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应用于石油、化工和环保等领域中的两相分离处理装置。
技术介绍
目前,用于油水两相的快速分离方法主要有离心分离(如旋流分离、螺旋分离等)、气浮选、过滤和膜分离等。旋流分离具有设备体积小等优点,但对于细小油滴的去除能力有限,两相在旋流器内发生传质交换有效分离的空间较小,主要集中于入口射流及旋流腔内,并且随着旋流器沿程损失增加,有效分离速度逐渐减小、分离时间较短;气浮选则适应含油浓度变化的范围较小;过滤可以较好地实现油水两相的分离,但对于高含油污水却需要频繁的反冲洗来保证设备的长期稳定运行;膜分离设备成本较高,对介质条件要求又较为严格。螺旋分离器的分离原理是利用介质间的密度差而进行离心分离的,密度差越大,分散相的粒径越大,分离效果相对就越好。其最早是作为气-液分离设备而产生的,目前作为一种分离设备也已在我国获得了一定的应用。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是:在水处理
还存在着对细小油滴去除效果差等实际问题。尤其是在油田开发进入中高含水开采期后,随着聚驱规模不断扩大,含聚污水采出量逐年增多。由于含聚污水粘度大,油田地面工艺中沉降段除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内锥式变截面螺旋油水分离器,具有壁筒(2),其特征在于:壁筒(2)的上、下端均开口,上端开口为液流入口(1),下端开口为底流口(10),壁筒(2)从液流入口(1)之下的部分,为直管段;在壁筒(2)内固定有一个功能单元,所述功能单元由截面逐渐减小的变截面螺旋片(3)、等截面螺旋片(6)、外径逐渐增大的内锥管(4)、溢流管(8)、内圆柱管(7)以及稳流锥(9)连接后构成;其中,内锥管(4)连接在内圆柱管(7)的上部,内锥管(4)的底圆直径与内圆柱管(7)的直径相同,变截面螺旋片(3)固定在内锥管(4)的外围,变截面螺旋片(3)的锥管形内空腔恰与内锥管(4)的外壁相吻合,以实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内锥式变截面螺旋油水分离器,具有壁筒(2),其特征在于:壁筒(2)的上、下端均开口,上端开口为液流入口(1),下端开口为底流口(10),壁筒(2)从液流入口(1)之下的部分,为直管段;
在壁筒(2)内固定有一个功能单元,所述功能单元由截面逐渐减小的变截面螺旋片(3)、等截面螺旋片(6)、外径逐渐增大的内锥管(4)、溢流管(8)、内圆柱管(7)以及稳流锥(9)连接后构成;
其中,内锥管(4)连接在内圆柱管(7)的上部,内锥管(4)的底圆直径与内圆柱管(7)的直径相同,变截面螺旋片(3)固定在内锥管(4)的外围,变截面螺旋片(3)的锥管形内空腔恰与内锥管(4)的外壁相吻合,以实现液体无泄漏,等截面螺旋片(6)固定在内圆柱管(7)的外围,等截面螺旋片(6)的圆柱形内空腔恰与内锥管(4)的外壁相吻合,以实现液体无泄漏;变截面螺旋片(3)与等截面螺旋片(6)圆滑过渡连接,变截面螺旋片(3)与等截面螺旋片(6)的外缘紧密接触壁筒(2)的内壁以确保液流的无泄漏;
稳流锥(9)为倒置的圆锥形,固定在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蒋明虎,赵立新,徐保蕊,张晓光,曹喜承,黄雯雯,
申请(专利权)人:东北石油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黑龙江;23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