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囊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3569190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8-21 10:57
提供一种能够迅速地展开并且能够安装于现有的车身的气囊装置。气囊装置(20)的特征在于,具备:气囊(10),在展开时在车辆的外侧至少覆盖发动机罩(4)或风挡玻璃(6)的一部分;气体发生器(11),向气囊(10)内喷出气体;罩底部件(21),收纳膨胀前的气囊(10)及气体发生器(11);罩盖部件(22),具有将收纳有气囊(10)的罩底部件(21)覆盖的罩盖部(22a);及前围罩(28),在发动机罩(4)与风挡玻璃(6)之间安装于罩盖部(22a)。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属于在车辆与碰撞对象发生了碰撞时等紧急时刻通过来自充气机等气体发生器的气体而向车辆外部膨胀展开而用于缓和作用于碰撞对象、车辆的冲击的气囊装置

技术介绍
以往,在车辆与行人等碰撞时,使气囊向车辆的发动机罩后方及柱部分的外侧膨胀,缓和该行人等与车辆再次碰撞的冲击。例如,公开了一种气囊装置,在发动机罩的后缘与前围上盖板的前缘之间配置沿车身左右方向延伸的气囊模块,通过高刚性的减震器壳体进行支撑而不会给空气吸入口、刮水器等的配置造成影响(参照专利文献1)。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6-62488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然而,专利文献1记载的气囊装置由于设置在比前围上盖板靠前方的位置,因此气囊展开至风挡玻璃或前柱所需的时间较长。而且,由于在发动机罩与前围上盖板之间需要用于设置气囊装置的空间,因此需要变更发动机罩,无法安装于现有的车身。本专利技术鉴于这样的情况而作出,提供一种能够迅速地展开并能够安装于现有的车身的气囊装置。本实施方式的气囊装置的特征在于,具备:气囊,在展开时在车
辆的外侧至少覆盖发动机罩或风挡玻璃的一部分;气体发生器,向上述气囊内喷出气体;罩底部件,收纳膨胀前的上述气囊及上述气体发生器;罩盖部件,具有将收纳有上述气囊的上述罩底部件覆盖的罩盖部;及前围罩,在上述发动机罩与上述风挡玻璃之间安装于上述罩盖部。本实施方式的气囊装置的特征在于,上述前围罩在中央部形成有孔,并且在上述孔的周围与上述罩盖部的盖端部重叠地进行安装。本实施方式的气囊装置的特征在于,至少在上述罩盖部件或上述罩底部件中的任一部件具备从长度方向上的中央部朝着端部而向下方倾斜地安装的承水部。本实施方式的气囊装置的特征在于,上述前围罩连接于前围上盖板,上述前围上盖板在上述发动机罩与上述风挡玻璃之间设置于车宽方向两端侧。专利技术效果本实施方式的气囊装置具备:气囊,在展开时在车辆的外侧至少覆盖发动机罩或风挡玻璃的一部分;气体发生器,向上述气囊内喷出气体;罩底部件,收纳膨胀前的上述气囊及上述气体发生器;罩盖部件,具有将收纳有上述气囊的上述罩底部件覆盖的罩盖部;及前围罩,在上述发动机罩与上述风挡玻璃之间安装于上述罩盖部,因此,能够与上述风挡玻璃接近地配置,能够使上述气囊迅速膨胀,并且能够有效利用空间,也能够安装于现有的车身。本实施方式的气囊装置中,上述前围罩在中央部形成有孔,并且在上述孔的周围与上述罩盖部的盖端部重叠地进行安装,因此,即使在产生了些许的错位的情况下,错位也不显眼,能够将给外观品质造成的影响抑制成最小限度。本实施方式的气囊装置中,至少在上述罩盖部件或上述罩底部件中的任一部件具备从长度方向上的中央部朝着端部而向下方倾斜地安装的承水部,因此,能够将水的流动向发动机室的侧方引导。本实施方式的气囊装置中,上述前围罩连接于前围上盖板,上述前围上盖板在上述发动机罩与上述风挡玻璃之间设置于车宽方向两端侧,因此,能够容易地组装于车身。附图说明图1示出本实施方式的气囊装置工作后的车辆。图2示出本实施方式的气囊装置的工作前的车辆的一部分。图3示出本实施方式的气囊装置和托架。图4是表示将本实施方式的气囊装置安装于托架的状态的立体图。图5是表示将本实施方式的气囊装置安装于托架的状态的俯视图和主视图。图6是表示图5的VI-VI截面的图。图7是表示图5的VII-VII截面的图。图8是表示在本实施方式的气囊装置安装有前围罩的状态的立体图。图9是表示在本实施方式的气囊装置安装有前围罩的状态的俯视图。图10是表示图9的各X-X截面的图。图11是表示另一实施方式的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使用附图,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图1示出本实施方式的气囊装置工作后的车辆。图2示出本实施
方式的气囊装置的工作前的车辆的一部分。另外,在图1的车辆中,将车宽方向定义为第一方向A,将与第一方向A正交的前后方向定义为第二方向B。在本实施方式的气囊装置20中,在展开后,如图1所示,气囊10成为覆盖车辆1的前柱2的一部分、发动机罩4的一部分及风挡玻璃6的一部分的U字状的状态。另外,也可以覆盖发动机罩4的一部分及风挡玻璃6的一部分并展开成沿车辆1的车宽方向延伸的I字状。如图2所示,工作前的气囊装置20在发动机罩4与风挡玻璃6之间的间隙内,设置在由前围上盖板7夹持的部位。气囊装置20由在主体28a的中央形成有孔28b的前围罩28覆盖。图1所示的气囊10从该孔28b鼓出而膨胀。因此,能够将气囊装置20配置在车辆1的前围上盖板7的位置,能够有效利用空间,并且从气囊10的设置位置至风挡玻璃6等的上方的展开位置的距离变近,能够使气囊10向风挡玻璃6等的上方迅速地展开。图3示出本实施方式的气囊装置和托架。图4是表示将本实施方式的气囊装置安装于托架的状态的立体图。图5是表示将本实施方式的气囊装置安装于托架的状态的俯视图和主视图。图6是表示图5的VI-VI截面的图。图7是表示图5的VII-VII截面的图。本实施方式的气囊装置20具备气囊10、气体发生器11、罩底部件21及罩盖部件22。气囊装置20经由托架29而安装于车身。罩底部件21具有罩底部21a和从罩底部21a的端缘向上方突出的罩下壁部21b。罩底部件21收纳折叠后的气囊10及设置在气囊10内的气体发生器11。罩底部件21的罩底部21a与罩下壁部21b可以一体
形成,也可以将不同的部件安装成一体而形成。罩底部21a形成为长度方向上的中央部比两端向上方突出的形状。即,罩下壁部21b形成为上端的中央部比两端稍高的大致直线状,两端的从上端至下端的距离比中央部的从上端至下端的距离形成得长。罩盖部件22具有罩盖部22a、从罩盖部22a的端缘的稍内侧向下方突出的罩上壁部22b、从罩上壁部22b的下方外侧沿宽度方向分别突出的第一安装部22c、从罩盖部22a沿车宽方向突出的第二安装部22d及从罩盖部22a向宽度方向的一方突出的第三安装部22e。罩盖部22a是板状的部件,形成为长度方向上的中央部比两端稍向上方突出的形状。罩上壁部22b的内周是比罩下壁部21b的外周稍大的相似形状,嵌入于罩下壁部21b的外周侧。第一安装部22c与托架29卡合。而且,第二安装部22d及第三安装部22e与前围罩28卡合。托架29是板状的部件,具有与气囊装置20的罩底部件21的罩底部21a的表面形状同样的形状。即,形成为长度方向上的中央部比两端向上方突出的形状。在托架29的长度方向的端部附近形成有支撑孔29a。向支撑孔29a插入螺钉或销等而与车身一并紧固,由此固定于车身。通过将托架29形成为长度方向上的中央部比两端向上方突出的形状,由此能够广泛地使用下方的发动机室的空间。另外,突出的量优选为20mm以上。在托架29上安装第一支撑部91。第一支撑部91是将板状的部件弯折成直角的L字状的部件,通过焊接等而将一个面91a安装于托架
29,将另一面91b以相对于托架29的上表面成为垂直方向或大致垂直方向的方式安装于托架29的上表面。并且,以使第一支撑部91的罩盖部件22的罩上壁部22b上形成的第一安装部22c与另一面91b相向的方式设置气囊装置20,并通过螺钉或销等来固定。在第一支撑部91的L字状的端部形成有与一个面91a及另一面91b分别正交的凸缘91c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气囊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气囊,在展开时在车辆的外侧至少覆盖发动机罩或风挡玻璃的一部分;气体发生器,向所述气囊内喷出气体;罩底部件,收纳膨胀前的所述气囊及所述气体发生器;罩盖部件,具有将收纳有所述气囊的所述罩底部件覆盖的罩盖部;及前围罩,在所述发动机罩与所述风挡玻璃之间安装于所述罩盖部。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4.02.19 JP 2014-0297701.一种气囊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气囊,在展开时在车辆的外侧至少覆盖发动机罩或风挡玻璃的一部分;气体发生器,向所述气囊内喷出气体;罩底部件,收纳膨胀前的所述气囊及所述气体发生器;罩盖部件,具有将收纳有所述气囊的所述罩底部件覆盖的罩盖部;及前围罩,在所述发动机罩与所述风挡玻璃之间安装于所述罩盖部。2.根据权利要求1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高濑实国泽礼纪桥本善之杉本和隆安部和宏梅田秀树
申请(专利权)人:富士重工业株式会社高田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