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囊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8962319 阅读:135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7-25 21:41
本发明专利技术的车辆用气囊装置包括:气囊袋体,其通过将重合的两块基布的外周部接合在一起而形成;充气机,其向上述气囊袋体的内部导入气体;和通气孔,其形成在上述气囊袋体上,由跨着上述两块基布且从上述外周部朝向上述两块基布的中心部而形成的狭缝构成,并将上述气囊袋体的内部与外部连通。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气囊装置
技术介绍
气囊装置在车辆碰撞时通过从充气机供给的气体而在车室内展开并束缚乘员。本申请基于2011年I月20日向日本提出申请的特愿2011-009689号主张优先权,并在此援引其内容。然而,在气囊(相当于本申请的“气囊袋体”)的展开中,以及在气囊展开后通过气囊束缚乘员时,需要适当地设定气囊的内压。具体而言,在气囊的展开中,为了使气囊迅速膨胀,需要使气囊的内压瞬时成为高压。另外,在通过气囊束缚乘员时,为了吸收碰撞能量,需要抑制气囊的内压过度上升。为此,在普通气囊装置中,设有在束缚乘员时排放气体的通气孔。通气孔在气囊的展开中被封闭,气囊的内压瞬时成为高压。另外,通气孔在通过气囊束缚乘员时开放,从而抑制束缚乘员时气囊的内压的过度上升(例如,参照专利文献I)。专利文献I所记载的气囊装置具有:充气机开口 ;设置在充气机开口侧方的通气孔;和封堵通气孔的通气孔罩。通气孔罩通过缝制部而与气囊接合,从而通气孔被封闭。另外,通气孔罩在气囊的展开中抑制从充气机供给的气体从通气孔泄露。在气囊展开过程中,当气囊的内压上升而气囊膨胀时,缝制部破裂而通气孔罩脱落,从而通气孔开放。于是,在气囊展开后,从通气孔排放气囊内的气体,由此,抑制通过气囊束缚乘员时气囊的内压的过度上升。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7-302224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但是,在专利文献I的气囊装置中,通气孔罩的分离依赖于气囊展开过程中缝制部的分离,因此存在缝制部具有复杂的构造这一技术课题。具体而言,专利文献I所公开的通气孔罩通过旋涡状的多个缝制部而缝合在气囊的基布上。另外,对设置在基布最外周的缝制部使用粗线以使得其在气囊的展开中不会破裂,对设置在比最外周靠内侧的缝制部使用细线以使得其能够在气囊的展开中破裂。像这样,专利文献I所公开的气囊装置具有构造复杂的缝制部,对于成本的降低存在极限。因此,本专利技术的技术课题在于提供一种气囊装置,具有简单且能够以低成本制作的构造,由此,能够在气囊袋体的展开中使气囊袋体的内压瞬时成为高压而迅速展开,并且能够在通过气囊袋体束缚乘员时抑制气囊袋体的内压的过度上升。为了解决上述技术课题,本专利技术的车辆用气囊装置包括:气囊袋体,其通过将重合的两块基布的外周部接合在一起而形成;充气机,其向上述气囊袋体的内部导入气体;和通气孔,其形成在上述气囊袋体上,由跨着上述两块基布且从上述外周部朝向上述两块基布的中心部而形成的狭缝构成,并将上述气囊袋体的内部与外部连通。根据本专利技术,通气孔由跨着两块基布且从外周部朝向两块基布的中心部而形成的狭缝构成。在此,当向气囊袋体导入气体时,气囊袋体沿基布的法线方向膨胀且外径缩小,从而狭缝被封闭。由此,能够在气囊袋体的展开中抑制气体的泄漏,从而能够使气囊袋体的内压瞬时成为高压而迅速展开气囊袋体。另外,在气囊袋体展开后、在通过气囊袋体束缚乘员时,气囊袋体以被乘员沿着基布的法线方向挤压且外径扩大,狭缝开放而作为通气孔发挥功能。由此,能够在通过气囊袋体束缚乘员时从气囊袋体排放气体来抑制气囊袋体的内压过度上升。另外,由于在气囊袋体束缚乘员之前通气孔不会打开,所以能够使气囊的效果保持时间与以往相比特别长。而且,由于通气孔为狭缝,所以仅通过裁剪两块基布就能够形成通气孔。因此,本专利技术的气囊构造简单且能够以低成本进行制作。通过像这样由狭缝构成通气孔,能够通过简单且能够以低成本制作的构造,在气囊袋体的展开中使气囊袋体的内压瞬时成为高压而迅速展开。而且,能够在通过气囊袋体束缚乘员时抑制气囊袋体的内压的过度上升。另外,在本专利技术的车辆用气囊装置中,上述通气孔包括:设置在上述狭缝处且分别形成在上述两块基布上的末端部;和隔着上述狭缝而相对的上述基布的一对侧端部。而且,在上述末端部中的至少任一方的末端部处,具有通过将上述一对侧端部以引入到上述气囊袋体的内部的方式配置并相互接合而形成的侧端接合部。本专利技术的气囊装置在狭缝的末端部处具有隔着狭缝而相对的基布的一对侧端部,并具有通过将上述一对侧端部以引入到气囊袋体的内部的方式配置并相互接合而形成的侧端接合部。由此,在气囊袋体的展开中,随着气囊袋体的膨胀,沿着狭缝的延伸方向的基布的侧端部整体被引入到气囊袋体的内部,从而狭缝被可靠地封闭。因此,在气囊袋体的展开中使气囊袋体的内压瞬时成为高压,由此能够进一步迅速展开气囊袋体。专利技术效果根据本专利技术,通气孔由跨着两块基布且从外周部朝向上述两块基布的中心部而形成的狭缝构成。在此,当向气囊袋体导入气体时,气囊袋体沿基布的法线方向膨胀且外径缩小,从而通气孔被封闭。由此,能够在气囊袋体的展开中抑制气体的泄漏,从而能够使气囊袋体的内压瞬时成为高压而迅速展开。另外,在气囊袋体展开后、在通过气囊袋体束缚乘员时,气囊袋体被乘员沿着基布的法线方向挤压且外径扩大,从而通气孔开放。由此,能够在通过气囊袋体束缚乘员时从气囊袋体排放气体来抑制气囊袋体的内压过度上升。另外,由于在气囊袋体束缚乘员之前通气孔不会打开,所以能够使气囊的效果保持时间与以往相比特别长。而且,由于通气孔为狭缝,所以仅通过裁剪两块基布就能够形成通气孔。因此,本专利技术的气囊构造简单且能够以低成本进行制作。通过像这样由狭缝构成通气孔,能够通过简单且能够以低成本制作的构造,在气囊袋体的展开中使气囊袋体的内压瞬时成为高压而迅速展开,并且,能够在通过气囊袋体束缚乘员时抑制气囊袋体的内压的过度上升。附图说明图1是表示具有本实施方式的气囊装置的车辆的车室内的立体图。图2是沿图1的A-A线的剖视图。图3是本实施方式的气囊的分解立体图。图4是图3中的第2侧端接合部的放大图。图5是从前方观察气囊时的俯视图。图6是沿图5的B-B线的剖视图。图7是展开中的气囊的侧视图。图8是展开后的气囊的立体图。图9是沿图8的C-C线的剖视图。图10是束缚乘员时的气囊的侧视图。图11是通气孔的说明图。具体实施例方式以下,参照附图来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的气囊装置。(具有气囊装置的车辆)图1是表示具有本实施方式的气囊装置13 (车辆用气囊装置)的车辆I的车室内2的立体图。此外,在以下的说明中,前后方向表示车辆I的前后方向,左右方向表示车辆I的左右方向,上下方向表示车辆I的上下方向。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说明在车辆I的右侧配置有驾驶席座椅11且在车辆I的左侧配置有副驾驶席座椅9的车辆I。如图1所示,在配置于驾驶席座椅11前方的方向盘12的内部,收纳有气囊装置13。图2是沿图1的A-A线的剖视图。如图2所示,在方向盘12中,在转向轴14的后端通过螺母15而固定有凸台部16,在凸台部16上固定有杯状的前罩17。在前罩17的周缘,以封闭前罩17的方式通过多个螺栓18而固定有后罩19。在前罩17的外周面安装有多个呈放射状地延伸的辐条部20,在该辐条部20上支承有方向盘主体21。在后罩19的内周面,保持架(retainer) 22通过螺栓18而与前罩17及后罩19紧固在一起,在该保持架22上支承有气囊装置13。前罩17及后罩19构成了收纳气囊装置13的气囊罩。在后罩19的内表面形成有在气囊展开时促进后罩破裂的撕裂线(tearline) 19a。在从正面观察后罩19时,撕裂线19a形成为大致H字状。后罩19在气囊展开时沿该撕裂线19a破裂,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1.01.20 JP 2011-0096891.一种气囊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气囊袋体,其通过将重合的两块基布的外周部接合在一起而形成; 充气机,其向所述气囊袋体的内部导入气体;和 通气孔,其形成在所述气囊袋体上,由跨着所述两块基布且从所述外周部朝向所述两块基布的中心部而形成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樋口等
申请(专利权)人: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类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