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输出轴(56)上一体地设有在减速器箱(52)的外部被驱动摆动的摆动部件(63),在减速器箱(52)上设有与摆动部件(63)接触而限制摆动部件(63)在擦拭允许极限角度(b°)以上摆动的一对第一、第二限制突起(61)、(62),通过这些摆动部件(63)以及一对第一、第二限制突起(61)、(62)能够形成限制部件(60)。由此,能够省略现有雨刮装置中的必需部件(固定板等)。因此,可以削减部件个数而实现组装作业性提高及小型轻量化、且能设置对雨刮片的擦拭允许极限角度(b°)以上的摆动进行限制的限制部件(60)。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驱动雨刮部件摆动的雨刮装置。
技术介绍
现有技术中,在汽车等车辆上搭载有擦拭附着于设置在车身的挡风玻璃上的雨水等附着物而确保驾驶员的视野的雨刮装置。在搭载于车辆上的雨刮装置中,例如存在通过一个雨刮电机而经由连杆机构来驱动一对雨刮臂摆动的串联(タンデム)式雨刮装置、通过设于车辆的左右侧的一对雨刮电机来分别驱动一对雨刮臂摆动的相对擦拭式雨刮装置。在这些雨刮装置中,相对擦拭式雨刮装置不包括连杆机构,相应地,能够缩小车身侧的设置空间,进而具有有望确保撞击吸收空间、提高车身设计自由度等优点。这样的相对擦拭式雨刮装置例如在专利文献1中已有记载。专利文献1中记载的雨刮装置包括正反旋转的驱动电动机,该驱动电动机驱动雨刮轴摆动。在雨刮轴的前端部固定有雨刮臂,由此,通过使驱动电动机正反旋转来驱动雨刮臂摆动。包括这些驱动电动机、雨刮臂等的雨刮装置经由包括有安装开口的固定板而固定于车身。固定板包括固定开口,经由该固定开口并通过固定螺丝而固定于传动装置壳体上。而且,在固定板及雨刮臂两者上分别设有限制雨刮臂相对于固定板以规定角度以上摆动的止动面。由此,将以下这样的情形防患于未然:即、设于雨刮臂前端部的雨刮片在挡风玻璃上大地摆动,其结果,雨刮片超限(overrun)而碰撞车身支柱。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特表2011-506169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然而,根据上述专利文献1中记载的技术,限制雨刮臂(雨刮部件)以规定角度以上摆动的限制部件(由多个止动面构成)设于驱动电动机(雨刮电机)之外的部件、即固定板及雨刮臂上。因此,不仅部件个数多、重量增加,而且还需要用固定螺丝、固定螺栓将它们各自固定,进而将雨刮装置固定于车身也需要用另外的固定螺栓固定。这样,在现有的雨刮装置中,存在该雨刮装置的组装作业、将雨刮装置搭载于车身的搭载作业繁杂的问题。因此,需要考虑既能削减部件个数又能设置上述那样的限制部件的新型结构。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可削减部件个数来实现组装作业性提高及小型轻量化、且能设置限制雨刮部件以规定角度以上摆动的限制部件的雨刮装置。用于解决技术问题的方案在本专利技术的一方面中,一种雨刮装置,用于驱动雨刮部件摆动,包括:电动机部,具有旋转轴;减速机构部,具有输出轴,用于使所述旋转轴的旋转减速;控制器,控制所述输出轴的旋转;壳体,容纳所述电动机部、所述减速机构部以及所述控制器;雨刮部件,安装于所述输出轴的前端部;摆动部件,在所述壳体的外部设于所述输出轴上,被驱动随所述输出轴而摆动;以及一对摆动限制部,一体地设于所述壳体,通过与所述摆动部件接触而限制所述摆动部件的规定角度以上的摆动。在本专利技术的其它方面中,所述摆动部件具有:一对第一摆动臂,以所述输出轴的轴心为对称点设置成点对称;以及一对第二摆动臂,在所述输出轴的周向上与所述一对第一摆动臂隔开规定角度而设置,并以所述输出轴的轴心为对称点设置成点对称。在本专利技术的其它方面中,所述一对摆动限制部分别包括在所述输出轴的周向上彼此相对的第一固定壁和第二固定壁,在所述摆动部件欲以规定角度以上摆动时,所述第一摆动壁与所述第一固定壁接触,所述第二摆动壁与所述第二固定壁接触。在本专利技术的其它方面中,在所述输出轴上安装有盖帽部件,所述盖帽部件覆盖所述摆动部件。在本专利技术的其它方面中,所述雨刮部件为雨刮臂,雨刮片设于所述雨刮臂的前端部。在本专利技术的其它方面中,所述雨刮部件为使一对雨刮臂联动的连杆机构。专利技术效果根据本专利技术,在输出轴上设有于壳体的外部被驱动摆动的摆动部件,在壳体上设有与摆动部件接触而限制摆动部件在规定角度以上摆动的一对摆动限制部,通过这些摆动部件以及一对摆动限制部,能够形成限制部件。由此,能够省略现有雨刮装置中的必需部件(固定板、用于将该固定板固定于传动装置壳体的固定螺丝)。因此,能够削减部件个数而实现组装作业性提高及小型轻量化、且能设置对雨刮部件的规定角度以上的摆动进行限制的限制部件。附图说明图1是说明本专利技术所涉及的雨刮装置向车身的搭载状态的说明图。图2是从表侧(输出轴侧)观察图1的雨刮装置的雨刮电机的平面图。图3是从背侧(盖侧)观察图1的雨刮装置的雨刮电机的平面图。图4是说明摆动部件的摆动范围的局部放大图。图5是示出实施方式二的摆动部件的对应于图4的图。图6是示出实施方式三的摆动部件的对应于图4的图。图7是单独示出实施方式四的摆动部件的图。图8的(a)、(b)是示出实施方式五、六的与图4的虚线圆A部对应的放大图。图9是从输出轴侧观察实施方式七的雨刮电机的立体图。图10是单独示出图9的摆动部件的立体图。图11是说明图9的第一、第二限制突起的立体图。图12是说明图10的摆动部件的摆动范围的平面图。图13是示出实施方式七的雨刮电机内部的截面图。图14是说明实施方式八的雨刮装置的说明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使用附图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一。图1、图2、图3、图4分别示出说明本专利技术所涉及的雨刮装置搭载于车身的搭载状态的说明图、从表侧(输出轴侧)观察图1的雨刮装置的雨刮电机的平面图、从背侧(盖侧)观察图1的雨刮装置的雨刮电机的平面图、说明摆动部件的摆动范围的局部放大图。如图1所示,在形成汽车等车辆的车身10的前方侧设有作为挡风玻璃的前挡风玻璃11。在前挡风玻璃11的前端部侧(图中下侧),于沿着车身10的车宽方向(图中左右方向)的驾驶座侧部分及副驾驶座侧部分分别搭载有DR侧雨刮装置20及AS侧雨刮装置30。这样,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雨刮装置采用了在驾驶座侧及副驾驶座侧分别具有雨刮装置的相对擦拭式雨刮装置。在此,DR侧表示驾驶座侧,AS侧表示副驾驶座侧。DR侧雨刮装置20以及AS侧雨刮装置30分别包括DR侧雨刮电机21以及AS侧雨刮电机31。各雨刮电机21、31分别驱动DR侧雨刮臂22以及AS侧雨刮臂32(详情未图示)以规定的摆动角度摆动。由此,分别设于各雨刮臂22、32的前端部的各雨刮片(未图示)在前挡风玻璃11上进行往复擦拭动作,进而擦拭附着于前挡风玻璃11上的雨水等而确保良好的视野。在此,各雨刮臂22、32构成本专利技术中的雨刮部件。在车身10的前方侧设有形成该车身10的骨架的前围板(dashpanel)12。该前围板12以横贯车身10的DR侧与AS侧之间的方式而设置,前...

【技术保护点】
一种雨刮装置,用于驱动雨刮部件摆动,包括:电动机部,具有旋转轴;减速机构部,具有输出轴,用于使所述旋转轴的旋转减速;控制器,控制所述输出轴的旋转;壳体,容纳所述电动机部、所述减速机构部以及所述控制器;雨刮部件,安装于所述输出轴的前端部;摆动部件,在所述壳体的外部设于所述输出轴上,被驱动随所述输出轴而摆动;以及一对摆动限制部,一体地设于所述壳体,通过与所述摆动部件接触而限制所述摆动部件的规定角度以上的摆动。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3.12.25 JP 2013-267086;2014.12.18 JP 2014-256081.一种雨刮装置,用于驱动雨刮部件摆动,包括:
电动机部,具有旋转轴;
减速机构部,具有输出轴,用于使所述旋转轴的旋转减速;
控制器,控制所述输出轴的旋转;
壳体,容纳所述电动机部、所述减速机构部以及所述控制器;
雨刮部件,安装于所述输出轴的前端部;
摆动部件,在所述壳体的外部设于所述输出轴上,被驱动随所
述输出轴而摆动;以及
一对摆动限制部,一体地设于所述壳体,通过与所述摆动部件
接触而限制所述摆动部件的规定角度以上的摆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雨刮装置,其中,所述摆动部件具有:
一对第一摆动臂,以所述输出轴的轴心为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泷本真史,秋元伸,木村正秋,金井猛,西川智哉,礒幸义,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美姿把,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