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应用了榫卯结构的风电叶片涡流发生器,包括多个翼座,每个翼座包括底座和竖立在底座上的至少一个翼片,多个底座通过榫卯结构依次相连,底座与风电叶片相粘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的涡流发生器,其多个翼座上的多个底座通过榫卯结构依次相连,方便装配时的人工搭接操作,装配效率高,可迅速榫卯搭接为所需任意长度,方便根据不同风机叶片的型号调整翼座间的间距,并可实现不同型号翼座的组装,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实现涡流发生器的小件加工、快捷装配,安装效果好。此外,在制造工厂完成长条涡流发生器的组装成型后,可以在该长条涡流发生器的背面整体贴背胶,形成一个完整的长条涡流发生器,保证一条一撕一贴的安装方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风力发电
,具体是一种应用了榫卯结构的风电叶片涡流发生器。
技术介绍
风电叶片涡流发生器贴合于风机叶片表面,主要是形成立梳状结构,改变气流方向,破坏叶面气流分离层以形成涡流,从而提高升风力、增加风力发电功率。最早出现的常见的风电叶片涡流发生器通常是单片翼座形结构,由一个底座上支起一个或两个竖立的小翼。安装时需根据需要,每隔固定间隔将一个翼座贴在风机叶片表面。该过程需要安装时仔细丈量距离,然后撕掉底座上的背胶离型纸,再贴合上去;或者需要先丈量距离,做好标记,再严格按照标记安装,整个过程要求细致精确。从大量的施工实际情况来看,工人现场施工需花费大量时间仔细丈量距离,且对离型纸一件一撕一贴也费时费力,操作繁琐、效率低。因此产生了第二代涡流发生器,其形状是一长条底座上竖立多个小翼,长度长达1米甚至更长。这样各小翼间的距离由工件制造时便固定下来,不需要现场丈量;另外一条一撕一贴即可完成1米长距离的安装,安装效率比第一代涡流发生器高出数倍,受到现场施工人员欢迎。从制造角度来看,第二代涡流发生器有一个主要的缺点,就是使用金属材料(如不锈钢、铝合金)弯折加工成型,这种金属材质制成的涡流发生器用在叶片表面后有引雷的潜在风险。若采用塑料材料制造第二代的长条形状,因为尺寸很大,注塑的模具费用将大大增加;另外由于工件过长,给注塑工艺也带来很大难度;再有不同的叶片需要的小翼间距也不相同,因此要针对每个叶片型号都开一副涡流发生器模具,综合制造成本非常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应用了榫卯结构的风电叶片涡流发生器,该涡流发生器可实现小件加工、快捷装配,安装效果好、效率高。本技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应用了榫卯结构的风电叶片涡流发生器,包括多个翼座,每个所述的翼座包括底座和竖立在所述的底座上的至少一个翼片,多个所述的底座通过榫卯结构依次相连,所述的底座与风电叶片相粘接,安装后该应用了榫卯结构的风电叶片涡流发生器粘接在风机叶片上,以改善风机叶片上的湍流,提高风机发电效率。本技术的涡流发生器,包括多个翼座,其多个翼座上的多个底座通过榫卯结构依次相连,方便涡流发生器装配时的人工搭接操作,装配效率高,可迅速榫卯搭接为所需任意长度,方便根据不同风机叶片的型号调整翼座间的间距,并可实现不同型号的翼座的组装,因此,本技术可实现涡流发生器的小件加工、快捷装配,安装效果好。此外,在制造工厂完成长条涡流发生器的组装成型后,可以在该长条涡流发生器的背面整体贴背胶,形成一个完整的长条涡流发生器,保证一条一撕一贴的安装方便。本技术涡流发生器可以由各种塑料一体注塑成型,其翼座可以小件化并复用基本零件,实现灵活组合,从而大幅降低注塑模具的尺寸和数量,同时降低注塑工艺的操作难度。每个所述的底座的一侧设置有至少一个榫头和/或至少一个榫槽,每个所述的底座的另一侧设置有至少一个榫槽和/或至少一个榫头,一个所述的底座上的榫头和榫槽与另一个所述的底座上的榫槽和榫头相适配,相邻的两个底座之间通过榫卯结构相连。榫头和榫槽的配合,可增大底座之间的接触面积,确保连接强度和效果。该涡流发生器还包括若干连接片,任意相邻的两个所述的底座之间设置有一片所述的连接片,相邻的两个所述的底座分别通过榫卯结构与所述的连接片相连。设置连接片后,通过翼座和连接片的不同组合,可以组装形成各种所需长度、间距和不同型号、形状的长条涡流发生器,方便实际安装操作。每个所述的底座的一侧设置有至少一个榫头和/或至少一个榫槽,每个所述的底座的另一侧设置有至少一个榫槽和/或至少一个榫头,每片所述的连接片的一侧设置有至少一个榫槽和/或至少一个榫头,每片所述的连接片的另一侧设置有至少一个榫头和/或至少一个榫槽,一个所述的底座上的榫头和榫槽与另一个所述的底座上的榫槽和榫头或者一片所述的连接片上的榫槽和榫头相适配。榫头和榫槽的配合,可增大底座与连接片之间的接触面积,确保连接强度和效果。每片所述的连接片的厚度为该连接片上的榫头厚度的1/5~3倍,在保证榫卯连接强度的同时,可减少连接片的用料,降低成本。每个所述的底座的底部设置有上凹的第一储胶槽和溢胶槽,所述的溢胶槽与所述的第一储胶槽相连通,所述的溢胶槽连接设置在所述的第一储胶槽的尾部,所述的溢胶槽自所述的第一储胶槽的尾部延伸至所述的底座的边缘,每片所述的连接片的底部设置有上凹的第二储胶槽,所述的第一储胶槽和所述的第二储胶槽均用于容纳胶水。设置第一储胶槽和第二储胶槽后,在涡流发生器装配时,向第一储胶槽和第二储胶槽中装入合适剂量的胶水,通过胶水即可将底座和连接片粘贴在风机叶片表面,即使第一储胶槽中的胶水涂抹过多,多余的胶水也可以经溢胶槽流出,不会污染叶片或涡流发生器的其他部位,且由于第一溢胶槽位于储胶槽的尾部,同时也是底座的尾部,而尾部是对涡流发生器的气动性能影响最小的地方,因此第一储胶槽和溢胶槽及第二储胶槽的设置,使涡流发生器在叶片上有效粘接的同时,可确保涡流发生器的使用效果。所述的第一储胶槽的底面面积为所述的底座的底面面积的10~90%,所述的第二储胶槽的底面面积为所述的连接片的底面面积的10~90%,可确保粘接强度。所述的胶水中掺有玻璃珠,所述的玻璃珠的直径分别大于所述的第一储胶槽和所述的第二储胶槽的深度。在胶水中掺入玻璃珠后,由于玻璃珠的直径分别大于第一储胶槽和第二储胶槽的深度,因此,将涡流发生器按压在叶片表面时,在底座和连接片与叶片表面之间均会留有一定空隙,配合第一储胶槽和第二储胶槽,正好可以分别容纳一定量的胶水,减少胶水涂抹过多时,胶水的溢出量,从而进一步减小胶水污染。所述的第一储胶槽和所述的第二储胶槽的深度均为0.1~3.0mm。0.1~3.0mm的储胶槽深度即可满足常规型号涡流发生器的粘接需要,对于其他特殊型号的涡流发生器,可根据实际情况具体选择储胶槽深度。所述的榫头为格肩榫头、燕尾榫头或带有圆弧的榫头,所述的榫槽为格肩榫槽、燕尾榫槽或带有圆弧的榫槽。格肩榫头和燕尾榫头的定位效果好,方便涡流发生器组成部件的一体注塑成型,可降低注塑工艺的难度和成本。带有圆弧的榫头在加工中更容易成型。在实际应用中,也可以采用其他榫卯结构。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优点在于:本技术提供的涡流发生器,包括多个翼座,其多个翼座上的多个底座通过榫卯结构依次相连,方便涡流发生器装配时的人工搭接操作,装配效率高,可迅速榫卯搭接为所需任意长度,方便根据不同风机叶片的型号调整翼座间的间距,并可实现不同型号的翼座的组装,因此,本技术可实现涡流发生器的小件加工、快捷装配,安装效果好。此外,在制造工厂完成长条涡流发生器的组装成型后,可以在该长条涡流发生器的背面整体贴背胶,形成一个完整的长条涡流发生器,保证一条一撕一贴的安装方便。本技术涡流发生器可以由各种塑料一体注塑成型,其翼座可以小件化并复用基本零件,实现灵活组合,从而大幅降低注塑模具的尺寸和数量,同时降低注塑工艺的操作难度。附图说明图1为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应用了榫卯结构的风电叶片涡流发生器,包括多个翼座,每个所述的翼座包括底座和竖立在所述的底座上的至少一个翼片,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的底座通过榫卯结构依次相连,所述的底座与风电叶片相粘接,安装后该应用了榫卯结构的风电叶片涡流发生器粘接在风机叶片上,以改善风机叶片上的湍流,提高风机发电效率。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应用了榫卯结构的风电叶片涡流发生器,包括多个翼座,每个所述的翼座包括底座和竖立在所述的底座上的至少一个翼片,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的底座通过榫卯结构依次相连,所述的底座与风电叶片相粘接,安装后该应用了榫卯结构的风电叶片涡流发生器粘接在风机叶片上,以改善风机叶片上的湍流,提高风机发电效率。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应用了榫卯结构的风电叶片涡流发生器,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的底座的一侧设置有至少一个榫头和/或至少一个榫槽,每个所述的底座的另一侧设置有至少一个榫槽和/或至少一个榫头,一个所述的底座上的榫头和榫槽与另一个所述的底座上的榫槽和榫头相适配,相邻的两个底座之间通过榫卯结构相连。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应用了榫卯结构的风电叶片涡流发生器,其特征在于该涡流发生器还包括若干连接片,任意相邻的两个所述的底座之间设置有一片所述的连接片,相邻的两个所述的底座分别通过榫卯结构与所述的连接片相连。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应用了榫卯结构的风电叶片涡流发生器,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的底座的一侧设置有至少一个榫头和/或至少一个榫槽,每个所述的底座的另一侧设置有至少一个榫槽和/或至少一个榫头,每片所述的连接片的一侧设置有至少一个榫槽和/或至少一个榫头,每片所述的连接片的另一侧设置有至少一个榫头和/或至少一个榫槽,一个所述的底座上的榫头和榫槽与另一个所述的底座上的榫槽和榫头或者一片所述的连接片上的榫槽和榫头相适配。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磊,房亚鹏,
申请(专利权)人:房亚鹏,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