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功能医用实验鼠实验操作筒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5183214 阅读:300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4-17 04:36
一种多功能医用实验鼠实验操作筒装置,包括筒身和底盖,筒身顶部为较小圆形开口的顶口,所述筒身的前后壁开有孔洞,筒身的侧壁有突入筒身内的底盖扣,所述筒身的底盖扣与底盖的底盖扣环相契合,底盖中间有圆形的底洞,底洞两侧有圆柱形的转轴。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解决了实验鼠从顶口灌胃、筒身孔腹腔注射及底洞大鼠尾静脉注射等问题,可以避免实验人员与实验鼠直接接触,固定鼠的位置,方便操作,消除实验人员的思想顾虑,同时可以避免实验人员被鼠咬伤的可能,本装置使用安全,小巧方便、材料低廉、便于推广,广泛适用于各种医学实验鼠实验操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医学实验器材装置
,具体是一种多功能医用实验鼠实验操作筒装置。
技术介绍
医学动物实验经常需要使用实验鼠作为实验对象,为了使实验动物配合实验操作,常需实验者徒手抓取实验动物,用手抓住实验鼠的双耳后颈部皮肤固定实验鼠以进行灌胃、腹腔注射,进行大鼠尾静脉注射时,需要一人固定大鼠,一人进行操作。虽然目前已经有实验鼠转移网腹腔注射麻醉用的实验鼠筒及实验鼠转移引导装置,解决了实验鼠笼中抓取、转移和腹腔注射的问题,但是对实验鼠灌胃及大鼠尾静脉注射仍需用手抓取固定实验鼠。由于实验人员对实验鼠的恐惧心理,以及可能存在被实验鼠咬伤的风险,给操作造成一定困难,和给实验人员造成身心压力。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一种多功能医用实验鼠实验操作筒装置,使实验鼠灌胃、腹腔注射和大鼠尾静脉注射更方便、安全、易于操作,可以避免实验人员抓取固定实验鼠进行操作,且对于大鼠实验操作可个人独立操作。方便、快捷、安全、节约人力。消除实验人员的恐惧心理,提高实验操作的安全性。且本技术一筒多用,节约材料,使实验时满足多种需求。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本技术装置,包括筒身和底盖,其特征在于筒身顶部为较小圆形开口的顶口,所述筒身的前后壁开有孔洞,筒身的侧壁有突入筒身内的底盖扣,所述筒身的底盖扣与底盖的底盖扣环相契合,底盖中间有圆形的底洞,底洞两侧有圆柱形的转轴。所述底盖扣环与筒身上的底盖扣相契合,底盖扣环比底盖扣略大一点,筒身底盖扣间距比底盖厚度略大一点,底盖可于筒身底盖扣间隙中旋转以固定。所述底洞为大鼠尾巴出处及固定口,使得大鼠尾部充分暴露,使得尾静脉注射更方便、更安全。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多功能医用实验鼠实验操作筒装置筒身结构示意图;图2为底盖结构俯视图;图3为底盖结构正面图。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所示,一种多功能医用实验鼠实验操作筒装置,包括筒身2,所述筒身顶部为较小圆形开口的顶口1,顶口1和筒身2大小依据实验鼠大小制定。所述筒身前后壁可见数个圆形的筒身孔3,筒身2两侧壁有多个突出筒身内的半球形底盖扣4,此底盖扣4大小与图2所示的底盖中的底盖扣环7相匹配,此底盖扣环7比底盖扣4大小略大一点,圆形底盖直径与筒身内径相匹配,使底盖可嵌入筒身。所述底盖5中心有一个比大鼠尾部内径较大一些的圆形底洞8,所述底洞8两侧与底盖扣环7同一直线上有两个圆柱形转轴6。实验时引导实验鼠(可为小鼠、大鼠、豚鼠等)进入圆锥形筒身。实验鼠尾部(主要针对大鼠)穿过底盖上的底洞8,手握底盖转轴使底盖两侧的底盖扣环7扣入筒身内的底盖扣,向上推入使实验鼠固定于筒身内,根据实验鼠大小于底盖扣间隙处旋转转轴使底盖固定于筒身内。实验时,可从顶口处进行实验鼠灌胃,筒身孔3中进行腹腔注射,底洞8外暴露的尾部进行尾静脉注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多功能医用实验鼠实验操作筒装置,包括筒身和底盖,其特征在于筒身顶部为较小圆形开口的顶口,所述筒身的前后壁开有孔洞,筒身的侧壁有突入筒身内的底盖扣,所述筒身的底盖扣与底盖的底盖扣环相契合,底盖中间有圆形的底洞,底洞两侧有圆柱形的转轴。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多功能医用实验鼠实验操作筒装置,包括筒身和底盖,其特征在于筒身顶部为较小圆形开口的顶口,所述筒身的前后壁开有孔洞,筒身的侧壁有突入筒身内的底盖扣,所述筒身的底盖扣与底盖的底盖扣环相契合,底盖中间有圆形的底洞,底洞两侧有圆柱形的转轴。2.如权利要求书...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甘永安刘芳王一青
申请(专利权)人:兰州大学第一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甘肃;6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