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于光纤制导鱼雷的放线机构及所构成的制导鱼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3616730 阅读:72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8-30 14:1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应用于光纤制导鱼雷的放线机构及所构成的制导鱼雷,放线机构包括两个相互平行的导轨,两个导轨之间形成线圈空间,线圈空间安装有线圈,线圈由光缆通过粘接剂以层叠方式粘接而成;两个导轨相对应端部均匹配安装有挡板,其中一个挡板上开有引出孔,在该引出孔中配合安装有引出管,线圈中的光缆首端端部从引出管穿出。制导鱼雷包括鱼雷弹体和放线机构,飞行控制器位于鱼雷弹体内部,在位于飞行控制器外围的鱼雷弹体内部具有横截面为圆环形状的放线空腔,放线机构匹配安装于该放线空腔中,放线机构中的光缆末端端部与飞行控制器内部电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既可解决侧面出线问题,又能适用于弹体内部有限空间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光纤制导鱼雷
,尤其涉及一种应用于光纤制导鱼雷的放线机构及所构成的制导鱼雷。
技术介绍
光纤制导鱼雷是一种利用拖拽光纤来控制鱼雷打击目标的技术,其具有目标识别能力强、制导精度高、抗干扰性好的特点。通常的制导鱼雷结构如图1所示,其放线机构通常结构如下:鱼雷弹体A101内部具有飞行控制器A102,在飞行控制器A102外围的鱼雷弹体A101内部中具有空腔,在该空腔外部设有纤维筒,在纤维筒外部直接缠绕光缆A103。其放线机构原理说明如下:将光缆A103绕在纤维筒上面,当鱼雷前进时,依靠浮筒的拖拽力将光缆A103从纤维筒上面拉出,光缆A103拉出时其运动轨迹为环绕纤维筒旋转。由于鱼雷尾部有螺旋桨,并且需要火焰产生推力,所以传统鱼雷中的放线机构如果从鱼雷弹体A101尾部放线引出容易被火焰烧伤。如果从鱼雷弹体A101侧部放线引出,那么在光缆A103拉出时其环绕纤维筒旋转时,光缆A103就容易被纤维筒、鱼雷弹体A101壳体或/和飞行控制器A102所阻碍,尤其是在光缆A103即将被放线完毕时,缠绕在纤维筒上的光缆A103距离鱼雷弹体A101放线口部就有一定距离,此时放线出来的光缆A103就在空腔中有一定距离,出线的光缆A103就会被空腔两侧的鱼雷弹体A101、飞行控制器A102所干扰。由于光缆A103从鱼雷弹体A101侧部出线,那么光缆A103就在鱼雷弹体A101侧部处就有一个拉出角,此时飞行控制器A102就会影响、限制其拉出角,使得光缆A103出线困难。所以传统侧部出线放线鱼雷会限制光缆A103的拉出角,造成放线困难。另外一种在鱼雷中的放线方式是将光缆绕成一个线团,当鱼雷内部没有足够的空间时,这种方式没办法实施。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制导鱼雷放线结构适用于鱼雷尾部出线或者侧面出线需要较大的安装空间并且放线机构的出线困难等问题,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应用于光纤制导鱼雷的放线机构及所构成的制导鱼雷,既可解决侧面出线问题,又能适用于弹体内部有限空间使用。本技术的目的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一种应用于光纤制导鱼雷的放线机构,放线机构包括两个相互平行的导轨,所述导轨为具有两个端部的未闭合圆弧形,两个导轨并排设置且两个导轨之间形成线圈空间,线圈空间内安装有可在两个导轨之间滑动的线圈,所述线圈由光缆通过粘接剂以层叠方式粘接而成,本技术优选的粘接剂为硅胶;两个导轨相对应端部均匹配安装有挡板,其中一个挡板上开有引出孔,在该引出孔中配合安装有引出管,线圈中的光缆首端端部从引出管穿出。为了更好地实现本技术,所述线圈由若干层光缆层通过粘接剂以层叠方式沿着导轨长度方向粘接而成,所述光缆层由光缆通过粘接剂粘接而成,本技术优选的粘接剂为硅胶,光缆层中各个光缆呈同中心层叠而成。作为优选,所述引出孔设置于挡板中心位置,所述引出管配合安装于挡板中心位置。作为优选,所述线圈与线圈空间形状相匹配。一种由本技术所述放线机构所构成的制导鱼雷,包括鱼雷弹体和放线机构,鱼雷弹体具有飞行控制器和鱼雷尾部,所述飞行控制器位于鱼雷弹体内部,在位于飞行控制器外围的鱼雷弹体内部具有横截面为圆环形状的放线空腔,所述放线机构匹配安装于该放线空腔中,鱼雷弹体开有与引出管相对应的管孔;所述放线机构中的光缆末端端部与飞行控制器内部电连接。本技术较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及有益效果:本技术适用于制导鱼雷的侧面出线,并且能够适用于弹体内部为有限空间的鱼雷;制导鱼雷通过引出管放线引出,其放线点固定,光缆的移离角固
定,避免了发射过程中的放线出线因移离角变小而带来的放线困难;位于鱼雷弹体内的线圈被拉出时其光缆将从线圈上一层层地有序退出,线圈的退线运动轨迹为沿着鱼雷弹体圆周进行,线圈相对于鱼雷弹体静止,可防止在高速放线中因线圈转动而带来的光缆损伤;同时,线圈相对于鱼雷弹体静止,可避免旋转连接器的使用,提高传输性能;本技术结构上合理,工艺简单,具备批量生产的能力。附图说明图1为传统鱼雷弹体的放线机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鱼雷弹体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放线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3中线圈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光缆绕线示意图;图6为若干同中心的光缆层叠成光缆层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若干层光缆层层叠成线圈的侧面示意图。其中,附图中的附图标记所对应的名称为:101-鱼雷弹体A,102-飞行控制器A,103-光缆A,1-鱼雷弹体,11-飞行控制器,12-鱼雷尾部,2-放线机构,3-光缆,4-线圈,5-导轨,6-挡板,7-引出管。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地详细说明:实施例如图3~图7所示,一种应用于光纤制导鱼雷的放线机构,放线机构2包括两个相互平行的导轨5,导轨5为具有两个端部的未闭合圆弧形(如图3、4所示),本实施例的两个导轨5形状、结构均相同,两个导轨5对应设置。导轨5整体呈一定宽度的圆弧形,即导轨5为圆形被截断一部分,或者导轨5为椭圆
形被截断一部分;导轨5的导轨槽的横截面呈圆弧形,两个导轨5的导轨槽相对设置。两个导轨5并排设置且两个导轨5之间形成线圈空间,如图3所示,左边导轨5的导轨槽与右边导轨5的导轨槽相互之间边缘的垂直连线所构成的空间就为线圈空间。线圈空间内安装有可在两个导轨5之间滑动的线圈4,如图3、图4所示,线圈4与线圈空间形状相匹配,线圈4为与线圈空间相匹配的柱体形状,即线圈4的横截面形状与导轨5形状相一致。如图5~图7所示,线圈4由光缆3通过粘接剂以层叠方式粘接而成,本技术优选的粘接剂为硅胶;两个导轨5分别具有两个端部,两个导轨5相对应端部均匹配安装有挡板6,如图3所示,这样在两个导轨5上安装有两个挡板6,其中一个挡板6上开有引出孔,在该引出孔中配合安装有引出管7,线圈4中的光缆3首端端部从引出管7穿出,本技术在鱼雷弹体1开有与引出管7相对应的管孔,如图3所示,引出孔设置于挡板6中心位置,所述引出管7配合安装于挡板6中心位置。当放线机构2配合安装于鱼雷弹体1中时,引出管7从鱼雷弹体1的管孔中穿出并配合安装。如图7所示,线圈4由若干层光缆层通过粘接剂以层叠方式沿着导轨5长度方向粘接而成;如图6所示,光缆层由光缆3通过粘接剂粘接而成,本技术优选的粘接剂为硅胶,光缆层中各个光缆3呈同中心层叠而成。如图2所示,一种由放线机构所构成的制导鱼雷,包括鱼雷弹体1和放线机构2,鱼雷弹体1具有飞行控制器11和鱼雷尾部12,飞行控制器11位于鱼雷弹体1内部,在位于飞行控制器11外围的鱼雷弹体1内部具有横截面为圆环形状的放线空腔,放线机构2匹配安装于该放线空腔中,鱼雷弹体1开有与引出管7相对应的管孔;放线机构2中的光缆3末端端部与飞行控制器11内部电连接,这样放线机构2中的光缆3首端端部从引出管7穿出并与光纤制导鱼雷控制中心电通信连接,放线机构2中的光缆3末端端部与飞行控制器11内部电连接,控制中心的精确实时控制信号通过光缆3传输给飞行控制器11内部,以达到及时调整并精确制导的目的,具有目标识别能力强、制导精度高、抗干扰性好等优点。本技术的工作原理如下:当鱼雷发射后拉动光缆3从引出管7穿出运动,由于线圈4由光缆3通过粘接剂以层叠方式粘接而成,那么线圈4受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应用于光纤制导鱼雷的放线机构,其特征在于:放线机构(2)包括两个相互平行的导轨(5),所述导轨(5)为具有两个端部的未闭合圆弧形,两个导轨(5)并排设置且两个导轨(5)之间形成线圈空间,线圈空间内安装有可在两个导轨(5)之间滑动的线圈(4),所述线圈(4)由光缆(3)通过粘接剂以层叠方式粘接而成;两个导轨(5)相对应端部均匹配安装有挡板(6),其中一个挡板(6)上开有引出孔,在该引出孔中配合安装有引出管(7),线圈(4)中的光缆(3)首端端部从引出管(7)穿出。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应用于光纤制导鱼雷的放线机构,其特征在于:放线机构(2)包括两个相互平行的导轨(5),所述导轨(5)为具有两个端部的未闭合圆弧形,两个导轨(5)并排设置且两个导轨(5)之间形成线圈空间,线圈空间内安装有可在两个导轨(5)之间滑动的线圈(4),所述线圈(4)由光缆(3)通过粘接剂以层叠方式粘接而成;两个导轨(5)相对应端部均匹配安装有挡板(6),其中一个挡板(6)上开有引出孔,在该引出孔中配合安装有引出管(7),线圈(4)中的光缆(3)首端端部从引出管(7)穿出。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用于光纤制导鱼雷的放线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线圈(4)由若干层光缆层通过粘接剂以层叠方式沿着导轨(5)长度方向粘接而成,所述光缆层由光缆(3)通过粘接剂粘接而成,光缆层中各个光缆(3)呈同中心层叠而成...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方庆文
申请(专利权)人:四川永贵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