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于光纤制导鱼雷的放线机构及所构成的制导鱼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3616730 阅读:98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8-30 14:1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应用于光纤制导鱼雷的放线机构及所构成的制导鱼雷,放线机构包括两个相互平行的导轨,两个导轨之间形成线圈空间,线圈空间安装有线圈,线圈由光缆通过粘接剂以层叠方式粘接而成;两个导轨相对应端部均匹配安装有挡板,其中一个挡板上开有引出孔,在该引出孔中配合安装有引出管,线圈中的光缆首端端部从引出管穿出。制导鱼雷包括鱼雷弹体和放线机构,飞行控制器位于鱼雷弹体内部,在位于飞行控制器外围的鱼雷弹体内部具有横截面为圆环形状的放线空腔,放线机构匹配安装于该放线空腔中,放线机构中的光缆末端端部与飞行控制器内部电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既可解决侧面出线问题,又能适用于弹体内部有限空间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光纤制导鱼雷
,尤其涉及一种应用于光纤制导鱼雷的放线机构及所构成的制导鱼雷。
技术介绍
光纤制导鱼雷是一种利用拖拽光纤来控制鱼雷打击目标的技术,其具有目标识别能力强、制导精度高、抗干扰性好的特点。通常的制导鱼雷结构如图1所示,其放线机构通常结构如下:鱼雷弹体A101内部具有飞行控制器A102,在飞行控制器A102外围的鱼雷弹体A101内部中具有空腔,在该空腔外部设有纤维筒,在纤维筒外部直接缠绕光缆A103。其放线机构原理说明如下:将光缆A103绕在纤维筒上面,当鱼雷前进时,依靠浮筒的拖拽力将光缆A103从纤维筒上面拉出,光缆A103拉出时其运动轨迹为环绕纤维筒旋转。由于鱼雷尾部有螺旋桨,并且需要火焰产生推力,所以传统鱼雷中的放线机构如果从鱼雷弹体A101尾部放线引出容易被火焰烧伤。如果从鱼雷弹体A101侧部放线引出,那么在光缆A103拉出时其环绕纤维筒旋转时,光缆A103就容易被纤维筒、鱼雷弹体A101壳体或/和飞行控制器A102所阻碍,尤其是在光缆A103即将被放线完毕时,缠绕在纤维筒上的光缆A103距离鱼雷弹体A101放线口部就有一定距离,此时放线出来的光缆A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应用于光纤制导鱼雷的放线机构,其特征在于:放线机构(2)包括两个相互平行的导轨(5),所述导轨(5)为具有两个端部的未闭合圆弧形,两个导轨(5)并排设置且两个导轨(5)之间形成线圈空间,线圈空间内安装有可在两个导轨(5)之间滑动的线圈(4),所述线圈(4)由光缆(3)通过粘接剂以层叠方式粘接而成;两个导轨(5)相对应端部均匹配安装有挡板(6),其中一个挡板(6)上开有引出孔,在该引出孔中配合安装有引出管(7),线圈(4)中的光缆(3)首端端部从引出管(7)穿出。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应用于光纤制导鱼雷的放线机构,其特征在于:放线机构(2)包括两个相互平行的导轨(5),所述导轨(5)为具有两个端部的未闭合圆弧形,两个导轨(5)并排设置且两个导轨(5)之间形成线圈空间,线圈空间内安装有可在两个导轨(5)之间滑动的线圈(4),所述线圈(4)由光缆(3)通过粘接剂以层叠方式粘接而成;两个导轨(5)相对应端部均匹配安装有挡板(6),其中一个挡板(6)上开有引出孔,在该引出孔中配合安装有引出管(7),线圈(4)中的光缆(3)首端端部从引出管(7)穿出。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用于光纤制导鱼雷的放线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线圈(4)由若干层光缆层通过粘接剂以层叠方式沿着导轨(5)长度方向粘接而成,所述光缆层由光缆(3)通过粘接剂粘接而成,光缆层中各个光缆(3)呈同中心层叠而成...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方庆文
申请(专利权)人:四川永贵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