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吕军吉专利>正文

医用多功能药囊导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332325 阅读:20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替代医疗上多种导管。其设有引流管腔、半透膜药囊、药物管腔、单向注药阀、测压孔、测压孔盖、刻度尺及固定环主要结构。根据不同的治疗需要,向半透膜药囊内注入不同的药物,药物经半透膜囊壁渗入到与囊壁接触的病灶。除引流管腔的作用外,药囊具有治疗肿瘤、炎症、出血及促进局部组织营养代谢功能。医用多功能药囊导管安放在生理腔道或手术所致的腔障,不影响病人活动,无治疗毒副作用。它制作简单、材料来源充足、成本低廉、使用方便,适合医疗卫生的需要,具有推广使用价值。(*该技术在200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医疗常用器械,可应用于外科、内科、妇科、儿科、耳鼻喉科。目前医用导管(如导尿管、肛管、胸、腹腔引流管)仅起一种通道作用,有人开发了气囊导管(如三腔两囊胃管、气囊导尿管),利用充盈的气囊起局部压迫止血或固定导管作用。上述不同类型的导管仅用于特定的部位,治疗单一且效果不甚理想。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就是为了克服上述不足,在上述导管的基础上开发的,提供一种导管用于多部位,利用导管上对药物有通透特性的半透膜药囊来治疗多种疾病,适于推广的医用多功能药囊导管。结合附图进一步说明本专利技术的结构、使用方法及工作原理。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医用多功能药囊导管其特征在于是由第一腔(如引流管腔,供氧腔)1、药囊2、第二腔(药物管腔)3、单向注药阀4、测压孔5、测压孔盖7及测压孔5与测压孔盖7之间相联接的系带6、刻度尺8及固定环9组成;第一腔1与第二腔3互不相通,根据不同治疗部位用不同第一腔1内径的导管,第二腔3一端与药囊2相通,另一端联接单向注药阀4及测压孔5;药囊2是由半透膜(生物制品)制成,它柔软、光滑、韧而富有弹性,对药物有通透性,对人体组织无刺激作用,易于消毒及保存;药囊2可在导管上拆装,根据不同病灶内径及长度,制成大于病灶内径及长度的药囊2,药囊充盈后能完全覆盖病灶区;测压孔5与压力表联接紧密而牢固,便于拆装,刻度尺清晰而长久不变,且不凸出管壁,固定环9韧而富有弹性(如橡胶),可在导管上移动,固定后不易滑脱。医用多功能药囊导管可用在正常生理腔道(如直肠、阴道、尿道、鼻腔)及手术所形成的腔隙(如前列腺窝、胆囊床、骶前间隙)。根据病变部位及病灶大小不同,选择合适的导管,测量病灶距体表的距离(手术中的病人可不必测量),将固定环9在导管刻度尺8上调至人体固定位置(如肛门齿状线、阴道外口、鼻孔、体表处),将导管缓慢放入腔道内,根据刻度尺8上所标记的病灶距离,将导管放在所需的深度(药囊2完全覆盖病区),对手术中病人可在直视下将药囊2放在病区。利用肛门括约肌机械阻挡固定环9;固定环9与阴道外口、鼻腔一周的侧压力;挤压固定环9后,固定环9内产生的负压吸引体表皮肤来固定导管。根据治疗不同的疾病(如炎症、肿瘤、出血)或促进局部组织营养代谢,选用不同的药物,如果治疗二种以上的疾病,可选用治疗该二种以上疾病的药物同时向单向注药阀4注入,药物经第二腔3达药囊2。半透膜药囊2最大耐压极限为220mmHg,最大通透度为15000分子量,囊壁柔软、光滑、韧而富有弹性,对人体组织无刺激作用,材料来源充足,易于消毒和保存。在向药囊内注药的同时,可观察测压孔5所联接压力表内压力,达到所需压力时,停止注药。在治疗肿瘤及止血方面,药囊2内压力宜高(80~120mmHg之间)、药物浓度宜大,囊内药物可较多,较快地经药囊壁渗入与囊壁接触的病区;高囊内压的药囊横径明显增大,药囊紧紧压迫病区,而发挥药囊压迫与药物双重治疗作用。观察第一腔引流液性质,可了解止血效果,及时调节药囊内压力及药物浓度,控制渗出速度及渗出量。在治疗炎症或促进局部组织营养代谢时,药囊2内压力宜低于10~20mmHg,使囊壁紧贴病灶,减少对组织压力;药囊内药物用蒸馏水配制,囊内渗透压低,囊内药物经囊壁向病灶区(高渗透压区)扩散。药囊2内药物逐渐外渗,压力表可显示药囊内压逐渐下降及下降程度,可定时向药囊2内注入药物,使药囊内压力上升,或将有所需压力及药物的药瓶输出管与单向注药阀4联接而持续向药囊内注药,导管可持续发挥治疗作用;随时可吸出药囊内药液而终止治疗。不测量药囊内压时,可将测压孔5用系带6联接的测压孔盖7盖上,在冶疗病人的同时,不影响病人的活动。此外亦可向药囊内注入气体,无气体外溢之弊,起气囊导管之作用。第一腔除有引流作用外,在治疗鼻腔疾病时,又可经第一腔向人体供给氧气,尤其适用双侧鼻腔疾病同时治疗时。第一腔1与第二腔3互不相通;注药处采用单向注药阀4;测压孔5与压力表联接紧密而牢固可防止注入药囊2的药液从该处溢出,保证治疗正常进行。刻度尺不凸出管壁,使导管壁光滑,减少置放或取出导管时对组织的擦伤。刻度尺8清晰而长久不变,使导管能长久使用及准确安放。医用多功能导管制造简单、成本低廉、药囊2可更换,而导管可长期使用,操作方便,既适合于医疗卫生要求,又便于携带,是目前医疗卫生中,功能多,安全适用的一种新的器械。医用多功能药囊导管临床应用效果。我们应用该导管治疗病人,临床上取得了较满意的效果。1、直肠癌用5-FU每日瘤体区渗透治疗,其中晚期直肠癌单纯渗透治疗12例,渗出量22~60克,肿瘤完全消失4例,肿瘤缩小1/2以上6例,不足1/22例,改善了临床症状;手术前局部渗疗33例,渗疗量10~28克,肿瘤缩小1/2以上16例,不足1/2的17例,无效0例。局部高浓度的5-FU,持续作用肿瘤,5-FU用药量总量大,无化疗毒物作用。2、止血前列腺摘除术前列腺窝止血12例;经尿道前列腺切除残面止血3例;鼻腔止血6例;胆囊摘除后胆囊床止血2例、内痔止血8例。药囊内注入1/20万的肾上腺素液,用药后创面出血立即停止,全身血压无变化,缩短了手术时间,无再出血者。3、炎症用于急慢性前列腺炎7例,症状短期内完全消失4例,症状减轻3例。权利要求1.一种医用多功能药囊导管,其特征在于医用多功能药囊导管由第一腔(1)、药囊(2)、第二腔(3)、单向注药阀(4)、测压孔(5)、测压孔盖(7)及测压孔(5)与测压孔盖(7)之间相联接的系带(6)、刻度尺(8)及固定环(9)组成。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腔(1)与第二腔(3)互不相通,根据不同治疗部位用不同第一腔(1)内径的导管,第二腔(3)一端与药囊(2)相通,另一端联接单向注药阀(4)及测压孔(5)。3.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药囊(2)是由半透膜制成,它柔软、光滑、韧而富有弹性,对药物有通透性,对人体组织无刺激作用,易于消毒及保存,药囊(2)可在导管上拆装,根据不同病灶内径及长度,制成大于病灶内径及长度的药囊(2),药囊(2)充盈后能完全覆盖病灶区。4.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测压孔(5)与压力表联接紧密而牢固,便于拆装。5.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刻度尺(8)清晰而长久不变,且不凸出管壁;固定环(9)韧而有弹性,可在导管上移动,固定后不易滑脱。专利摘要本技术可替代医疗上多种导管。其设有引流管腔、半透膜药囊、药物管腔、单向注药阀、测压孔、测压孔盖、刻度尺及固定环主要结构。根据不同的治疗需要,向半透膜药囊内注入不同的药物,药物经半透膜囊壁渗入到与囊壁接触的病灶。除引流管腔的作用外,药囊具有治疗肿瘤、炎症、出血及促进局部组织营养代谢功能。医用多功能药囊导管安放在生理腔道或手术所致的腔障,不影响病人活动,无治疗毒副作用。它制作简单、材料来源充足、成本低廉、使用方便,适合医疗卫生的需要,具有推广使用价值。文档编号A61M25/00GK2098297SQ9122365公开日1992年3月11日 申请日期1991年8月26日 优先权日1991年8月26日专利技术者吕军吉 申请人:吕军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医用多功能药囊导管,其特征在于医用多功能药囊导管由第一腔(1)、药囊(2)、第二腔(3)、单向注药阀(4)、测压孔(5)、测压孔盖(7)及测压孔(5)与测压孔盖(7)之间相联接的系带(6)、刻度尺(8)及固定环(9)组成。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吕军吉
申请(专利权)人:吕军吉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7[中国|山东]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