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红碎茶发酵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3612459 阅读:37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8-29 09:1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红碎茶发酵装置,包括机架、进气斗、传送带和可调速传送电机,机架内侧连续设置多个进气斗,进气斗一侧设置进气口,传送带进料端设置匀茶装置,匀茶装置后方设置拨茶装置,拨茶装置后方设置搅拌装置,匀茶装置与拨茶装置之间、搅拌装置之间及传送带的出料端均设置温湿度探测计。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设置床式透气连续发酵装置,传送带上的匀茶装置和拨茶装置将碎茶均匀地分散在传送带上,在传送带缓缓前进和翻搅的过程中,通过间隔通入自然风或雾状水汽调节茶叶发酵所需温度或湿度,此装置使得茶叶发酵均匀,比起传统的自然发酵,该装置有效缩短了发酵时间、提高了生产效率,发酵均匀,保证了茶叶品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红碎茶加工设备
,具体涉及一种结构简单,操作简便,能有效缩短发酵时间、提高生产效率、保证茶叶品质的红碎茶发酵装置
技术介绍
红碎茶是将新鲜的茶叶经凋萎后,用机器碾切茶泥再经造粒发酵,烘干而制成,因其外形细碎,故称红碎茶,也称“红细茶”,传统红碎茶发酵是将茶叶自然上架摆放发酵45-55分钟,这种发酵方式的缺点是发酵时间长,生产效率低,物料与空气中的氧接触不充分,发酵温湿度得不到科学的调控,表层与中底部茶发酵深度不一,质量不一。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操作简便,能有效缩短发酵时间、提高生产效率、保证茶叶品质的红碎茶发酵装置。本技术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包括机架、进气斗、传送带和可调速传送电机,所述机架内侧连续设置多个进气斗,所述进气斗上端开口、下端封口,所述进气斗上方的机架上设置传送带,所述进气斗一侧设置进气口,所述进气口外接进气管,所述进气斗内部设置一个内底,所述内底与进气斗的口沿通过斜板连接,所述内底上设置透气孔,所述传送带进料端设置匀茶装置,所述匀茶装置由匀茶杆和交错设置于匀茶杆上、下端的扇形叶片组成,所述匀茶杆一端设置动力装置,所述匀茶装置后方设置拨茶装置,所述拨茶装置包括拨茶杆和设置于拨茶杆下端的拨齿,所述拨茶装置后方设置多个搅拌装置,所述匀茶装置与拨茶装置之间、所述搅拌装置之间及传送带的出料端均设置温湿度探测计。本技术通过设置床式透气连续发酵装置,茶叶切碎后进入到传送带,传送带上的匀茶装置和拨茶装置将碎茶均匀地分散在传送带上,传送带缓缓前进的过程中,通过间隔通入自然风或雾状水汽调节茶叶发酵所需温湿度,由间隔设置的温湿度探测计探测茶叶每个阶段的温湿度,搅拌装置使得茶叶发酵均匀,比起传统的自然发酵,该装置有效缩短了发酵时间、提高了生产效率且保证了茶叶品质。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进气斗结构示意图;图3为搅拌桨另一种结构示意图;图中:1-机架,2-进气斗,21-清洁门,22-观察窗,23-内底,3-匀茶装置, 4-进气管,5-气道口,6-传送带,7-可调速传送电机,8-拨茶装置,9-搅拌装置,10-搅拌杆,11-翻茶片,12-温湿度探测计。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但不得以任何方式对本技术加以限制,基于本技术教导所作的任何变更或改进,均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如图1~2所示,本技术包括机架1、进气斗2、传送带6和可调速传送电机7,所述机架1内侧连续设置多个进气斗2,所述进气斗2上端开口、下端封口,所述进气斗2上方的机架1上设置传送带6,所述进气斗2一侧设置进气口,所述进气口外接进气管4,所述进气斗2内部设置一个内底23,所述内底23与进气斗2的口沿通过斜板连接,所述内底23上设置透气孔,所述传送带6进料端设置匀茶装置3,所述匀茶装置3由匀茶杆和交错设置于匀茶杆上、下端的扇形叶片组成,所述匀茶杆一端设置动力装置,所述匀茶装置3后方设置拨茶装置8,所述拨茶装置8包括拨茶杆和设置于拨茶杆下端的拨齿,所述拨茶装置8后方设置多个搅拌装置9,所述匀茶装置3与拨茶装置8之间、所述搅拌装置9之间及传送带6的出料端均设置温湿度探测计12。所述传送带6为透气材料制成。所述进气斗2的进气口通过进气通道连接进气管4,所述进气通道上设置流量调节阀,所述进气管4中部设置气道口5,所述气道口5连接自然风发生器或雾状水汽发生器。所述进气斗2一侧设置进气口,另一侧自上而下分别设置清洁门21、观察窗22。所述拨茶装置8后方间隔设置搅拌装置9,所述搅拌装置9包括传动轴和设置于传动轴上的桨叶。所述搅拌装置9的桨叶为螺带式结构。如图3所示,所述搅拌装置9的桨叶包括搅拌杆10和翻茶片11,所述搅拌杆10一端螺旋固接于搅拌装置9之传动轴上,另一端连接翻茶片11,所述翻茶片11截面为弧形或锥形,所述搅拌杆10连接翻茶片11的凹面。本技术的工作原理及工作过程如下:本技术通过设置床式透气连续发酵装置,茶叶切碎后进入到传送带,传送带上的匀茶装置和拨茶装置将碎茶均匀地分散在传送带上,传送带缓缓前进的过程中,通过间隔通入自然风或雾状水汽调节茶叶发酵所需温湿度,由间隔设置的温湿度探测计探测茶叶每个阶段的温湿度,搅拌装置使得茶叶发酵均匀,比起传统的自然发酵,该装置有效缩短了发酵时间、提高了生产效率且保证了茶叶品质。茶叶切碎后,进入到传送带6前端,茶叶经过匀茶装置3和拨茶装置8后被均匀地分散在传送带6上,通过进气管4向进气斗2内通入自然风或雾状水汽来调节茶叶发酵所需温湿度,进气斗2内设置内底23,且内底23上设置透气孔,使得自然风或雾状水汽能均匀地与茶叶接触,且进气通道上设置流量调节阀,能有效调节自然风或雾状水汽的量达到茶叶发酵所需条件,茶叶向后运行的过程中,被间隔设置的搅拌装置9翻搅,让物料在恰当的温湿条件下与氧气充分接触氧化发酵,且由间隔设置的温湿度探测计12的探头插入物料中部厚度1/2处探测茶叶每个阶段的温湿度,使得表层与中底部茶发酵深度一致,有效保证了红碎茶的品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红碎茶发酵装置,包括机架(1)、进气斗(2)、传送带(6)和可调速传送电机(7),所述机架(1)内侧连续设置多个进气斗(2),所述进气斗(2)上端开口、下端封口,所述进气斗(2)上方的机架(1)上设置传送带(6),所述进气斗(2)一侧设置进气口,所述进气口外接进气管(4),其特征是:所述进气斗(2)内部设置一个内底(23),所述内底(23)与进气斗(2)的口沿通过斜板连接,所述内底(23)上设置透气孔,所述传送带(6)进料端设置匀茶装置(3),所述匀茶装置(3)由匀茶杆和交错设置于匀茶杆上、下端的扇形叶片组成,所述匀茶杆一端设置动力装置,所述匀茶装置(3)后方设置拨茶装置(8),所述拨茶装置(8)包括拨茶杆和设置于拨茶杆下端的拨齿,所述拨茶装置(8)后方设置多个搅拌装置(9),所述匀茶装置(3)与拨茶装置(8)之间、所述搅拌装置(9)之间及传送带(6)的出料端均设置温湿度探测计(12)。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红碎茶发酵装置,包括机架(1)、进气斗(2)、传送带(6)和可调速传送电机(7),所述机架(1)内侧连续设置多个进气斗(2),所述进气斗(2)上端开口、下端封口,所述进气斗(2)上方的机架(1)上设置传送带(6),所述进气斗(2)一侧设置进气口,所述进气口外接进气管(4),其特征是:所述进气斗(2)内部设置一个内底(23),所述内底(23)与进气斗(2)的口沿通过斜板连接,所述内底(23)上设置透气孔,所述传送带(6)进料端设置匀茶装置(3),所述匀茶装置(3)由匀茶杆和交错设置于匀茶杆上、下端的扇形叶片组成,所述匀茶杆一端设置动力装置,所述匀茶装置(3)后方设置拨茶装置(8),所述拨茶装置(8)包括拨茶杆和设置于拨茶杆下端的拨齿,所述拨茶装置(8)后方设置多个搅拌装置(9),所述匀茶装置(3)与拨茶装置(8)之间、所述搅拌装置(9)之间及传送带(6)的出料端均设置温湿度探测计(12)。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红碎茶发酵装置,其特征是:所述进气斗(2)的进气口...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叶云苏玉宝李富存乔红凯
申请(专利权)人:芒市志成茶业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云南;5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