缸盖气门座圈密封面的深度检测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3631447 阅读:71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9-02 12:16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缸盖气门座圈密封面的深度检测装置,包括表座、校准机构和测量机构。表座包括指针表、表罩、规体和芯轴,指针表嵌装在表罩内,表罩固装在规体上,芯轴与规体的内孔滑动配合;校准机构包括底座和固定在底座上的标准件立柱;测量机构包括球部和杆部。在校准时,将校准机构的底座与规体相抵接,通过使标准件立柱与可移动的芯轴相接触,实现校零;在测量时,将测量机构放入工件中,其球部与密封面相切,根据指针表的变化反推出凡尔线深度值。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测量机构具有球体头部,测量时直接将其放入工件,有效节省了测量时间,并且,通过一个单独的校准机构,实现一次校准、多次测量,有效缩减了校准时间,总体上提高了检测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检具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缸盖气门座圈密封面的深度检测装置
技术介绍
缸盖是发动机的主要零件之一,其加工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发动机的整体性能,在发动机生产制造中,对缸盖的加工精度有很高的要求。尤其是缸盖密封面的加工精度,进、排气侧气门与缸盖座圈间配合的密封性能良好与否直接影响汽车发动机的输出功率、油耗等重要特性。其中,在影响密封性能的各项尺寸中,座圈圆度、座圈相对导管孔的位置度、座圈密封面的宽度、座圈密封面的角度都可以通过三坐标和轮廓度仪测得,而座圈密封面的凡尔线深度则需要采用专有的检具进行测量。目前,生产线上用于检测缸盖座圈密封面凡尔线深度的检具是一个类似于气门的检具体。进行检测时,首先将检具体放入需要测量的座圈孔内,由于检测时是以缸盖底面(即火力面)作为检测的零点,因而必须先检测底面进行调零,调零校准后再测量检具体。采用上述检具,存在以下缺点:首先,在测量每个缸盖的每个座圈密封面的凡尔线深度时,都需要先测量缸盖底面进行校零,例如,一个缸盖有16个凡尔线深度需要检测,那就需要校零16次,检测过程过于繁琐和费时;其次,在测量检具体时,需要寻找检具体的最高点,同样也比较费时。因此,亟需设计一种操作简便的检具,用于检测缸盖气门座圈密封面的凡尔线深度,缩减检测时间,提高检测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便携式的、操作简单的检测装置,用于测量缸盖气门座圈密封面的凡尔线深度,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从而能够有效缩减检测时间,提高检测效率。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缸盖气门座圈密封面的深度检测装置,包括:表座,包括指针表、表罩、规体和芯轴,所述指针表嵌装在所述表罩中,所述规体为由两个腿部和一个中间部所构成的U型结构,其开口朝下面向缸盖底面,所述两个腿部在检测时与所述缸盖底面相抵接,所述表罩固定连接在所述中间部的上表面,所述表罩的下部开有盲孔,所述中间部开有与所述盲孔相连通的内孔,所述芯轴与所述内孔和所述盲孔滑动配合;校准机构,包括标准件立柱和底座,所述标准件立柱固定连接在所述底座的上表面,所述两个腿部在校准时与所述底座的上表面相抵接;测量机构,包括头部和杆部,所述头部和杆部固定连接在一起,所述头部为球体,在测量时所述球体的底部与所述密封面相接触,所述球体的顶部与所述芯轴相接触,所述杆部与缸盖的导管孔相配合。如上所述的缸盖气门座圈密封面的深度检测装置,其中,优选的是,所述中间部的下表面对称设置有两个限位块。如上所述的缸盖气门座圈密封面的深度检测装置,其中,优选的是,所述两个限位块分别通过内六角螺栓固定连接在所述中间部上。如上所述的缸盖气门座圈密封面的深度检测装置,其中,优选的是,所述表座还包括内六角螺钉,所述芯轴的轴向外表面的中间部位开有凹槽,所述内六角螺钉与所述凹槽相配合。如上所述的缸盖气门座圈密封面的深度检测装置,其中,优选的是,所述凹槽为条形,具有上止点和下止点,所述内六角螺钉允许所述芯轴在所述上止点和下止点之间的轴向范围内上下移动。如上所述的缸盖气门座圈密封面的深度检测装置,其中,优选的是,所述表座还包括垫片,所述内六角螺钉通过所述垫片与所述凹槽相配合。本专利技术提供的缸盖气门座圈密封面的深度检测装置,包括表座、校准机构和测量机构,其中,表座包括指针表、表罩、规体和芯轴,指针表嵌
装在表罩内,表罩安装在规体上,芯轴与规体的内孔滑动配合;校准机构包括底座和固定连接在底座上的标准件立柱;测量机构包括球部和杆部。在校准时,将校准机构的底座与规体相抵接,通过使标准件立柱与可移动的芯轴相接触,实现校准调零;在对密封面的凡尔线深度进行测量时,将测量机构放入工件中,使其球部与密封面相切,切点连线为凡尔线,根据指针表的指针变化反推出凡尔线深度值。本专利技术的测量机构的头部为球体,测量时直接将其放入工件的密封面,有效节省了测量时间,并且采用一个单独的校准机构,实现一次校准、多次测量,有效缩减了校准时间,总体上提高了检测效率。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深度检测装置中表座的主视图;图2为图1的侧视图;图3为图2的局部放大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深度检测装置中校准机构的主视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深度检测装置中测量机构的主视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深度检测装置进行校准时的工作状态图;图7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深度检测装置进行测量时的工作状态图;图8为图7的局部放大图。附图标记说明:1-表座 2-校准机构 3-测量机构 4-凹槽 5-缸盖底面 6-凡尔线 7-密封面 41-上止点 42-下止点 11-指针表 12-表罩 13-规体 14-芯轴 15-第一内六角圆柱头螺栓 16-限位块 17-第三内六角圆柱头螺栓 18-内六角螺钉 19-垫片 131-腿部 132-中间部 21-标准件立柱 22-底座 23-第二内六角圆柱头螺栓 31-头部 32-杆部 A-第一切点 B-第二切点具体实施方式下面详细描述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
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而不能解释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缸盖气门座圈密封面的深度检测装置,其包括:表座1、校准机构2和测量机构3。其中,校准机构2用于在测量前对表座1进行校准调零,测量机构3用于在校准调零后与表座1配合使用,对缸盖气门座圈密封面的凡尔线深度进行检测。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深度检测装置中表座1的主视图,图2为图1的侧视图。如图1所示,表座1包括指针表11、表罩12、规体13和芯轴14,指针表11嵌装在表罩12内,规体13呈U型,由两个腿部131和一个中间部132构成,该U型规体13开口朝下面向缸盖底面,表罩12固定连接在U型规体的中间部132的上表面。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是,表罩12可以通过多种方式与U型规体的中间部132固定连接,例如可以采用紧固件连接,本实施例中,表罩12通过两个第一内六角圆柱头螺栓15与规体13螺纹固定连接。请同时参照图1和图2,表罩2的下部开有一段盲孔,规体13的中间部132开有与该盲孔相连通的内孔,芯轴14与该内孔和盲孔滑动配合连接,使得芯轴14可以在该内孔和盲孔构成的连通孔内上下移动。图4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深度检测装置中校准机构的主视图,如图4所示,校准机构2包括标准件立柱21和底座22,标准件立柱21固定连接在底座22的上表面中部。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是,标准件立柱21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固定在底座22上,本实施例中,二者通过第二内六角圆柱头螺栓23紧固在一起。图6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深度检测装置进行校准时的工作状态图,如图6所示,在对表座进行校准时,将规体13的两个腿部131放置在校准机构2的底座22上,当芯轴4在规体13的内孔中滑动至与标准件立柱21的上表面相接触时,将指针表11的度数调整为零,从而完成表座的校零。此时,芯轴14与标准件立柱21相接触的点至底座22的上表面的距离(也即标准件立柱21的高度)为校验值,定为L1。该校验值L1的确定方法将
在后文中说明。图5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深度检测装置中测量机构的主视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缸盖气门座圈密封面的深度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表座,包括指针表、表罩、规体和芯轴,所述指针表嵌装在所述表罩中,所述规体为由两个腿部和一个中间部所构成的U型结构,其开口朝下面向缸盖底面,所述两个腿部在测量时与所述缸盖底面相抵接,所述表罩固定连接在所述中间部的上表面,所述表罩的下部开有盲孔,所述中间部开有与所述盲孔相连通的内孔,所述芯轴与所述内孔和所述盲孔滑动配合;校准机构,包括标准件立柱和底座,所述标准件立柱固定连接在所述底座的上表面,所述两个腿部在校准时与所述底座的上表面相抵接;测量机构,包括头部和杆部,所述头部和杆部固定连接在一起,所述头部为球体,在测量时所述球体的底部与所述密封面相接触,所述球体的顶部与所述芯轴相接触,所述杆部与缸盖的导管孔相配合。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缸盖气门座圈密封面的深度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表座,包括指针表、表罩、规体和芯轴,所述指针表嵌装在所述表罩中,所述规体为由两个腿部和一个中间部所构成的U型结构,其开口朝下面向缸盖底面,所述两个腿部在测量时与所述缸盖底面相抵接,所述表罩固定连接在所述中间部的上表面,所述表罩的下部开有盲孔,所述中间部开有与所述盲孔相连通的内孔,所述芯轴与所述内孔和所述盲孔滑动配合;校准机构,包括标准件立柱和底座,所述标准件立柱固定连接在所述底座的上表面,所述两个腿部在校准时与所述底座的上表面相抵接;测量机构,包括头部和杆部,所述头部和杆部固定连接在一起,所述头部为球体,在测量时所述球体的底部与所述密封面相接触,所述球体的顶部与所述芯轴相接触,所述杆部与缸盖的导管孔相配合。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阮春霞汤善荣伊利莉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江淮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