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辊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3614888 阅读:72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8-29 16:4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托辊,其中,所述托辊包括支架、第一托辊机构、第二托辊机构和第三托辊机构,所述第一托辊机构固定于所述支架中部,所述第二托辊机构一端通过第一转轴连接所述第一托辊机构,另一端通过第一气缸连接所述支架,所述第三托辊机构一端通过第二转轴连接所述第一托辊机构中远离所述第一转轴的一端,另一端通过第二气缸连接所述支架,所述第一托辊机构包括第一支撑架和辊筒,所述辊筒的端面分别通过转杆连接在所述第一支撑架,且所述辊筒可以自转动。解决了普通的槽型托辊,其槽型的张合度不能调整,应用范围窄,同时,托辊长时间使用,其辊筒上容易积灰,导致其与输送带之间的摩擦力增大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输送设备,具体地,涉及托辊
技术介绍
托辊的作用是支撑输送带和物料重量,托辊运转必须灵活可靠,减少输送带与托辊的摩擦力,对占输送机总成本25%以上的输送带的寿命起着关键作用。普通的槽型托辊,其槽型的张合度不能调整,使得其适应传输的工件的尺寸比较固定,应用范围窄,同时,托辊长时间使用,其辊筒上容易积灰,导致其与输送带之间的摩擦力增大。因此,提供一种可调节张合度、以提高其应用范围,同时易清除表面积灰,以大大减少摩擦的托辊是本技术亟需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托辊,解决了普通的槽型托辊,其槽型的张合度不能调整,使得其适应传输的工件的尺寸比较固定,应用范围窄,同时,托辊长时间使用,其辊筒上容易积灰,导致其与输送带之间的摩擦力增大的问题。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托辊,其中,所述托辊包括支架、第一托辊机构、第二托辊机构和第三托辊机构,所述第一托辊机构固定于所述支架中部,所述第二托辊机构一端通过第一转轴连接所述第一托辊机构,另一端通过第一气缸连接所述支架,所述第三托辊机构一端通过第二转轴连接所述第一托辊机构中远离所述第一转轴的一端,另一端通过第二气缸连接所述支架,所述第一托辊机构包括第一支撑架和辊筒,所述辊筒的端
面分别通过转杆连接在所述第一支撑架上,所述辊筒与所述转杆同轴设置,且所述辊筒可以自转动,所述第一支撑架至少包括有底板,所述底板位于所述辊筒的下方,所述底板的上表面向下凹陷以形成凹槽结构,所述凹槽结构中设有毛刷,所述毛刷至少部分与所述辊筒表面相接触。优选地,所述凹槽结构中设有可拆卸的平板,所述毛刷固定于所述平板的上表面。优选地,所述第二托辊机构至少包括有第二支撑架,所述第二支撑架的一端通过所述第一转轴连接所述第一支撑架。优选地,所述第三托辊机构至少包括有第三支撑架,所述第三支撑架的一端通过所述第二转轴连接所述第一支撑架。优选地,所述辊筒的表面套有橡胶套。根据上述技术方案,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托辊,其中,所述托辊包括支架、第一托辊机构、第二托辊机构和第三托辊机构,所述第一托辊机构固定于所述支架中部,所述第二托辊机构一端通过第一转轴连接所述第一托辊机构,另一端通过第一气缸连接所述支架,所述第三托辊机构一端通过第二转轴连接所述第一托辊机构中远离所述第一转轴的一端,另一端通过第二气缸连接所述支架,通过开启第一气缸和第二气缸,可以带动第一托辊机构和第三托辊机构向上或向下运动,以调节第一托辊机构、第二托辊机构和第三托辊机构之间张合度,使其能适应不同尺寸工件的运输,大大增加了其应用范围,同时,托辊机构中设有毛刷,在辊筒转动时,辊筒表面与毛刷接触,可以清楚辊筒表面的灰尘及异物,大大减少了辊筒与输送带之间的摩擦力。本技术的其他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予以详细说明。附图说明附图是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下面的具体实施方式一起用于解释本技术,但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限制。在附图中:图1是本技术提供的一种托辊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提供的一种托辊中第一托辊机构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第一托辊机构 2-第二托辊机构3-第三托辊机构 4-第一气缸5-第二气缸 6-支架7-第一转轴 8-第二转轴11-第一支撑架 12-转杆13-辊筒 14-毛刷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制本技术。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托辊,其中,所述托辊包括支架6、第一托辊机构1、第二托辊机构2和第三托辊机构3,所述第一托辊机构1固定于所述支架6中部,所述第二托辊机构2一端通过第一转轴7连接所述第一托辊机构1,另一端通过第一气缸4连接所述支架6,所述第三托辊机构3一端通过第二转轴8连接所述第一托辊机构1中远离所述第一转轴7的一端,另一端通过第二气缸5连接所述支架6,所述第一托辊机构1包括第一支撑架11和辊筒13,所述辊筒13的端面分别通过转杆12连接在所述第一支撑架11
上,所述辊筒13与所述转杆12同轴设置,且所述辊筒13可以自转动,所述第一支撑架11至少包括有底板,所述底板位于所述辊筒13的下方,所述底板的上表面向下凹陷以形成凹槽结构,所述凹槽结构中设有毛刷14,所述毛刷14至少部分与所述辊筒13表面相接触。通过开启第一气缸4和第二气缸5,可以带动第一托辊机构1和第三托辊机构3向上或向下运动,以调节第一托辊机构1、第二托辊机构2和第三托辊机构3之间张合度,使其能适应不同尺寸工件的运输,大大增加了其应用范围,同时,托辊机构中设有毛刷14,在辊筒转动时,辊筒表面与毛刷14接触,可以清楚辊筒表面的灰尘及异物,大大减少了辊筒与输送带之间的摩擦力。在本技术的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为了能更为方便的对毛刷14进行更换和定期清理,所述凹槽结构中设有可拆卸的平板,所述毛刷14固定于所述平板的上表面。在本技术的一种更为优选的实施方式中,为了使得第一托辊机构1、第二托辊机构2和第三托辊机构3工作时互不影响,所述第二托辊机构2至少包括有第二支撑架,所述第二支撑架的一端通过所述第一转轴7连接所述第一支撑架11,所述第三托辊机构3至少包括有第三支撑架,所述第三支撑架的一端通过所述第二转轴8连接所述第一支撑架11。在本技术的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为了减少辊筒13表面的摩擦力,所述辊筒13的表面套有橡胶套。以上结合附图详细描述了本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但是,本技术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中的具体细节,在本技术的技术构思范围内,可以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多种简单变型,这些简单变型均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另外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中所描述的各个具体技术特征,在不矛盾的情况下,可以通过任何合适的方式进行组合,为了避免不必
要的重复,本技术对各种可能的组合方式不再另行说明。此外,本技术的各种不同的实施方式之间也可以进行任意组合,只要其不违背本技术的思想,其同样应当视为本技术所公开的内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托辊,其特征在于,所述托辊包括支架(6)、第一托辊机构(1)、第二托辊机构(2)和第三托辊机构(3),所述第一托辊机构(1)固定于所述支架(6)中部,所述第二托辊机构(2)一端通过第一转轴(7)连接所述第一托辊机构(1),另一端通过第一气缸(4)连接所述支架(6),所述第三托辊机构(3)一端通过第二转轴(8)连接所述第一托辊机构(1)中远离所述第一转轴(7)的一端,另一端通过第二气缸(5)连接所述支架(6),所述第一托辊机构(1)包括第一支撑架(11)和辊筒(13),所述辊筒(13)的端面分别通过转杆(12)连接在所述第一支撑架(11)上,所述辊筒(13)与所述转杆(12)同轴设置,且所述辊筒(13)可以自转动,所述第一支撑架(11)至少包括有底板,所述底板位于所述辊筒(13)的下方,所述底板的上表面向下凹陷以形成凹槽结构,所述凹槽结构中设有毛刷(14),所述毛刷(14)至少部分与所述辊筒(13)表面相接触。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托辊,其特征在于,所述托辊包括支架(6)、第一托辊机构(1)、第二托辊机构(2)和第三托辊机构(3),所述第一托辊机构(1)固定于所述支架(6)中部,所述第二托辊机构(2)一端通过第一转轴(7)连接所述第一托辊机构(1),另一端通过第一气缸(4)连接所述支架(6),所述第三托辊机构(3)一端通过第二转轴(8)连接所述第一托辊机构(1)中远离所述第一转轴(7)的一端,另一端通过第二气缸(5)连接所述支架(6),所述第一托辊机构(1)包括第一支撑架(11)和辊筒(13),所述辊筒(13)的端面分别通过转杆(12)连接在所述第一支撑架(11)上,所述辊筒(13)与所述转杆(12)同轴设置,且所述辊筒(13)可以自转动,所述第一支撑架(11)至少包括有底板,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开领贾真周勇
申请(专利权)人:芜湖市爱德运输机械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