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污水循环处理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3478099 阅读:31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8-05 19:0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污水循环处理系统,包括污水源、运输管、污水初步分离口、管道控制阀、吸风管、吸风机、下水管、水泵和给水柱,所述污水源的右端面板上固定连接有第一运输管,所述第一运输管向上与初步分离器相连通,所述初步分离器的正下方安置有污水初步分离口,所述污水初步分离口和初步分离器的整体与分离器支架固定连接,所述初步分离器的右端口和第二运输管相连接,所述反应器的上端设置有反应器上口端,所述吸风机的下端设置有入风口,所述水泵和给水柱相连通。该污水循环处理系统,主要是结合工业生产中的循环流程的过程进行创新设计,解决了水体的污染和浪费的问题,所以该循环系统使用的效率十分的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污水循环处理系统,包括污水源、运输管、污水初步分离口、管道控制阀、吸风管、吸风机、下水管、水泵和给水柱,所述污水源的右端面板上固定连接有第一运输管,所述第一运输管向上与初步分离器相连通,所述初步分离器的正下方安置有污水初步分离口,所述污水初步分离口和初步分离器的整体与分离器支架固定连接,所述初步分离器的右端口和第二运输管相连接,所述反应器的上端设置有反应器上口端,所述吸风机的下端设置有入风口,所述水泵和给水柱相连通。该污水循环处理系统,主要是结合工业生产中的循环流程的过程进行创新设计,解决了水体的污染和浪费的问题,所以该循环系统使用的效率十分的高。【专利说明】一种污水循环处理系统
本技术涉及污水处理新型
,具体为一种污水循环处理系统。
技术介绍
关于水污染的话题不断被提起,特别是地下水污染问题,目前全国也有很多的城市农村地区有农民或者企业家出资请环保局长对农业的用水问题进行考察,以此来引起大家对水污染严重程度的关注,虽然各个环保局长都选择了沉默或者拒绝,但是民众环保意识的觉醒,对水污染的关切程度达到了空前,所以现在的污水处理的事情是相当的急切。首先我们在解决问题之前,必须对问题有一个很清楚的了解,我们应该知道具体的处理措施,村镇污水主要由生活污水和农业废水组成。生活污水成分比较固定,主要含有碳水化合物、蛋白质、氨基酸、脂肪等有机物,比较适合于细菌的生长,成为细菌、病毒生存繁殖的场所;但生活污水一般不含有毒性,且具有一定的肥效,可用来灌溉农田。农业废水的成分则多种多样,不同的季节,不同的地方,不同发展目标的村镇,其废水需要用不同的处理方法。现在就这样的一个情况,我们需要进行污水处理设备技术层面上问题的解决,进而能够很好的对整个城市的污水进行积极有效的处理。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污水循环处理系统,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污水循环处理系统,包括污水源、第一运输管、污水初步分离口、初步分离器、第二运输管、管道控制阀、吸风管、反应器上口端、分离器支架、吸风机、反应器、入风口、下水管、水栗和给水柱,所述污水源的右端面板上固定连接有第一运输管,所述第一运输管向上与初步分离器相连通,所述初步分离器的正下方安置有污水初步分离口,所述污水初步分离口和初步分离器的整体与分离器支架固定连接,所述初步分离器的右端口和第二运输管相连接,所述第二运输管的右上端安置有管道控制阀,所述吸风管的下端与吸风机相连通,且其上端与反应器的内部相连通,所述反应器包括出口、内部竖向管、盖口、第一过滤层、第一内圈环、第二过滤管、第二内圈环、第三过滤管和热体块,所述反应器的上端设置有反应器上口端,所述吸风机的下端设置有入风口,所述下水管连通反应器与水栗,所述水栗和给水柱相连通。优选的,所述第一运输管和第二运输管为“S”型水管,且其管直径为5cm。优选的,所述污水初步分离口的下端安置有外排污水收集装置。优选的,所述反应器上口端内部设置有气压差装置,且其活动连接吸风管。优选的,所述第二过滤管的表面为无数个气体流动孔。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该污水循环处理系统,主要是结合工业生产中的循环流程的过程进行创新设计,通过在污水处理的过程中,对污水体进行多次有效的处理,在这个过程中将污水进行分离和杀菌处理,最后将处理过的水体进行循环使用,解决了水体的污染和浪费的问题,所以该循环系统使用的效率十分的高。【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结构不意图;图2为本技术反应器结构示意图。图中:1、污水源,2、第一运输管,3、污水初步分离口,4、初步分离器,5、第二运输管,6、管道控制阀,7、吸风管,8、反应器上口端,9、分离器支架,10、吸风机,11、反应器,1101、出口、1102、内部竖向管,1103、盖口,1104、第一过滤层,1105、第一内圈环,1106、第二过滤管,1107、第二内圈环,1108、第三过滤管,1109、热体块,12、入风口,13、下水管,14、水栗,15、给水柱。【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和图2,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污水循环处理系统,包括污水源1、第一运输管2、污水初步分离口 3、初步分离器4、第二运输管5、管道控制阀6、吸风管7、反应器上口端8、分离器支架9、吸风机10、反应器11、入风口 12、下水管13、水栗14和给水柱15,污水源I的右端面板上固定连接有第一运输管2,第一运输管2向上与初步分离器4相连通,初步分离器4的正下方安置有污水初步分离口 3,污水初步分离口 3和初步分离器4的整体与分离器支架9固定连接,污水初步分离口 3的下端安置有外排污水收集装置,初步分离器4的右端口和第二运输管5相连接,第二运输管5的右上端安置有管道控制阀6,第一运输管2和第二运输管5为“S”型水管,且其管直径为5cm,吸风管7的下端与吸风机10相连通,且其上端与反应器11的内部相连通,反应器11包括出口 1101、内部竖向管1102、盖口 1103、第一过滤层1104、第一内圈环1105、第二过滤管1106、第二内圈环1107、第三过滤管1108和热体块1109,第二过滤管1106的表面为无数个气体流动孔,反应器11的上端设置有反应器上口端8,反应器上口端8内部设置有气压差装置,且其活动连接吸风管7,吸风机10的下端设置有入风口 12,下水管13连通反应器11与水栗14,水栗14和给水柱15相连通。工作原理:该污水循环处理装置主要是结合现有的工业生产的循环过程进行创新设计,将生活污水进行循环多次的处理,整个过程十分的简单不需要进行人工的操作,全部是自动化,首先将污水源引入初步分离器4中进行初步的处理,然后在管道控制阀6的作用下将水体再次运送到反应器11中进行处理,在反应器11内部的热体块1109作用下进行水体的加热处理,将水蒸气向上运送至下水管13中,最后在水栗14的作用下将处理好的水体运送出去,就这样完成整个循环处理的过程。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技术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技术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技术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主权项】1.一种污水循环处理系统,包括污水源(I)、吸风管(7)和下水管(13),其特征在于:所述污水源(I)的右端面板上固定连接有第一运输管(2),所述第一运输管(2)向上与初步分离器(4)相连通,所述初步分离器(4)的正下方安置有污水初步分离口(3),所述污水初步分离口(3)和初步分离器(4)的整体与分离器支架(9)固定连接,所述初步分离器(4)的右端口和第二运输管(5)相连接,所述第二运输管(5)的右上端安置有管道控制阀(6),所述吸风管(7)的下端与吸风机(10)相连通,且其上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污水循环处理系统,包括污水源(1)、吸风管(7)和下水管(13),其特征在于:所述污水源(1)的右端面板上固定连接有第一运输管(2),所述第一运输管(2)向上与初步分离器(4)相连通,所述初步分离器(4)的正下方安置有污水初步分离口(3),所述污水初步分离口(3)和初步分离器(4)的整体与分离器支架(9)固定连接,所述初步分离器(4)的右端口和第二运输管(5)相连接,所述第二运输管(5)的右上端安置有管道控制阀(6),所述吸风管(7)的下端与吸风机(10)相连通,且其上端与反应器(11)的内部相连通,所述反应器(11)包括出口(1101)、内部竖向管(1102)、盖口(1103)、第一过滤层(1104)、第一内圈环(1105)、第二过滤管(1106)、第二内圈环(1107)、第三过滤管(1108)和热体块(1109),所述反应器(11)的上端设置有反应器上口端(8),所述吸风机(10)的下端设置有入风口(12),所述下水管(13)连通反应器(11)与水泵(14),所述水泵(14)和给水柱(15)相连通。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钟祥
申请(专利权)人:清流亮剑环保技术开发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