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吕军吉专利>正文

医用多功能引流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340113 阅读:13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医用多功能引流管,为带有管腔的导管,其特征是:具有三个管腔,引流管上有刻度尺、气囊、调控阀,最前端有金属定位线。(*该技术在201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医疗常用器械,可用于外科、内科、妇科、儿科、五官科。
技术介绍
目前,医用引流管(如应用在胸腔、腹腔、肠腔等处)构造简单,仅有一腔道,在临床应用中,仅能起一种通道引流作用,治疗单一,效果不理想;放置引流管的深度及放置后是否滑脱不易确定;引流时的速度及引流管周围引流液外漏不能控制等。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目前医用引流管的上述不足,本技术提供一种可用于多部位,易准确安放、固定可靠、易于观察、可调控引流速度、避免引流管周围引流液外溢,同时可对引流区域药物治疗的医用多功能引流管。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医用多功能引流管有三个管构成的三个互不相通的管腔,第二管腔前部位于第一管腔内,第三管腔完全位于第一管腔外、前端与可在引流管上移动的气囊相通,第二、三管腔后端连通于单向阀,引流管上有刻度尺、最前端嵌有金属定位线、后部有调控阀。医用多功能引流管可用在正常的生理腔道(如胸腔、腹腔、盆腔、脑室、上颌窦、肠腔、阴道、鼻腔等)及手术所形成的腔隙(如前列腺窝、胆囊床、骶前间隙等)。根据病变部位及不同治疗需要选用合适第一管腔的多功能引流管,测出引流管放置深度,气囊放置位置。气囊一般放在引流管进入体腔的内壁处,在引流管上将气囊调整在预定位置。将引流管缓慢放入腔道内,根据刻度尺上的刻度,将引流管放置所需深度。向单向阀注入气体,气体经第三管腔进入气囊,气囊充气后可固定并阻止引流管向外滑动,封闭了引流管周围间隙,防止体外空气、细菌等进入体腔;同时也防止体腔内液外币溢刺激人体皮肤。将引流管稍外牵即可固定引流管。可根据固定后引流管上的刻度尺的变化,得知引流管是否向内或向外移动,亦可在x光透视下,观察引流管前端金属定位线的位置,确定引流管位置。如果放置不满意或放置后引流管滑动,可在x光透视下根据金属定位线指示,将引流管调整到恰当位置。引流管末端连接无菌引流瓶,根据治疗需要,推动调控阀上的齿轮,来改变第一管腔内径大小,控制引流速度和引流时间。根据治疗需要,向单向阀注入冲洗液体或止血药、抗菌素等药物,药物经第二管腔到达体腔内,达到治疗目的。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可用于多部位、具有多功能、易准确安放和观察。以下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技术进一步说明。附图是医用多功能引流管实施的纵剖面结构图。附图中1.第一管腔(引流管腔),2.第二管腔(注药管腔),3.第三管腔(注气管腔),4气囊,5.单向阀,6.刻度尺,7.金属定位线,8.调控阀。具体实施方式在附图中,医用多功能引流管有三个管构成的三个管腔,第一管腔(1)、第二管腔(2)、第三管腔(3)互不相通,根据不同的治疗部位,选用不同第一管腔(1)内径的医用多功能引流管。第二管腔(2)、第三管腔(3)内径细,后端与单向阀(5)相通。第二管腔(2)前部位于第一管腔(1)内,前端长于第一管腔(1),后部穿出引流管壁,位于第一管腔(1)外。第三管腔(3)完全在第一管腔(1)外,前端与气囊(4)相通。气囊(4)为乳胶制成的环状囊,套于引流管的前部,气囊(4)壁厚,质韧而光滑,不易破裂,对人体无刺激作用,在未充气时可在引流管上移动,调整位置,气囊(4)充气后呈球形,气囊(4)内压增大,囊壁紧紧包绕引流管,使气囊(4)固定。引流管最前端嵌有金属定位线(7),在透视下可显影定位。引流管壁上有刻度尺(6),不凸出管壁,刻度清晰且长久不变。引流管后部有调控阀(8),调控阀(8)为中空的梯形结构,调控阀(8)上的齿轮可沿梯形的斜面内槽上下推动,可改变齿轮与调控阀(8)底部第一管腔(1)穿过的间隙,来调整第一管腔(1)内径大小。向上推动齿轮,第一管腔(1)可逐渐增大至完全开放,向下推动齿轮,第一管腔(1)逐渐缩小至完全关闭。权利要求1一种医用多功能引流管,为带有管腔的导管,其特征是具有三个管腔,引流管上有刻度尺、气囊、调控阀,最前端有金属定位线。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医用多功能引流管,其特征是三个管构成的三个管腔互不相通,第二、三管腔内径细,后端连通单向阀,第二管腔前部位于第一管腔内,前端长于第一管腔,后部穿出引流管壁,位于第一管腔外,第三管腔完全在第一管腔外,前端与气囊相通。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医用多功能引流管,其特征是气囊为乳胶制成的环状囊,套于引流管的前部,未充气前可在引流管上移动,调整位置,充气后气囊呈球形,气囊内压增大,囊壁紧紧包绕引流管,使气囊固定。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医用多功能引流管,其特征是调控阀为中空的梯形结构,调控阀上的齿轮可沿梯形斜面内槽上下推动,可改变齿轮与调控阀底部第一管腔(引流管腔)穿过之间隙,来调控第一管腔内径大小。专利摘要本技术可替代医疗上多种导管,其设有引流管腔、注药管腔、注气管腔、气囊、单向注入阀、刻度尺、金属定位线、调控阀主要结构。根据不同部位和治疗需要,选用不同管径的多功能引流管,除具有引流作用外,向体腔内注入不同的药物,具有治疗肿瘤、炎症、止血及促进局部组织营养代谢功能。多功能引流管可安放在生理腔道或手术所形成的腔隙,安放准确易观察,安放后不易滑动,防止液体从引流管周置外瘘,可在X光透视下准确调节多功能引流管,不影响病人活动。它制造简单,材料来源充足,成本低廉,使用方便,适合医疗卫生需要,具有推广使用价值。文档编号A61F2/958GK2655931SQ0327232公开日2004年11月17日 申请日期2003年7月7日 优先权日2003年7月7日专利技术者吕军吉, 王丽冰 申请人:吕军吉, 王丽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吕军吉王丽冰
申请(专利权)人:吕军吉王丽冰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