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吉林大学专利>正文

双螺旋换热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3439560 阅读:55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7-31 04:4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双螺旋换热器,是由两层外螺旋板、两层内螺旋板、中央隔板和壳体构成,中央隔板设置在外螺旋板的正中间用于隔离冷热流体,外螺旋板设置在壳体与中央隔板之间,形成两个环形螺旋通道;内螺旋板设置在两层外层螺旋板形成的内壁之间,形成两个阶梯型螺旋形通道;第一介质通道具有第一介质进口和第一介质出口,第二介质通道具有第二介质进口和第二介质出口;第一介质进口位于壳体左下侧,第一介质出口位于壳体上侧,第二介质进口位于壳体下侧,第二介质出口位于壳体右上侧。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利用螺旋通道形成旋转水流强化传热,并充分利用空间,使载冷剂与水流在螺旋通道充分接触,增加了换热面积,提高了换热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换热器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双螺旋换热器。
技术介绍
目前现有的换热器主要包括管式换热器和板式换热器,普通的管式换热器在换热的过程中载冷剂在外管与内管的环状间隙流动,水在内管与载冷剂相向或异向流动(或者流动方式相反),虽然换热性能有所提高,但是换热效率仍然不高;而板式换热器中的螺旋板式换热器流体进出口在换热器壳体的两侧,不能够充分利用最外层的通道,有效换热面积小。不能有效的利用管内的空间,导致水流在管的两端容易形成涡流,而且不能节省材料。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的螺旋板式换热器换热效率低,水流在最外层螺旋板两端容易形成涡流问题,本技术提供换热效率高、充分利用空间的一种双螺旋换热器。本实施例是由第一介质进口、第二介质进口、第一介质出口、第二介质出口、第一外螺旋板、第二外螺旋板、第一内螺旋板、第二内螺旋板、中央隔板和法兰接口构成,第一外螺旋板和第二外螺旋板通过卷辊形成第一外层螺旋通道和第二外层螺旋通道,内螺旋板和内螺旋板设置在外层螺旋板内壁之间形成第一内层螺旋通道和第二内层螺旋通道,第一介质与第二介质分别由第一介质进口和第二介质进口流入后,再分别进入第一外层螺旋通道和第二外层螺旋通道,之后进入设置在外螺旋通道内壁之间的第一内层螺旋通道和第二内层螺旋通道,由第一介质出口和第二介质出口流出;第一介质进口位于壳体左下侧,第一介质出口位于壳体上侧,第二介质进口位于壳体下侧,第二介质出口位于壳体右上侧。使用时,第一外层螺旋通道和第二内层螺旋通道充有载冷剂,第二外层螺旋通道和第一内层螺旋通道内有水流动,第一外层螺旋通道和第二外层螺旋通道、第一内层螺旋通道和第二内层螺旋通道形成两层螺旋形通道,第二外层螺旋通道和第一内层螺旋通道的流水与第一外层螺旋通道和第二内层螺旋通道的制冷剂按逆流的方式流通,利用螺旋通道旋转水流强化传热,并充分利用空间,杜绝了涡流的产生,使换热器的换热性能上大幅提高,并且在同等换热量需求的条件下相比普通螺旋板式换热器节省材料,提高了换热器的使用寿命。另外,还可以在第二外层螺旋通道和第一内层螺旋通道充有载冷剂,第一外层螺旋通道和第二内层螺旋通道内有水流动,第一外层螺旋通道和第二内层螺旋通道的流水和第二外层螺旋通道和第一内层螺旋通道的制冷剂按逆流的方式流通。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利用阶梯型螺旋通道形成旋转水流强化传热,并充分利用空间,使载冷剂与水流在螺旋通道充分接触,有效增加了换热面积,提高了换热效率,杜绝了涡流的产生。另外,因为当水流在阶梯型螺旋通道内与载冷剂逆向流动时,换热系数增大,单位体积流体的换热面积也增大,有效换热途径增加,所以该换热器换热性能能够有效提升。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立体剖视图。图2为本技术的剖视图。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施例是由第一介质进口(1)、第二介质进口(2)、第一介质出口(3)、第二介质出口(4)、第一外螺旋板(81)、第二外螺旋板(82)、第一内螺旋板(61)、第二内螺旋板(62)、中央隔板(5)和法兰接口(10)构成,第一外螺旋板(81)和第二外螺旋板(82)通过卷辊形成第一外层螺旋通道(71)和第二外层螺旋通道(72),内螺旋板(61)和内螺旋板(62)设置在外层螺旋板内壁之间形成第一内层螺旋通道(91)和第二内层螺旋通道(92),第一介质与第二介质分别由第一介质进口(1)和第二介质进口(2)流入后,再分别进入第一外层螺旋通道(71)和第二外层螺旋通道(72),之后进入设置在外螺旋通道内壁之间的第一内层螺旋通道(91)和第二内层螺旋通道(92),由第一介质出口(4)和第二介质出口(3)流出;第一介质进口(1)位于壳体左下侧,第一介质出口(3)位于壳体上侧,第二介质进口(2)位于壳体下侧,第二介质出口(4)位于壳体右上侧。使用时,第一外层螺旋通道(71)和第二内层螺旋通道(92)充有载冷剂,第二外层螺旋通道(72)和第一内层螺旋通道(91)内有水流动,第一外层螺旋通道(71)和第二外层螺旋通道(72)、第一内层螺旋通道(91)和第二内层螺旋通道(92)形成两层螺旋形通道,第二外层螺旋通道(72)和第一内层螺旋通道(91)的流水与第一外层螺旋通道(71)和第二内层螺旋通道(92)的制冷剂按逆流的方式流通,利用螺旋通道旋转水流强化传热,并充分利用空间,杜绝了涡流的产生,使换热器的换热性能上大幅提高,并且在同等换热量需求的条件下相比普通螺旋板式换热器节省材料,提高了换热器的使用寿命。另外,还可以在第二外层螺旋通道(72)和第一内层螺旋通道(91)充有载冷剂,第一外层螺旋通道(71)和第二内层螺旋通道(92)内有水流动,第一外层螺旋通道(71)和第二内层螺旋通道(92)的流水和第二外层螺旋通道(72)和第一内层螺旋通道(91)的制冷剂按逆流的方式流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双螺旋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是由第一介质进口(1)、第二介质进口(2)、第一介质出口(3)、第二介质出口(4)、第一外螺旋板(81)、第二外螺旋板(82)、第一内螺旋板(61)、第二内螺旋板(62)、中央隔板(5)和法兰接口(10)构成,第一外螺旋板(81)和第二外螺旋板(82)通过卷辊形成第一外层螺旋通道(71)和第二外层螺旋通道(72),内螺旋板(61)和内螺旋板(62)设置在外层螺旋板内壁之间形成第一内层螺旋通道(91)和第二内层螺旋通道(92),第一介质与第二介质分别由第一介质进口(1)和第二介质进口(2)流入后,再分别进入第一外层螺旋通道(71)和第二外层螺旋通道(72),之后进入设置在外螺旋通道内壁之间的第一内层螺旋通道(91)和第二内层螺旋通道(92),由第一介质出口(4)和第二介质出口(3)流出;第一介质进口(1)位于壳体左下侧,第一介质出口(3)位于壳体上侧,第二介质进口(2)位于壳体下侧,第二介质出口(4)位于壳体右上侧。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双螺旋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是由第一介质进口(1)、第二介质
进口(2)、第一介质出口(3)、第二介质出口(4)、第一外螺旋板(81)、第
二外螺旋板(82)、第一内螺旋板(61)、第二内螺旋板(62)、中央隔板(5)
和法兰接口(10)构成,第一外螺旋板(81)和第二外螺旋板(82)通过卷
辊形成第一外层螺旋通道(71)和第二外层螺旋通道(72),内螺旋板(61)
和内螺旋板(62)设置在外层螺旋板内壁之间形成第一内层螺旋通道(9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友宏赵帅贾瑞高科郭威
申请(专利权)人:吉林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吉林;2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