡块之间呈90°夹角进行布置,所述吊环安装在限位块的中间位置且所述吊环的中轴线垂直于限位块的左侧端面进行布置。进一步地,所述竖向加强筋呈S形进行排列且所述竖向加强筋之间相互平行进行布置。进一步地,所述横向加强筋分布在竖向加强筋S形圆弧的圆心位置,所述横向加强筋的中轴线处于同一平面上。进一步地,所述限位块与固定卡块的尺寸相同。进一步地,所述竖向加强筋与横向加强筋的直径为10mm。进一步地,所述安装板的内部开设有圆柱形孔洞且孔洞的直径与限位块上端面的斜对角线的长度相同。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本技术的一种装配式叠合板,通过添加竖向加强筋与横向加强筋来实现对混凝土板的固定,该设计有效的提高了本技术的整体强度,进而为建筑的整体强度提供了材料基础,而凹槽与凸块的设计则便于实现两块本技术之间的卡接,该设计提高了本技术连接处的强度,而吊装设备的添加则实现对本技术的吊装,另外可拆卸的设计便于安装后进行拆除,进而在不破坏本技术美观性的前提下提高了便携性,本技术使用方便,便于操作,稳定性好,可靠性高。附图说明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图1为本技术一种装配式叠合板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一种装配式叠合板中吊装设备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一种装配式叠合板竖向加强筋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混凝土板、2-安装板、3-吊装设备、4-凸块、5-竖向加强筋、
6-横向加强筋、7-凹槽、8-限位块、9-固定卡块、10-吊环。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技术。请参阅图1、图2与图3,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装配式叠合板,包括叠合板主体部分以及吊装设备3,叠合板主体部分由混凝土板1、安装板2、凸块4、竖向加强筋5、横向加强筋6以及凹槽7组成,混凝土板1为立方体板状结构,混凝土板1的左侧端面上分布有凹槽7,凹槽7为上端面小、下端面大的棱柱形结构,混凝土板1的右端安装有凸块4,凸块4为上端大、下端面小的四棱柱结构,凹槽7与凸块4的设计则便于实现两块本技术之间的卡接,该设计提高了本技术连接处的强度,混凝土板1的上端安装有安装板2,安装板2贴合混凝土板1的上端面进行布置,竖向加强筋5与横向加强筋6分布在混凝土板1的内部,竖向加强筋5与横向加强筋6之间呈90°夹角进行布置,通过添加竖向加强筋5与横向加强筋6来实现对混凝土板1的固定,该设计有效的提高了本技术的整体强度,进而为建筑的整体强度提供了材料基础。吊装设备3由限位块8、固定卡块9以及吊环10组成,限位块8与固定卡块9之间呈90°夹角进行布置,吊环10安装在限位块8的中间位置且吊环10的中轴线垂直于限位块8的左侧端面进行布置,吊装设备3的添加则实现对本技术的吊装,另外可拆卸的设计便于安装后进行拆除,进而在不破坏本技术美观性的前提下提高了便携性。竖向加强筋5呈S形进行排列且竖向加强筋5之间相互平行进行布置,横向加强筋6分布在竖向加强筋5S形圆弧的圆心位置,横向加强筋6的中轴线处于同一平面上,限位块8与固定卡块9的尺寸相同,竖向加强筋5与横
向加强筋6的直径为10mm,安装板2的内部开设有圆柱形孔洞且孔洞的直径与限位块8上端面的斜对角线的长度相同。具体实施方式:在进行使用时,首先工作人员对本技术进行检查,检查是否存在缺陷,如果存在缺陷的话就无法进行使用了,此时需要通知维修人员进行维修,如果不存在问题的话就可以进行使用了,使用时,首先将固定卡块9固定在安装板2内部的孔洞处,放置完成后将限位孔进行旋转,旋转完成后即可进行使用了,此时,工作人员将起吊设备固定在吊环10的内部,进而实现对本技术的吊装,通过将两块本技术上的凹槽7与凸块4固定在一起,进而实现对两块本技术的固定,固定完成后将吊装设备3从安装板2处拿出,进而完成对本技术的固定操作。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技术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技术的优点,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技术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技术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技术。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技术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技术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装配式叠合板,包括叠合板主体部分以及吊装设备(3),其特征在于:所述叠合板主体部分由混凝土板(1)、安装板(2)、凸块(4)、竖向加强筋(5)、横向加强筋(6)以及凹槽(7)组成,所述混凝土板(1)为立方体板状结构,所述混凝土板(1)的左侧端面上分布有凹槽(7),所述凹槽(7)为上端面小、下端面大的棱柱形结构,所述混凝土板(1)的右端安装有凸块(4),所述凸块(4)为上端大、下端面小的四棱柱结构,所述混凝土板(1)的上端安装有安装板(2),所述安装板(2)贴合混凝土板(1)的上端面进行布置,所述竖向加强筋(5)与横向加强筋(6)分布在混凝土板(1)的内部,所述竖向加强筋(5)与横向加强筋(6)之间呈90°夹角进行布置;所述吊装设备(3)由限位块(8)、固定卡块(9)以及吊环(10)组成,所述限位块(8)与固定卡块(9)之间呈90°夹角进行布置,所述吊环(10)安装在限位块(8)的中间位置且所述吊环(10)的中轴线垂直于限位块(8)的左侧端面进行布置。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装配式叠合板,包括叠合板主体部分以及吊装设备(3),其特征在于:所述叠合板主体部分由混凝土板(1)、安装板(2)、凸块(4)、竖向加强筋(5)、横向加强筋(6)以及凹槽(7)组成,所述混凝土板(1)为立方体板状结构,所述混凝土板(1)的左侧端面上分布有凹槽(7),所述凹槽(7)为上端面小、下端面大的棱柱形结构,所述混凝土板(1)的右端安装有凸块(4),所述凸块(4)为上端大、下端面小的四棱柱结构,所述混凝土板(1)的上端安装有安装板(2),所述安装板(2)贴合混凝土板(1)的上端面进行布置,所述竖向加强筋(5)与横向加强筋(6)分布在混凝土板(1)的内部,所述竖向加强筋(5)与横向加强筋(6)之间呈90°夹角进行布置;所述吊装设备(3)由限位块(8)、固定卡块(9)以及吊环(10)组成,所述限位块(8)与固定卡块(9)之间呈90°夹角进行布...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孔令海韩同振张寒松王长旺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平安建筑工业化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