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自平衡式钢桁架大跨度拱桥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3399579 阅读:95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7-24 01:0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非自平衡式钢桁架大跨度拱桥,包括左桥体和右桥体,左桥体和右桥体之间通过跨中连接段连接,左桥体和右桥体均设置在相对应的桥梁转体顶部,桥梁转体包括底座平台,底座平台表面设置有下磨盘,下磨盘表面设置为锥形面,并且中部设置有中心支柱,下磨盘周边的底座平台上还设置有一圈滑道,滑道上抵接设置有若干支墩,下磨盘上还设置有上转盘,上转盘底部还与支墩顶部连接,上转盘底部与底座平台之间设置有架空空间,上转盘顶部设置有桥墩,桥墩顶部设置有球钢支座。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较为简单的结构,美观实用,施工不影响航道,成本低,易于推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建筑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非自平衡式钢桁架大跨度拱桥
技术介绍
随着城市发展的步伐加快,交通通行压力日益增大,近年来,城市各种类型的过河、过江和跨越主要交通干道、水道的大跨径桥梁如火如荼的建设,尤其是以钢桁架结构的桥梁发展比较迅猛。如何在不影响规划桥梁下方交通干道、水道正常交通且全程几乎无干扰的情况下,进行桥梁建设的施工是最重要的环节。现有一些方式采用平行输送对接桥体,但是该方式只能用于小跨度的河面施工,并且用于推动的动力机构和轨道等都需要特别定制,造价昂贵。也有一些采用钢索吊桥的方式施工,但是该方式也无法保证下方车船完全不受限制,也需要时常限制航道运行,带来交通不便。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以上问题,提供一种非自平衡式钢桁架大跨度拱桥,本技术具有较为简单的结构,美观实用,施工不影响航道,成本低,易于推广。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达到上述技术效果,本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非自平衡式钢桁架大跨度拱桥,包括左桥体和右桥体,所述左桥体和右桥体之间通过跨中连接段连接,所述跨中连接段包括上弦杆、下弦杆和斜腹杆,所述上弦杆、下弦杆和斜腹杆均与左桥体轴连,并且与右桥体焊接固定,所述左桥体和右桥体均设置在相对应的桥梁转体顶部,所述桥梁转体包括底座平台,所述底座平台表面设置有下磨盘,所述下磨盘表面设置为锥形面,并且中部设置有中心支柱,所述下磨盘周边的底座平台上还设置有一圈滑道,所述滑道上抵接设置有若干支墩,所述下磨盘上还设置有上转盘,所述下磨盘相对应的上转盘底部设置有与下磨盘和中心支柱配合形成的形状一致的凹槽,所述上转盘底部还与支墩顶部连接,所述上转盘底部与底座平台之间设置有架空空间,所述上转盘顶部设置有桥墩,所述桥墩顶部设置有球钢支座。进一步的,所述支墩底部固定设置有滑动板,所述滑动板材质为聚四氟乙烯。进一步的,所述下磨盘与上转盘之间还设置有隔离层,所述隔离层材质为石蜡。进一步的,所述隔离层与上转盘之间还设置有润滑层,所述润滑层材质为黄油。进一步的,所述下磨盘侧边设置有失圆隔离环,所述失圆隔离环材质为石蜡。进一步的,所述底座平台、下磨盘、上转盘和支墩的材质均为钢筋混凝土,所述中心支柱的材质为Z45钢。进一步的,所述左桥体和右桥体上铺装有桥面,所述桥面材质为甲基丙烯酸树脂。进一步的,所述左桥体和右桥体顶部均设置有钢化玻璃雨棚。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非自平衡式钢桁架大跨度拱桥通过对结构的优化设计使得桥体转动施工更加顺畅、快捷,提高了效率,具有较好的适应性。2、上转盘和下磨盘均采用钢筋砼原位浇筑,吻合度好,并且制备成本极低,降低了施工成本。3、本机构使用安全性高,同时施工时对外界环境要求低,适用于在城市工程建设过程中,大跨径铰接非自平衡式钢结构桁架拱桥需要跨越重要交通干道、铁路或水道或者重要结构物时,在桥梁施工过程中不干扰下方通道,进行水平向转体施工的钢结构桥梁施工,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4、本桥梁美观实用,利于推广。上述说明仅是本技术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手段,并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以下以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后。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由以下实施例及其附图详细给出。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是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桥梁转体俯视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的下磨盘部分截面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参照图1至图3所示,非自平衡式钢桁架大跨度拱桥,包括左桥体1和右桥体2,左桥体和右桥体之间通过跨中连接段3连接,跨中连接段包括上弦杆4、下弦杆5和斜腹杆6,上弦杆、下弦杆和斜腹杆均与左桥体轴连,并且与右桥体焊接固定,左桥体和右桥体均设置在相对应的桥梁转体7顶部,桥梁转体包括底座平台8,底座平台表面设置有下磨盘9,下磨盘表面设置为锥形面,并且中部设置有中心支柱10,下磨盘周边的底座平台上还设置有一圈滑道11,滑道上抵接设置有若干支墩12,下磨盘上还设置有上转盘13,下磨盘相对应的上转盘底部设置有与下磨盘和中心支柱配合形成的形状一致的凹槽,上转盘底部还与支墩顶部连接,上转盘底部与底座平台之间设置有架空空间14,上转盘顶部设置有桥墩15,桥墩顶部设置有球钢支座16。跨中连接段如图1中所示,成倾斜方向排列,配合一断轴连的设置,能够保证在施工时,可以直接吊装在桥上,待整体旋转位移后直接放下即可连接,施工不影响下方车辆行船等,并且能够提高操效率。其中,支墩底部固定设置有滑动板,滑动板材质为聚四氟乙烯,上转盘为转体机构,其连接的支墩作用于滑道上,作为桥体转动过程中核心转体机构的支撑点,在支墩的底面设置有滑动板作为磨合介质,用于降低支墩与滑道的摩阻系数,减少顶推过程的阻力。下磨盘与上转盘之间还设置有隔离层17,隔离层材质为石蜡,其主要起到了隔离作用,在上转盘浇灌时,不会接触到下磨盘,避免后期转动出现直接直接接触性的摩擦,其次还在下磨盘和上转盘转动时,起到减少摩擦力的作用。隔离层与上转盘之间还设置有润滑层18,润滑层材质为黄油,该润滑层主要用于润滑,减少摩擦力,保证下磨盘和上转盘转动的有效性,其次其还起到了分离作用,避免上转盘浇灌时混凝土与下方石蜡和浇灌成型的下磨盘造成粘连。下磨盘侧边设置有失圆隔离环19,失圆隔离环材质为石蜡,在施工时,下磨盘的原型结构侧边无法做到完美,上转盘浇灌时也无法把控,通过失圆隔离环的制备,扩大了上转盘的直径,避免在转动时因失圆而导致卡死的现象,其可以有效降低施工精度,降低施工难度。底座平台、下磨盘、上转盘和支墩的材质均为钢筋混凝土,降低施工成本,中心支柱的材质为Z45钢,由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非自平衡式钢桁架大跨度拱桥,其特征在于:包括左桥体和右桥体,所述左桥体和右桥体之间通过跨中连接段连接,所述跨中连接段包括上弦杆、下弦杆和斜腹杆,所述上弦杆、下弦杆和斜腹杆均与左桥体轴连,并且与右桥体焊接固定,所述左桥体和右桥体均设置在相对应的桥梁转体顶部,所述桥梁转体包括底座平台,所述底座平台表面设置有下磨盘,所述下磨盘表面设置为锥形面,并且中部设置有中心支柱,所述下磨盘周边的底座平台上还设置有一圈滑道,所述滑道上抵接设置有若干支墩,所述下磨盘上还设置有上转盘,所述下磨盘相对应的上转盘底部设置有与下磨盘和中心支柱配合形成的形状一致的凹槽,所述上转盘底部还与支墩顶部连接,所述上转盘底部与底座平台之间设置有架空空间,所述上转盘顶部设置有桥墩,所述桥墩顶部设置有球钢支座。

【技术特征摘要】
1.非自平衡式钢桁架大跨度拱桥,其特征在于:包括左桥体和右桥体,
所述左桥体和右桥体之间通过跨中连接段连接,所述跨中连接段包括上弦杆、
下弦杆和斜腹杆,所述上弦杆、下弦杆和斜腹杆均与左桥体轴连,并且与右
桥体焊接固定,所述左桥体和右桥体均设置在相对应的桥梁转体顶部,所述
桥梁转体包括底座平台,所述底座平台表面设置有下磨盘,所述下磨盘表面
设置为锥形面,并且中部设置有中心支柱,所述下磨盘周边的底座平台上还
设置有一圈滑道,所述滑道上抵接设置有若干支墩,所述下磨盘上还设置有
上转盘,所述下磨盘相对应的上转盘底部设置有与下磨盘和中心支柱配合形
成的形状一致的凹槽,所述上转盘底部还与支墩顶部连接,所述上转盘底部
与底座平台之间设置有架空空间,所述上转盘顶部设置有桥墩,所述桥墩顶
部设置有球钢支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非自平衡式钢桁架大跨度拱桥,其特征在于:
所述支墩底部固定设置有滑动板,所述滑动板材...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冬海王丛峰吴军张睿郭云道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第一建筑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