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加热器的医用输液泵泵片蠕动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336521 阅读:24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带加热器的医用输液泵泵片蠕动装置,由管压板[1]、一组平行并列的蠕动泵片[7]以及驱动结构构成,一组平行并列的蠕动泵片[7]在工作状态下沿管压板[1]正面长度方向布置,形成挤压输液管[6]的蠕动机构,其特征在于:在输液泵中增加一套电加热、温控装置,并将电加热元件和温度传感器安装在泵的管压板中,采用加热控制电路使输液泵在低温环境下通过管压板自动对输液管加热,以此保持输液管的弹性,最终实现精确输液的目的。本方案彻底改变了输液泵在低温环境下由于输液管问题产生的一系列不足,是一种理想、安全可靠的输液装置。使用这种输液泵不需指定专用输液管,可以适用现有各种普通输液管,给使用和推广带来便利。(*该技术在2014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医用输液泵,具体涉及一种带加热器的泵片蠕动装置,该装置在低温环境下自动对蠕动部分的输液管进行加热和控温,保持输液管的弹性,从而保证输液泵的工作精度。
技术介绍
传统吊瓶输液是利用液体的势力做动力,对病人进行静脉输液的。这种输液方式很难长期稳定的控制输液速度和输液量,对于一些要求精度高或需要严格控制输液速度和输液量的场合,很难满足要求。输液泵是一种安全、精确控制输液的医疗设备,它运用现代微机控制技术,使泵片按一定顺序和规律上下蠕动,依次挤压输液管中的液体以一定速度定向流动,从而达到精确控制输液的目的。由于其控制精度高、定量准确、安全性好,现在在我国正处于推广应用阶段。但是,目前市场上输液泵的泵片蠕动在实际应用中却碰到了这样一个问题,即均需采用专用输液管才能实现其工作精度,否则在低温环境下其定量精度难以保证。试验研究表明其原因是国内生产的普通输液管在材料和工艺方面与国外同类产品相比存在一定差异,导致输液管壁随环境温度变化弹性不一致,特别是输液泵长时间在低温环境下输液,会产生漏液和逐步误差的现象。而输液泵需指定专用输液管,无疑对医院和输液泵的推广使用都带来一定的局限性。本技术是针对目前市场上输液泵使用过程中出现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能自动给输液管加温、温控,适合使用普通型输液管的泵片蠕动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带加热器的医用输液泵泵片蠕动装置,由管压板、一组平行并列的蠕动泵片以及驱动结构构成,一组平行并列的蠕动泵片在工作状态下沿管压板正面长度方向布置,形成挤压输液管的蠕动机构,管压板上设一电加热器,该电加热器通过导线与电源连接。上述技术方案中的有关内容和变化解释如下 1、上述方案中,所述电加热器是一类电热元件的总称,其中包括电热丝(电阻)、陶瓷发热元件、云母片等。2、上述方案中,为了能够实现温度的自动控制,在管压板上还设有一温度传感器,该温度传感器与一控制电路连接。3、上述方案中,为了使电加热器和温度传感器在管压板上的安置更有效,可以在管压板背面开设凹槽,电加热器和温度传感器均设在凹槽中,凹槽的剩余空间采用绝缘材料填充,以此实现绝缘和固定作用,电加热器和温度传感器用导线引出,并分别与加热控制电路连接。这里所述的加热控制电路由单片机LPC767、两个热敏电阻、两个电阻和一电子开关组成。两个热敏电阻与两个电阻形成桥式连接,其中,同类电阻对角布置,桥式结构的四个接点中,两个对角接点接电源正极和负极,另两个对角接点接单片机的两个输入端口,两个热敏电阻的一个设在管压板内,另一个暴露在空气中;电加热器和电子开关与电源串联构成回路,其电子开关的控制端与单片机的一个输出端口连接。本技术工作原理是在输液泵中增加一套电加热、温控装置,并将电加热元件和温度传感器安装在泵的管压板中,采用加热控制电路使输液泵在低温环境下通过管压板自动对输液管加热,以此保持输液管的弹性,最终实现精确输液的目的。由于上述技术方案运用,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下列优点1、本方案彻底改变了输液泵在低温环境下由于输液管问题产生的一系列不足,是一种理想、安全可靠的输液装置。使用这种输液泵不需指定专用输液管,可以适用现有各种普通输液管,给使用和推广带来便利。2、本方案在反复实验研究基础上做出,其设计简单,构思巧妙,尤其是彻底解决了以往由输液管差异所引起的控制精度问题,该装置经临床实践证明使用效果显著。附图说明附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附图2为本技术加热控制电路原理图。以上附图中1、管压板;2、温度传感器;3、电加热器;4、充填材料;5、导线;6、输液管;7、蠕动泵片;R1、热敏电阻;R4、热敏电阻;R2、电阻;R3、电阻;R5、电阻;T1、三极管。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描述实施例参见附图1和图2所示,一种带加热器的医用输液泵泵片蠕动装置,由管压板1、一组平行并列的蠕动泵片7、驱动结构和加热控制装置组成。一组平行并列的蠕动泵片7在工作状态下沿管压板1正面长度方向布置,形成挤压输液管6的蠕动机构。为了克服现有泵片蠕动装置在低温环境下,由于输液管6的差异所引起的控制精度问题,在铝制管压板1的背面铣一条凹槽,凹槽中安装一个功为0~10瓦的电加热器3(电热丝),同时在凹槽中设一温度传感器2(热敏电阻R4),凹槽的剩余空间采用绝缘材料填充封装,所述绝缘填充材料为140目的硅微粉和70目的石英砂。电加热器3和温度传感器2用导线5引出,并分别与加热控制电路连接。使输液管与蠕动泵片7接触处的一段输液管6在一定的低温下自动加热,保持输液管6的弹性,同时也使管内药液处于零解点以上,其加热功率由输液泵中的加热控制电路实现。所述加热控制电路由单片机Lpc767、两个热敏电阻R1、R4、两个电阻R2、R3以及三极管T1组成。两个热敏电阻R1、R4、两个电阻R2、R3形成桥式连接,见图2所示,其中同类电阻对角布置,即两个热敏电阻R1、R4对角布置,两个电阻R2、R3对角布置。桥式结构的四个接点中,两个对角接点接电源正极和负极,另两个对角接点a1、a2接单片机的两个输入端口P05、P06,热敏电阻R4作为温度传感器2埋设在管压板1中,另一个热敏电阻R1安装在电器线路板上,并暴露在空气中。三极管T1的集电极经电加热器3接+15V电源,发射极接地,基极作为控制端经电阻R5接单片机的输出端口P07。加热控制电路工作原理R1和R4为温度传感器,R1安装在泵的电器线路板上,感测环境温度,R4设在管压板1中,工作时,a1点的电压值会随环境温度变化,a2点的电压值会根据管压板1中的温度变化而变化。a1与a2点的电压值分别送至单片机Lpc767的P05和P06端口。Lpc767是philips公司生产的微控制器,其中包括由四路模拟输入和一个8位逐次逼近式ADC组成,在本例中采用了二路AD输入,用作监测环境温度和管压板1温度,根据不同的环境温度来控制管压板1上的加热功率,来实现低温时自动加热的效果。权利要求1.一种带加热器的医用输液泵泵片蠕动装置,由管压板、一组平行并列的蠕动泵片以及驱动结构构成,一组平行并列的蠕动泵片在工作状态下沿管压板正面长度方向布置,形成挤压输液管的蠕动机构,其特征在于管压板上设一电加热器,该电加热器通过导线与电源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泵片蠕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管压板上还设有一温度传感器,该温度传感器与一控制电路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泵片蠕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管压板背面设有凹槽,电加热器设在凹槽中,凹槽中还设有温度传感器,凹槽的剩余空间采用绝缘材料填充,电加热器和温度传感器用导线引出,并分别与加热控制电路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泵片蠕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控制电路包括单片机Lpc767、两个热敏电阻、两个电阻以及一电子开关;两个热敏电阻、两个电阻形成桥式连接,其中同类电阻对角布置,桥式结构的四个接点中,两个对角接点接电源正极和负极,另两个对角接点接单片机的两个输入端口,两个热敏电阻的一个设在管压板上,另一个暴露在空气中;电加热器和电子开关与电源串联构成回路,其电子开关的控制端与单片机的一个输出端口连接。专利摘要一种带加热器的医用输液泵泵片蠕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带加热器的医用输液泵泵片蠕动装置,由管压板[1]、一组平行并列的蠕动泵片[7]以及驱动结构构成,一组平行并列的蠕动泵片[7]在工作状态下沿管压板[1]正面长度方向布置,形成挤压输液管[6]的蠕动机构,其特征在于:管压板[1]上设一电加热器[3],该电加热器[3]通过导线与电源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鲍政元邰向平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市力得医疗器械设备厂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2[中国|江苏]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