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电机的定子的多相绕组的制造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3463838 阅读:38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8-04 17:34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借助卷绕装置(90)制造用于电机的定子的多相绕组(83)的方法,其中,为此制造绕组半成品(50),并且在制造绕组半成品(50)时制造绕组(83)的多个支路,并且在此由绕组的每一个支路制造两个电气串联的半部绕组(119、120、121、122、123、124),其中,每一个半部绕组(119、120、121、122、123、124)通过绕组子组的方式制成具有波形侧部(133)的、呈星形绕组形状的波形,其特征在于,支路的半部绕组(119、120、121、122、123、124)以堆叠的方式布置,从而沿堆叠方向在第一支路的第一半部绕组(124)后紧接着另一支路的第一半部绕组(122),并且在该另一支路的第一半部绕组后紧接着又一支路的第一半部绕组(120),并且通过第一半部绕组(120、122、124)形成第一子堆,其中,沿相同的堆叠方向在第一子堆上形成第二子堆,并且在此卷绕第一支路的第二半部绕组(123),并且紧接着该第一支路的第二半部绕组卷绕了另一支路的第二半部绕组(121),并且紧接着半部绕组(121)卷绕了又一支路的第二半部绕组(119)。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专利摘要】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借助卷绕装置(90)制造用于电机的定子的多相绕组(83)的方法,其中,为此制造绕组半成品(50),并且在制造绕组半成品(50)时制造绕组(83)的多个支路,并且在此由绕组的每一个支路制造两个电气串联的半部绕组(119、120、121、122、123、124),其中,每一个半部绕组(119、120、121、122、123、124)通过绕组子组的方式制成具有波形侧部(133)的、呈星形绕组形状的波形,其特征在于,支路的半部绕组(119、120、121、122、123、124)以堆叠的方式布置,从而沿堆叠方向在第一支路的第一半部绕组(124)后紧接着另一支路的第一半部绕组(122),并且在该另一支路的第一半部绕组后紧接着又一支路的第一半部绕组(120),并且通过第一半部绕组(120、122、124)形成第一子堆,其中,沿相同的堆叠方向在第一子堆上形成第二子堆,并且在此卷绕第一支路的第二半部绕组(123),并且紧接着该第一支路的第二半部绕组卷绕了另一支路的第二半部绕组(121),并且紧接着半部绕组(121)卷绕了又一支路的第二半部绕组(119)。【专利说明】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电机、尤其机动车的三相发电机的定子的绕组的制造方法。
技术介绍
从文献DE 10 2008 018 971 Al和JP 56094948中已知一种用于制造定子中的绕组的方法,借助引入方法将绕组移入定子中。成熟的生产技术在制造绕组的初期阶段或者中间阶段中由于生产节拍短尤其适用于大批量生产。在此,逐个卷绕并且依次引入绕组的相。在相应的引入过程之间进行压制步骤,在其中,将已引入的相的线圈头部沿径向向外推压,以给接下来的相提供空间。因此,被引入的绕组需要相对长的线圈头(Wickelkopf)。除此之外,多个相的分层式的布置方案导致定子中温度分布不均匀。从文献DE27 50 112 C2中已知一种波形绕组,其在半相技术中实施成半相绕组。在此,使用三相系统。在此,逐个并且依次将六个半相与相应的接合部(线圈头)一起直接卷入定子铁芯中。在该操作中,波形绕组的两个半相(前向绕组和后向绕组)必须在事后彼此连接,因此在3相系统中在制成的定子处可见三个联结点(焊接位置)。现有的生产技术受限于平行的金属线和最大为35%的电的填充因子,当然,与引入技术相比,线圈头可实施得相对短些。在转向辅助马达中,将各相预制成环状绕组并且依次层状地上下重叠地放入引入工具中。然后,对于所有的相共同在一个步骤中实施引入过程。取消中间压制,因此在此线圈头也可实施得相应更短些。
技术实现思路
【附图说明】根据多个【附图说明】实施例:图la、lb、lc和Id示出了不同的三个线圈组件的视图,图2示出了图la、lb和Ic中的三个线圈组件如何彼此相互叠置,图3示出了通过图2中的前九个线圈的并且根据此处给出的剖分线的剖视图,图4a示出了图1d中右侧的线圈侧部如何放置在图1d中左侧的线圈侧部上,图4b和图5示出了各个线圈组件的布置方案,图6示出了整理设备的示意性的图示,图7示出了图5和图6中的绕组半成品,图8示出了线圈头的所谓的双层式的布置方案,图9示出了线圈头的侧视图,图10示出了卷绕装置,图11示出了如何进一步加工半部绕组,图12示出了加工的结果,图13示出了整理设备中的相的半部绕组,图13a至13h示出了波形侧部从半相到整理设备处的移交,图14和图15示出了连接部侧的线圈头的不同的细节。【具体实施方式】图la、lb、Ic和Id示出了不同的三个线圈组件10、13和16的视图以及图1d中的线圈组件10的侧视图。这些线圈组件10、13和16为弯曲成型的金属线19、22、25的中间形态。从金属线起始端Al起沿卷绕方向30卷绕了十二个线圈33,所述线圈在此例如具有两个匝36。每一个匝36,即围绕在此未示出的极部的每一个匝36具有两个线圈侧部39和两个线圈侧部连接部42。接着线圈33的上一匝的上一线圈侧部39的是线圈连接部45,该线圈连接部一体地又过渡到为第二线圈的每两个匝中的第一匝的第一节段的线圈侧部39。在此说明的实施例基于十二个线圈的组件,如从图la、lb和Ic清楚可见的那样。相应地卷绕了十二个线圈33。也按照针对图1a中线圈组件10说明的该原理处理线圈组件13和16。在此,选择线圈组件10、13和16用于十二极的实施例,每个线圈33具有两个匝36并且最终用作三相电机、优选为三相发电机或交流电发电机的定子绕组。每一个线圈组件例如也可具有更少的匝36或者更多的匝36,即例如仅有一匝或三匝或四匝或五匝或更多匝。如果电机例如具有十四极转子,则每个线圈组件10、13或16总共设有并且制成十四个线圈33。如果电机例如具有十六极转子,则相应每个线圈组件10、13或16卷绕了十六个线圈33。在此说明的用于制造绕组的实施例如已提及的那样用于具有带有十二个极的定子的电机。这在设置为三个支路(Strang,即,相)的情况下意味着,电机在其定子中具有三十六个槽,线圈侧部39布置在所述槽中。如果电机是具有十四或十六个极的三相电机,则在三相或者说三支路的布置方案的情况下,定子具有42或48个槽。如果电机不是三相或者说三支路的,而是例如五支路、六支路或七支路的话,则总共必须设置如示例性地对于线圈组件10、13和16提出的那样的五个、六个或七个线圈组件。此时,定子中的槽数需根据每个线圈组件设有的极数和设置的支路数量来选择。在图2中示出了图la、Ib和Ic中的三个线圈组件10、13和16如何彼此重叠地布置。如从图1a与图1d的结合中清楚可见的那样,线圈连接部布置在两个不同的平面中。在此,线圈连接部45在该申请文件中以附图标记45来表示,并且对于在点后还跟着奇数(如45.1和45.3)的线圈连接部,其布置在第一平面Pl中,并且对于在附图标记45和点之后跟着偶数的线圈连接部,其布置在第二平面P2中。与此相应地在图2中,线圈连接部45.1、45.3、45.5等彼此处在平面Pl中。图3示出了通过图2中的前九个线圈33的并且根据在此给出的剖分线的剖视图。此处也明确示出,在这些线圈组件10、13和16彼此叠置之后,各个线圈组件10、13和16的线圈连接部45.1相对彼此的位置是怎样的。在图3中也清楚可见,各个线圈组件10、13和16的各个线圈连接部45.2在平面P2中相对彼此的位置是怎样的。在平面Pl中,线圈组件16的线圈连接部45位于线圈组件13的线圈连接部45上并且也位于线圈组件10的线圈连接部45上,另夕卜,线圈组件13的线圈连接部45也在线圈组件10的线圈连接部54上。对于平面P2也是如此。基于图3,在另一步骤中(也参见图4),将在图1d中位于右侧的线圈侧部39放在图Id中位于左侧的线圈侧部39上。这如在图4a中示出的那样来进行。示出的第一线圈33.1为线圈组件10的线圈33。示出的第三线圈33、33.2为线圈组件10的第二线圈。因此每隔两个线圈是线圈组件10的线圈33或者说线圈侧部39或者说39.11或线圈侧部39.21或线圈侧部39.31。根据另一设置的方法,也将平面P2中的线圈组件10的线圈侧部39放到平面Pl的线圈侧部39上。在此,将第一线圈33的在平面P2中的线圈侧部39放到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用于借助卷绕装置(90)制造用于电机的定子的多相绕组(83)的方法,其中,为此制造绕组半成品(50),并且在制造所述绕组半成品(50)时制造所述绕组(83)的多个支路,并且在此由所述绕组的每一个支路制造两个电气串联的半部绕组(119、120、121、122、123、124),其中,每一个半部绕组(119、120、121、122、123、124)通过绕组子组的方式制成具有波形侧部(133)的、呈星形绕组形状的波形,其特征在于,所述支路的半部绕组(119、120、121、122、123、124)以堆叠的方式布置,使得沿堆叠方向在第一支路的第一半部绕组(124)后紧接着另一支路的第一半部绕组(122),并且在该另一支路的第一半部绕组后紧接着又一支路的第一半部绕组(120),并且通过所述第一半部绕组(120、122、124)形成第一子堆,其中,沿相同的所述堆叠方向在第一子堆上形成第二子堆,并且在此卷绕所述第一支路的第二半部绕组(123),并且紧接着该第一支路的第二半部绕组卷绕所述另一支路的第二半部绕组(121),并且紧接着所述半部绕组(121)卷绕了所述又一支路的第二半部绕组(119)。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G·沃尔夫S·迪德拉K·赫伯尔德C·施瓦茨科普夫H·克鲁策
申请(专利权)人:罗伯特·博世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德国;DE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