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防水带护桥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3430903 阅读:55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7-30 02:51
一种消防水带护桥结构,属于消防用的器材技术领域。包括桥面机构、左、右桥坡机构,左、右桥坡机构与桥面机构脱卸连接,桥面机构包括桥面架和桥拱架,每两个相邻的桥面架之间连接一桥拱架,桥面架的前、后侧各铰接桥面架升降机构,桥拱架的下方有消防水带护腔;左桥坡机构的结构与右桥坡机构的结构相同且与首个桥面架的左侧脱卸连接,右桥坡机构包括桥坡架和坡面架,桥坡架呈镂空格栅状构造,桥坡架的左侧与末尾一个桥面架的右侧脱卸连接,桥坡架的前、后侧各铰接有一桥坡架升降机构。节省对消防器材车的占用空间;对消防水带的理想的保护作用;减轻作业强度;保障救灾与道路敞通的双重作用;结构简练。

Fire hose protection structure

The utility model relates to a fire hose protection structure, which belongs to the technical field of fire fighting equipment. Including the deck mechanism, the left and right bridge slope mechanism, the left and right bridge slope mechanism and the bridge deck mechanism comprises a detachable connection mechanism, frame and bridge deck arch bridge, arch bridge frame connection between every two adjacent bridge frame, the front and rear side of each hinged deck frame lifting mechanism under the arch frame has a fire hose retaining cavity; structure and mechanism of left right Bridge Slope Bridge Slope of the same body and connected with the first deck frame on the left side of the right slope mechanism comprises a detachable, bridge frame and frame bridge slope slope, slope bridge frame hollow grid structure, the right detachable face frame bridge frame and the left end of a bridge the slope of the bridge frame connection, the front and rear side respectively hinged with the bridge slope frame lifting mechanism. The utility model has the advantages of saving the occupied space of the fire fighting equipment vehicle, the ideal protective function to the fire fighting water belt, reducing the operation intensity, and ensuring the dual function of the disaster relief and the road opening.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消防用的器材
,具体涉及一种消防水带护桥结构。
技术介绍
在消防救灾过程中,时常会遇到水源在道路的一侧而火灾现场则在道路的另一侧的情形,因而消防用的水带便需横穿道路,过往车辆碾压消防水带时会影响消防水带的正常供水乃至使消防水带爆裂,使消防救灾工作中断。反之,如果为了保障消防救灾工作的顺利进行而对道路实施临时封闭,那么毫无疑问会造成车辆积压、过往行人拥堵。在道路上临时架设对消防水带保护的护桥可以解决前述问题。在公开的中国专利文献中可见诸消防水带护桥的技术信息,典型的如授权公告号CN203215189U推荐有“消防水带护桥装置”,该专利的整体技术方案可参见其说明书第0004段并且基本上能在保障车辆、行人通行与保护穿越道路的水带两者之间找到了合理的平衡点。但是纵观该专利可发现其存在以下欠缺:其一,由于其两个三角形架体、两个梯形架体以及一个拱形座体的顶部设计为非镂空的全封闭式结构(参见说明书第0016段),因而整体结构必然表现为十分笨重,增大了消防人员移运(从器材车上移至道路及救灾结束后返回器材车)的作业强度并且投入移运人力多;其二,由于整个装置的底面在使用过程中是与道路路面贴触的(即整体支承于路面上),因而致使拱形座体有两个,以便由两个拱形座体的相互配合而形成一供消防水带通过椭圆形通孔,于是不仅增大了拱形座体的复杂程度,而且造成重量增加以及钢材资源的耗用量增加;其三,由于未考虑到使整个装置在使用状态下腾空于道路路面,因而供消防水带穿越的空间有限,例如该专利只能满足一根消防水带穿过拱形座体,而当要采用两根或以上的消防水带时便无法满足使用要求;其四,由于用于将一对拱形座体锁合或解除锁合的L形插销以及将三角形架体与梯形架体锁合或解除锁合的A形卡扣都是独立的自由部件,因而操作麻烦,尤其是当L形插销以及A形卡扣遗失时,便会影响护桥装置在道路上的设置工作。CN205001763U提供的“一种纵向组合式消防水带护桥”具有结构简单的长处,但是由于该专利疏忽了供过往车辆通行,因而存在顾此失彼的问题。此外,CN105214267A介绍的“一种拆分组合式消防水带护桥”同样存在类似的问题。针对上述已有技术,本申请人作了积极而有益的设计并且形成了下面将要介绍的技术方案。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任务在于提供一种有助于在备用状态下收合于消防器材车上而藉以节省对消防器材车的占用空间、有利于在使用状态下腾空于道路而藉以满足消防水带横穿道路并且同时对消防水带实施保护、有益于使桥面架以及桥坡架的上表面表现为镂空状的构造而藉以显著减轻重量并且减轻消防人员的移运作业强度以及节约材料的耗用量、有便于体现优异的坚固性而藉以保障过往车辆通行、有善于简化结构并且方便操作而藉以体现优异的经济性和适用性的消防水带护桥结构。本专利技术的任务是这样来完成的,一种消防水带护桥结构,包括一桥面机构、一左桥坡机构和一右桥坡机构,左桥坡机构在对应于桥面机构的左侧的位置与桥面机构脱卸连接,右桥坡机构在对应于桥面机构的右侧的位置与桥面机构脱卸连接,所述桥面机构包括桥面架和桥拱架,桥面架的数量有复数个,每两个相邻的桥面架之间连接一个桥拱架并且桥面架呈镂空格栅状构造,在桥面架的前侧以及后侧并且在对应于所述镂空格栅的位置各铰接有一用于使桥面架连同桥拱架升降的桥面架升降机构,而在桥拱架的下方构成有一供消防水带穿越的消防水带护腔;所述左桥坡机构的结构与所述右桥坡机构的结构相同并且该左桥坡机构与首个桥面架的左侧脱卸连接,所述右桥坡机构包括一桥坡架和一坡面架,桥坡架呈镂空格栅状构造,该桥坡架的左侧与末尾一个桥面架的右侧脱卸连接,在该桥坡架的前侧以及后侧并且在对应于镂空格栅的空间的位置各铰接有一用于使桥坡架连同坡面架的左侧升降的桥坡架升降机构。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桥面架包括一桥面架前纵梁、一桥面架后纵梁和一组桥面架格栅横梁,桥面架前纵梁与桥面架后纵梁彼此前后对应并且相互并行,一组桥面架格栅横梁以间隔状态固定在桥面架前、后纵梁之间,相邻桥面架格栅横梁之间的空间构成为桥面架格栅横梁镂空腔,所述的桥拱架在并行于所述桥面架格栅横梁的状态下固定连接在两相邻的桥面架的桥面架前纵梁以及桥面架后纵梁的端部之间,所述的左桥坡机构的左侧同时与首个桥面架的桥面架前纵梁以及桥面架后纵梁的左端脱卸连接,所述桥面架升降机构在对应于所述桥面架格栅横梁镂空腔的位置铰接在一组桥面架格栅横梁上;所述的桥坡架包括一桥坡架前纵梁、一桥坡架后纵梁和一组桥坡架格栅横梁,桥坡架前纵梁与桥坡架后纵梁彼此前后对应并且相互并行,桥坡架前纵梁的左端与末尾一个桥面架的所述桥面架前纵梁的右端脱卸连接,而桥坡架后纵梁的左端与末尾一个桥面架的所述桥面架后纵梁的右端脱卸连接,一组桥坡架格栅横梁以间隔状态固定在桥坡架前、后纵梁之间,相邻桥坡架格栅横梁之间的空间构成为桥坡架格栅横梁镂空腔,所述的坡面架在并行于所述桥坡架格栅横梁的状态下同时与桥坡架前纵梁的右端以及桥坡架后纵梁的右端固定连接,所述桥坡架升降机构在对应于所述桥坡架格栅横梁镂空腔的位置铰接在一组桥坡架格栅横梁上。在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在所述桥面架前纵梁远离所述桥拱架的一端的端部并且朝向上的一侧开设有一桥面架前纵梁挂钩腔,而在所述桥面架后纵梁远离桥拱架的一端的端部并且朝向上的一侧开设有一桥面架后纵梁挂钩腔,所述的左桥坡机构的左侧同时与首个桥面架的桥面架前纵梁上的所述桥面架前纵梁挂钩腔以及桥面架后纵梁上的所述桥面架后纵梁挂钩腔挂着式脱卸连接,在所述右桥坡机构的桥坡架的桥坡架前纵梁的左端端面上固定有一桥坡架前纵梁挂钩,而在所述桥坡架后纵梁的左端端面上固定有一桥坡架后纵梁挂钩,所述的桥坡架前纵梁挂钩与末尾一个桥面架的桥面架前纵梁上的所述桥面架前纵梁挂钩腔挂着式脱卸连接,所述的桥坡架后纵梁挂钩与末尾一个桥面架的桥面架后纵梁上的所述桥面架后纵梁挂钩腔挂着式脱卸连接。在本专利技术的又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在对应于所述的一组桥面架格栅横梁的长度方向的居中位置并且与一组桥面架格栅横梁呈十字形交错的状态固定有一桥面架格栅横梁增强条;在对应于所述的一组桥坡架格栅横梁的长度方向的居中位置并且与一级桥坡架格栅横梁呈十字形交错的状态固定有一桥坡架格栅横梁增强条。在本专利技术的再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桥拱架包括一桥拱架面板、一桥拱架底板和一组增强腹板,桥拱架面板以及桥拱架底板彼此上下对应并且固定在两相邻的所述桥面架之间,该桥拱架面板以及桥拱架底板的横截面形状均呈圆弧形,在桥拱架面板上以间隔状态开设有桥拱架面板防滑孔,在桥拱架底板上以间隔状态开设有清洗泄水孔,一组增强腹板在同时与桥拱架面板以及桥拱架底板呈十字形交错的状态下间隔设置在桥拱架面板与桥拱架底板之间,藉由该组增强腹板将桥拱架面板与桥拱架底板相互连接,桥拱架底板朝向下的一侧的空间构成为所述的消防水带护腔。在本专利技术的还有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在所述的一组桥面架格栅横梁上并且在对应于所述的桥面架升降机构的位置各开设有一桥面架支腿销轴孔,所述的桥面架升降机构在同时对应于所述桥面架格栅横梁镂空腔以及桥面架支腿销轴孔的位置铰接在一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消防水带护桥结构,包括一桥面机构(1)、一左桥坡机构(2)和一右桥坡机构(3),左桥坡机构(2)在对应于桥面机构(1)的左侧的位置与桥面机构(1)脱卸连接,右桥坡机构(3)在对应于桥面机构(1)的右侧的位置与桥面机构(1)脱卸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桥面机构(1)包括桥面架(11)和桥拱架(12),桥面架(11)的数量有复数个,每两个相邻的桥面架(11)之间连接一个桥拱架(12)并且桥面架(11)呈镂空格栅状构造,在桥面架(11)的前侧以及后侧并且在对应于所述镂空格栅的位置各铰接有一用于使桥面架(11)连同桥拱架(12)升降的桥面架升降机构(4),而在桥拱架(12)的下方构成有一供消防水带穿越的消防水带护腔(5);所述左桥坡机构(2)的结构与所述右桥坡机构(3)的结构相同并且该左桥坡机构(2)与首个桥面架(11)的左侧脱卸连接,所述右桥坡机构(3)包括一桥坡架(31)和一坡面架(32),桥坡架(31)呈镂空格栅状构造,该桥坡架(31)的左侧与末尾一个桥面架(11)的右侧脱卸连接,在该桥坡架(31)的前侧以及后侧并且在对应于镂空格栅的空间的位置各铰接有一用于使桥坡架(31)连同坡面架(32)的左侧升降的桥坡架升降机构(6)。...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消防水带护桥结构,包括一桥面机构(1)、一左桥坡机构(2)和一右桥坡机构(3),左桥坡机构(2)在对应于桥面机构(1)的左侧的位置与桥面机构(1)脱卸连接,右桥坡机构(3)在对应于桥面机构(1)的右侧的位置与桥面机构(1)脱卸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桥面机构(1)包括桥面架(11)和桥拱架(12),桥面架(11)的数量有复数个,每两个相邻的桥面架(11)之间连接一个桥拱架(12)并且桥面架(11)呈镂空格栅状构造,在桥面架(11)的前侧以及后侧并且在对应于所述镂空格栅的位置各铰接有一用于使桥面架(11)连同桥拱架(12)升降的桥面架升降机构(4),而在桥拱架(12)的下方构成有一供消防水带穿越的消防水带护腔(5);所述左桥坡机构(2)的结构与所述右桥坡机构(3)的结构相同并且该左桥坡机构(2)与首个桥面架(11)的左侧脱卸连接,所述右桥坡机构(3)包括一桥坡架(31)和一坡面架(32),桥坡架(31)呈镂空格栅状构造,该桥坡架(31)的左侧与末尾一个桥面架(11)的右侧脱卸连接,在该桥坡架(31)的前侧以及后侧并且在对应于镂空格栅的空间的位置各铰接有一用于使桥坡架(31)连同坡面架(32)的左侧升降的桥坡架升降机构(6)。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消防水带护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桥面架(11)包括一桥面架前纵梁(111)、一桥面架后纵梁(112)和一组桥面架格栅横梁(113),桥面架前纵梁(111)与桥面架后纵梁(112)彼此前后对应并且相互并行,一组桥面架格栅横梁(113)以间隔状态固定在桥面架前、后纵梁(111、112)之间,相邻桥面架格栅横梁(113)之间的空间构成为桥面架格栅横梁镂空腔(114),所述的桥拱架(12)在并行于所述桥面架格栅横梁(113)的状态下固定连接在两相邻的桥面架(11)的桥面架前纵梁(111)以及桥面架后纵梁(112)的端部之间,所述的左桥坡机构(2)的左侧同时与首个桥面架(11)的桥面架前纵梁(111)以及桥面架后纵梁(112)的左端脱卸连接,所述桥面架升降机构(4)在对应于所述桥面架格栅横梁镂空腔(114)的位置铰接在一组桥面架格栅横梁(113)上;所述的桥坡架(31)包括一桥坡架前纵梁(311)、一桥坡架后纵梁(312)和一组桥坡架格栅横梁(313),桥坡架前纵梁(311)与桥坡架后纵梁(312)彼此前后对应并且相互并行,桥坡架前纵梁(311)的左端与末尾一个桥面架(11)的所述桥面架前纵梁(111)的右端脱卸连接,而桥坡架后纵梁(312)的左端与末尾一个桥面架(11)的所述桥面架后纵梁(112)的右端脱卸连接,一组桥坡架格栅横梁(313)以间隔状态固定在桥坡架前、后纵梁(311、312)之间,相邻桥坡架格栅横梁(313)之间的空间构成为桥坡架格栅横梁镂空腔(314),所述的坡面架(32)在并行于所述桥坡架格栅横梁(313)的状态下同时与桥坡架前纵梁(311)的右端以及桥坡架后纵梁(312)的右端固定连接,所述桥坡架升降机构(6)在对应于所述桥坡架格栅横梁镂空腔(314)的位置铰接在一组桥坡架格栅横梁(313)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消防水带护桥结构,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桥面架前纵梁(111)远离所述桥拱架(12)的一端的端部并且朝向上的一侧开设有一桥面架前纵梁挂钩腔(1111),而在所述桥面架后纵梁(112)远离桥拱架(12)的一端的端部并且朝向上的一侧开设有一桥面架后纵梁挂钩腔(1121),所述的左桥坡机构(2)的左侧同时与首个桥面架(11)的桥面架前纵梁(111)上的所述桥面架前纵梁挂钩腔(1111)以及桥面架后纵梁(112)上的所述桥面架后纵梁挂钩腔(1121)挂着式脱卸连接,在所述右桥坡机构(3)的桥坡架(31)的桥坡架前纵梁(311)的左端端面上固定有一桥坡架前纵梁挂钩(3111),而在所述桥坡架后纵梁(312)的左端端面上固定有一桥坡架后纵梁挂钩(3121),所述的桥坡架前纵梁挂钩(3111)与末尾一个桥面架(11)的桥面架前纵梁(111)上的所述桥面架前纵梁挂钩腔(1111)挂着式脱卸连接,所述的桥坡架后纵梁挂钩(3121)与末尾一个桥面架(11)的桥面架后纵梁(112)上的所述桥面架后纵梁挂钩腔(1121)挂着式脱卸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消防水带护桥结构,其特征在于在对应于所述的一组桥面架格栅横梁(113)的长度方向的居中位置并且与一组桥面架格栅横梁(113)呈十字形交错的状态固定有一桥面架格栅横梁增强条(1131);在对应于所述的一组桥坡架格栅横梁(313)的长度方向的居中位置并且与一级桥坡架格栅横梁(313)呈十字形交错的状态固定有一桥坡架格栅横梁增强条(3131)。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消防水带护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桥拱架(12)包括一桥拱架面板(121)、一桥拱架底板(122)和一组增强腹板(123),桥拱架面板(121)以及桥拱架底板(122)彼此上下对应并且固定在两相邻的所述桥面架(11)之间,该桥拱架面板(121)以及桥拱架底板(122)的横截面形状均呈圆弧形,在桥拱架面板(121)上以间隔状态开设有桥拱架面板防滑孔(1211),在桥拱架底板(122)上以间隔状态开设有清洗泄水孔(1221),一组增强腹板(123)在同时与桥拱架面板(12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建明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市捷达消防车辆装备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