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或In合金溅射靶及其制造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3272680 阅读:32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5-18 22:57
本发明专利技术的In或In合金溅射靶为在由Cu或Cu合金制的垫板或衬管构成的靶支承基体上,通过由In与Cu的合金构成的结合层接合有成为靶主体的In或In合金层的In或In合金溅射靶,所述结合层具有5~100μm的厚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In或In合金溅射靶及其制造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减少Cu向In内部扩散,并提高与由Cu或Cu合金制的垫板、衬管等构成的靶支承基体的接合强度的In或In合金溅射靶及其制造方法。本申请主张基于2013年12月9日在日本申请的专利申请2013-253986号的优先权,并将其内容援用于此。
技术介绍
近年来,具备化合物半导体的薄膜太阳能电池供实际使用,作为该具备化合物半导体的薄膜太阳能电池已知有使用了由Cu-In-Ga-Se四元系合金膜(以下称为CIGS膜)构成的光吸收层的薄膜太阳能电池。作为通过溅射法形成该CIGS膜的方法,提出有如下方法(硒化法):首先,使用In溅射靶并通过溅射法形成In膜,并在该In膜上,使用Cu-Ga二元系合金溅射靶并通过溅射而形成Cu-Ga二元系合金膜,对所获得的In膜及由Cu-Ga二元系合金膜构成的层叠膜在Se气氛中实施热处理而形成Cu-In-Ga-Se四元系合金膜。以往,在制作上述In溅射靶时,已知有如下方法:将形成有外周设置有内浇道的铸模的Cu制垫板载置于加热板上,并对Cu制垫板进行加热,并且向Cu制垫板上投入In铸锭,熔解In铸锭之后,放置冷却、固化,由此制作In溅射靶(例如参考专利文献1)。另外,为了抑制来自Cu垫板的Cu的扩散来减少杂质的含量,开发了一种In溅射靶的制造方法,该In溅射靶的制造方法具有:在Cu或Cu合金制的垫板上形成Ni膜的工序、及在形成于加热的垫板上的Ni膜上熔解In原料,进而将熔解的In原料进行冷却并使其固化,由此制作In溅射靶的工序(例如参考专利文献2)。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公开2010-24474号公报专利文献2:日本专利公开2012-52180号公报然而,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In溅射靶的制造方法中,Cu垫板被加热,并向其铸模内投入作为In原料的In铸锭并熔解In铸锭,因此导致Cu从垫板扩散到已熔解的In中。之后,在将已熔解的In进行冷却并使其固化时,In溅射靶中仍然含有作为杂质的高浓度Cu。而且,这样通过自由扩散而混入的高浓度Cu杂质在溅射靶中的分布非常不均匀。利用含有该高浓度且不均匀地分布的Cu的In溅射靶形成CIGS膜时,存在难以将膜中Cu含量调整为目标量,从而无法获得所希望的CIGS膜特性的问题。另外,上述引用文献2所记载的In溅射靶的制造方法中,能够减少如通过上述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方法而制造的In溅射靶那样来自垫板的Cu扩散至已熔解的In中。然而,追加有在Cu或Cu合金制的垫板上形成Ni膜的工序,因此,在制造In溅射靶时,存在不仅费工夫,还招致成本增加的课题。
技术实现思路
在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抑制Cu从由Cu或Cu合金制的垫板、衬管等构成的靶支承基体(以下有时称为垫板)向In扩散,从而减少In中的杂质的含量,并且该垫板与In的接合强度非常高的In或In合金溅射靶及其制造方法。本专利技术人们为了解决上述课题,进行了各种研究发现,在Cu或Cu合金制的垫板上,通过由包括In与Cu的合金(InCu合金)构成的结合层接合由In或In合金构成的靶主体,由此能够获得提高了靶主体与垫板的接合强度的In或In合金溅射靶。并且,发现通过该InCu合金结合层,能够抑制Cu向In层扩散。而且,研磨Cu或Cu合金制的垫板的表面之后,在其表面上预先形成由包括In和Cu的合金(InCu合金)构成的基底层。研究发现,通过该所形成的InCu合金基底层,在制造In溅射靶时,能够将Cu向成为靶主体的In层中的扩散减少至不影响形成CIGS膜的程度,并且,垫板与In层通过结合层可靠地接合。还发现,根据该制造步骤,即使没有在制作In或In合金溅射靶时会带来成本增加的Ni膜的介入,也能够抑制来自垫板的Cu的扩散,而且,还能获得垫板与In层的充分的接合强度。并且,本专利技术不仅可以适用于使用平板状Cu或Cu合金制的垫板的In或In合金溅射靶,还可以适用于使用圆筒状Cu或Cu合金制的衬管的In或In合金圆筒溅射靶或具有其他类似结构的In或In合金溅射靶。因此,本专利技术是由上述见解而得出的,为解决上述课题而采用了以下构成。(1)一种In或In合金溅射靶,其在由Cu或Cu合金制的垫板或衬管构成的靶支承基体上,通过由In与Cu的合金构成的结合层接合有成为靶主体的In或In合金层,所述In或In合金溅射靶的特征在于,所述结合层具有5~100μm的厚度。(2)根据所述(1)所述的In或In合金溅射靶,其中,In或In合金溅射靶的所述结合层在所述In或In合金层与所述靶支承基体的粘合面中的覆盖率为90%以上。(3)一种In或In合金溅射靶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具备以下工序:研磨由Cu或Cu合金制的垫板或衬管构成的靶支承基体的表面;在所述靶支承基体的表面上形成由In与Cu的合金构成的具有3~50μm厚度的基底层;及在所形成的所述基底层上形成In或In合金熔融体,并且在所述靶支承基体上与成为靶主体In或In合金层接合,所述In或In合金层与所述靶支承基体通过在所述基底层中生成的由In与Cu的合金构成的结合层而接合。(4)一种In或In合金溅射靶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具备以下工序:研磨由Cu或Cu合金制的垫板或衬管构成的靶支承基体的表面;在所述靶支承基体的表面上形成由In与Cu的合金构成的具有3~50μm厚度的基底层;在所形成的所述基底层上形成In或In合金熔融体,并冷却固化而形成成为靶主体的In或In合金层;及对所述In或In合金层进行机械加工,所述In或In合金层与所述靶支承基体通过在所述基底层中生成的由In与Cu的合金构成的结合层而接合。(5)根据所述(3)或(4)所述的制造方法,其中,所述基底层及所述结合层在所述In或In合金层与所述靶支承基体的粘合面中的覆盖率分别为90%以上。(6)根据所述(3)~(5)的任一个所述的制造方法,其中,将所述靶支承基体的表面研磨成0.1~1.0μm的表面粗糙度。如上所述,根据本专利技术所涉及的In或In合金溅射靶,成为靶主体的In或In合金层通过InCu合金结合层接合于由Cu或Cu合金制的垫板或衬管构成的靶支承基体,因此能够使In或In合金溅射靶获得由垫板或衬管构成的靶支承基体与由In或In合金层构成的靶主体的充分的接合强度,在制作靶时的机械加工中,不会发生剥离,减少作为杂质的Cu的扩散。并且,根据专利技术所涉及的In或In合金溅射靶的制造方法,研磨Cu或Cu合金制的垫板的表面之后,在其表面上预先形成由InCu合金构成的基底层,并在该所形成的基底层上熔解In原料,进而将熔解的In进行冷却并使其固化而形成In层或In合金层。因此,在In层或In合金层中,能够将Cu浓度降低至不影响形成CIGS膜的程度,而且,由In或In合金层构成的靶主体与垫板通过InCu合金结合层而接合。因此,即使不存在会带来成本增加的Ni膜的介入,也能够抑制来自垫板的Cu的扩散。附图说明图1是用于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In溅射靶的制造方法的工序的示意图。图2是针对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In溅射靶一具体例,利用电子显微镜拍摄靶截面的图像。图3是针对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In溅射靶一具体例,利用EPMA对溅射靶的截面组织进行测定的各元素的元素分布图像。图4是针对现有例所涉及的In溅射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In或In合金溅射靶及其制造方法

【技术保护点】
一种In或In合金溅射靶,其在由Cu或Cu合金制的垫板或衬管构成的靶支承基体上,通过由In与Cu的合金构成的结合层接合有成为靶主体的In或In合金层,所述In或In合金溅射靶的特征在于,所述结合层具有5~100μm的厚度。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3.12.09 JP 2013-2539861.一种In或In合金溅射靶,其在由Cu或Cu合金制的垫板或衬管构成的靶支承基体上,通过由In与Cu的合金构成的结合层接合有成为靶主体的In或In合金层,所述In或In合金溅射靶的特征在于,所述结合层具有5~100μm的厚度。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In或In合金溅射靶,其中,所述结合层在所述In或In合金层与所述靶支承基体的粘合面中的覆盖率为90%以上。3.一种In或In合金溅射靶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具备以下工序:研磨由Cu或Cu合金制的垫板或衬管构成的靶支承基体的表面;在所述靶支承基体的表面上形成由In与Cu的合金构成的具有3~50μm厚度的基底层;及在所形成的所述基底层上形成In或In合金熔融体,并在所述靶支承基体上通过冷却固化来接合成为靶主体的In或In合金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陆田雄也梅本启太张守斌
申请(专利权)人:三菱综合材料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