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气轮胎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3360471 阅读:59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7-17 20:03
【问题】为了提供一种具有高耐久性的泄气保用轮胎,其提供了优异的驾乘性。【解决方案】线L1为连接点P1与点P2的线,点P1处的高度H1为17mm,并且在点P2处,点P1处的厚度变成最小厚度Ts。位于线L1上并且距离P2为0.4Ts的点为点C。线L2与线L3相交的点为点B,线L2沿轴向方向延伸同时穿过芯(36)径向方向上的外端部,线L3穿过折叠部分(46)的芯侧部(46a)的轴向方向上的外端部并且沿径向方向延伸。L4为穿过点C和点B的线。厚度Ts不小于10mm并且不大于17mm。折叠部分(46)贯穿由主体部分(44)的轴向外表面、线L2、线L1以及线L4所包围的区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充气轮胎。更具体地,本专利技术涉及在胎侧中具有载荷支承层的泄气保用轮胎。
技术介绍
近年来,已经研发了在胎侧内侧具有载荷支承层的泄气保用轮胎。高硬的交联橡胶被用于该支承层。泄气保用轮胎被称为侧部补强型轮胎。在这种泄气保用轮胎中,如果内部压力由于刺破而降低,则由支承层来支承载荷。支承层抑制了处于刺破状态下的轮胎的屈曲。即使轮胎在刺破状态下行驶,高硬的交联橡胶也能抑制支承层中的发热。该泄气保用轮胎甚至在刺破状态下也使得能够行驶一段距离。具有安装于其上的这种泄气保用轮胎的汽车不需要在其中总是具有备用轮胎。该泄气保用轮胎的使用使轮胎在不便之处的更换得以避免。当使用处于刺破状态下的泄气保用轮胎继续行驶时,支承层的变形和复原重复进行。由于这种重复,胎圈三角胶与胎体帘布层之间的分离,或者其之间的损坏可能发生。在胎圈三角胶与胎体帘布层之间可能发生帘布层松散。专利文献1公开了一种泄气保用轮胎,其中,胎体帘布层的反包部分与带束层彼此叠置。胎体具有所谓的“超高反包结构”。反包部分与带束层叠置,从而抑制了帘布层松散的发生。该胎体有助于提高轮胎的耐久性。专利文献2公开了一种轮胎,其中,在胎圈三角胶的轴向外部布置有补强填充层。该轮胎包括补强填充层,从而抑制了帘布层松散的发生。该补强填充层还有助于提高轮胎的耐久性。引用列表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JP2013-28300专利文献2:日本专利No.3312880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问题泄气保用轮胎包括载荷支承层。在轮胎中,胎侧的刚度较高。在泄气保用轮胎中,竖向刚度常数极大。此外,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的轮胎包括具有所谓的“超高反包结构”的胎体。胎体导致轮胎的竖向刚度常数进一步增大。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的轮胎的驾乘舒适性往往较差。在专利文献2中公开的轮胎中,胎体帘布层的反包部分不与带束层相互叠置。在该轮胎中,与专利文献1中公开的轮胎相比,竖向刚度常数可以减小。补强填充层在提高轮胎的耐久性的同时使驾乘舒适性的劣化得到抑制。然而,在以处于刺破状态的泄气保用轮胎行驶时,布置于胎圈三角胶的轴向外部的胎体帘布层中可以产生压缩应力。同样在该轮胎中,在层叠于胎圈三角胶的轴向外部的胎体帘布层中由于压缩应力可能发生损坏和分离。补强填充层不能充分抑制胎体帘布层的损坏和分离。在轮胎的耐久性方面存在提高空间。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兼具优异的耐久性和优异的驾乘舒适性的泄气保用轮胎。问题的解决方案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充气轮胎包括:胎面,胎面具有形成胎面表面的外表面;一对胎侧,所述一对胎侧分别从胎面的端部沿径向方向大致向内延伸;一对子口部,所述一对子口部分别从胎侧的端部沿径向方向大致向内延伸;一对胎圈,所述一对胎圈分别布置在子口部的轴向方向上的内部;胎体,所述胎体沿着胎面的内侧和胎侧的内侧在胎圈中的一者与胎圈中的另一者之上以及之间延伸;一对载荷支承层,所述一对载荷支承层各自布置在胎体的轴向方向上的内部并且位于胎面与胎圈之间;以及内衬层,内衬层结合至胎体的内表面和载荷支承层的内表面。每个胎圈包括芯、第一三角胶以及第二三角胶,第一三角胶从芯沿径向方向向外延伸,第二三角胶布置在第一三角胶的轴向方向上的外部并且沿径向方向向外延伸。胎体包括胎体帘布层。胎体帘布层围绕芯从轴向方向上的内侧朝向轴向方向上的外侧反包。通过使胎体帘布层反包,胎体帘布层具有主体部分和反包部分。每个反包部分包括层置于芯的轴向外侧表面上的芯侧部和层置于第一三角胶与第二三角胶之间的三角胶层叠部。点P1表示位于每个子口部的外表面上并且距离胎圈基线的高度H1为17mm的点。Ts表示点P1处的厚度,该厚度表示从点P1至内衬层的内表面的最小厚度。点P2表示位于内衬层的内表面上并且具有厚度Ts的点。L1表示连接于点P1与点P2之间的直线。点C表示位于直线L1上并且距点P2的距离为厚度Ts的0.4倍的点。点B表示直线L2与直线L3相交的点,其中,直线L2沿轴向方向延伸穿过芯的径向外端部;直线L3沿径向方向延伸穿过反包部分的芯侧部的轴向外端部。L4表示贯穿点C和点B的直线。在这种情况下,厚度Ts大于等于10mm、并且不大于17mm。每个反包部分从芯沿径向方向向外延伸穿过由主体部分的轴向外表面、直线L2、直线L1以及直线L4所包围的区域。优选地,当点D表示第一三角胶的径向方向上的端部时,从胎圈基线至点D的高度H2相对于轮胎高度Ht的比值H2/Ht大于等于0.15,并且不大于0.40。优选地,每个子口部的交联橡胶的复合弹性模量E*c相对于第二三角胶的交联橡胶的复合弹性模量E*s的比值E*c/E*s大于等于0.55,并且不大于1.25。优选地,第一三角胶的交联橡胶的复合弹性模量E*f相对于第二三角胶的交联橡胶的复合弹性模量E*s的比值E*f/E*s大于等于0.75,并且不大于1.28。优选地,每个载荷支承层的交联橡胶的复合弹性模量E*r大于等于5.0MPa,并且不大于13.5MPa。优选地,内衬层包括中央部分和一对端部部分。中央部分从载荷支承层中的一个载荷支承层的内侧表面的径向外侧部分延伸至载荷支承层中的另一个载荷支承层的内侧表面的径向外侧部分。成对的端部部分各自从载荷支承层中的相应载荷支承层的内侧表面的径向内侧部分延伸至位于第一三角胶的轴向内部的部分。中央部分和端部部分在载荷支承层的内侧表面上以不连续的方式被分隔开。优选地,轮胎包括构造成与轮辋相接触的胎圈包布。芯侧部和三角胶层叠部是连续的。每个胎圈包布层置于芯侧部与三角胶层叠部之间的边界部分的轴向外侧表面上。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根据本专利技术的泄气保用轮胎具有优异的耐久性,并且使驾乘舒适性的劣化得到抑制。附图说明【图1】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的充气轮胎的截面图。【图2】图2为在图1中示出的轮胎的局部放大图。【图3】图3图示了在图1中示出的轮胎的一部分。【图4】图4图示了在图1中示出的轮胎使用时的状态。【图5】图5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另一实施方式的充气轮胎的一部分的截面图。【图6】图6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又一实施方式的充气轮胎的一部分的截面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将在适当情况下参照附图基于优选实施方式详细描述本发明。图1示出了充气轮胎2。在图1中,正交于纸张表面的方向表示轮胎2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充气轮胎

【技术保护点】
一种充气轮胎,包括:胎面,所述胎面具有形成胎面表面的外表面;一对胎侧,所述一对胎侧分别从所述胎面的端部沿径向方向大致向内延伸;一对子口部,所述一对子口部分别从所述胎侧的端部沿所述径向方向大致向内延伸;一对胎圈,所述一对胎圈分别布置在所述子口部的轴向方向上的内部;胎体,所述胎体沿所述胎面的内侧和所述胎侧的内侧在所述胎圈中的一者与所述胎圈中的另一者之上以及之间延伸;一对载荷支承层,所述一对载荷支承层各自布置在所述胎体的所述轴向方向上的内部并且位于所述胎面与所述胎圈之间;以及内衬层,所述内衬层结合至所述胎体的内表面以及所述载荷支承层的内表面,其中,每个胎圈包括芯、第一三角胶以及第二三角胶,所述第一三角胶从所述芯沿所述径向方向向外延伸,所述第二三角胶布置在所述第一三角胶的所述轴向方向上的外部并且沿所述径向方向向外延伸,所述胎体包括胎体帘布层,并且所述胎体帘布层围绕所述芯从所述轴向方向上的内侧朝向所述轴向方向上的外侧反包,并且通过使所述胎体帘布层反包,所述胎体帘布层具有主体部分和反包部分,每个反包部分包括芯侧部和三角胶层叠部,所述芯侧部层置于所述芯的轴向外侧表面上,所述三角胶层叠部层置于所述第一三角胶与所述第二apec之间,当点P1表示位于每个子口部的外表面上并且距离胎圈基线的高度H1为17mm的点时,Ts表示所述点P1处的厚度,所述厚度表示从所述点P1至所述内衬层的内表面的最小厚度,点P2表示位于所述内衬层的内表面上并且具有所述厚度Ts的点,L1表示连接于所述点P1与所述点P2之间的直线,点C表示位于所述直线L1上并且距所述点P2的距离为所述厚度Ts的0.4倍的点,点B表示直线L2与直线L3相交的点,其中,所述直线L2沿所述轴向方向延伸穿过所述芯的径向外端部,所述直线L3沿所述径向方向延伸穿过所述反包部分的所述芯侧部的轴向外端部,以及L4表示贯穿所述点C和所述点B的直线,所述厚度Ts大于等于10mm、并且不大于17mm,以及每个反包部分从所述芯沿所述径向方向向外延伸穿过由所述主体部分的轴向外表面、所述直线L2、所述直线L1以及所述直线L4所包围的区域。...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3.11.18 JP 2013-2376621.一种充气轮胎,包括:
胎面,所述胎面具有形成胎面表面的外表面;
一对胎侧,所述一对胎侧分别从所述胎面的端部沿径向方向大致向
内延伸;
一对子口部,所述一对子口部分别从所述胎侧的端部沿所述径向方
向大致向内延伸;
一对胎圈,所述一对胎圈分别布置在所述子口部的轴向方向上的内
部;
胎体,所述胎体沿所述胎面的内侧和所述胎侧的内侧在所述胎圈中
的一者与所述胎圈中的另一者之上以及之间延伸;
一对载荷支承层,所述一对载荷支承层各自布置在所述胎体的所述
轴向方向上的内部并且位于所述胎面与所述胎圈之间;以及
内衬层,所述内衬层结合至所述胎体的内表面以及所述载荷支承层
的内表面,其中,
每个胎圈包括芯、第一三角胶以及第二三角胶,所述第一三角胶从
所述芯沿所述径向方向向外延伸,所述第二三角胶布置在所述第一三角
胶的所述轴向方向上的外部并且沿所述径向方向向外延伸,
所述胎体包括胎体帘布层,并且所述胎体帘布层围绕所述芯从所述
轴向方向上的内侧朝向所述轴向方向上的外侧反包,并且通过使所述胎
体帘布层反包,所述胎体帘布层具有主体部分和反包部分,
每个反包部分包括芯侧部和三角胶层叠部,所述芯侧部层置于所述
芯的轴向外侧表面上,所述三角胶层叠部层置于所述第一三角胶与所述
第二apec之间,
当点P1表示位于每个子口部的外表面上并且距离胎圈基线的高度
H1为17mm的点时,
Ts表示所述点P1处的厚度,所述厚度表示从所述点P1至所述内
衬层的内表面的最小厚度,
点P2表示位于所述内衬层的内表面上并且具有所述厚度Ts的点,
L1表示连接于所述点P1与所述点P2之间的直线,
点C表示位于所述直线L1上并且距所述点P2的距离为所述厚度
Ts的0.4倍的点,
点B表示直线L2与直线L3相交的点,其中,所述直线L2沿
所述轴向方向延伸穿过所述芯的径向外端部,所述直线L3沿所述径
向方向延伸穿过所述反包部分的所述芯侧部的轴向外端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汤川直树
申请(专利权)人:住友橡胶工业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