赭曲霉毒素A的快速检测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3252021 阅读:59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5-15 15:02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赭曲霉毒素A的快速检测方法,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A)使赭曲霉毒素A核酸适体(Apt)与单链信号探针DNA(ssDNA)杂交,形成杂交链;(B)使该杂交链与待测样品接触,当待测样品中有赭曲霉毒素A存在时,杂交链与赭曲霉毒素A反应释放出单链信号探针ssDNA;(C)利用DNA扩增,使杂交链成双链DNA,然后用外切酶选择性地催化双链DNA水解成单核苷酸,而单链信号探针ssDNA不水解而保留下来;(D)在ssDNA诱导下,铜离子还原生成近红外荧光铜纳米粒子;检测体系荧光强度,从而测定待测样品中的赭曲霉毒素A的含量。该方法具有高灵敏度,操作简单,低成本等特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纳米生物传感以及生物检测领域,具体地说,是提供一种赭曲霉毒素A的快速检测方法及检测试剂盒。
技术介绍
赭曲霉毒素包括7种结构类似的化合物,结构通式:R1=Cl或H;R2=H、CH3或C2H5。其中赭曲霉毒素A(R1=C1,R2=H)毒性最大,在霉变谷物、饲料等最常见。赭曲霉毒素A是曲霉和青霉等真菌产生的,广泛污染小麦、玉米、大麦、燕麦、黑麦、大米和黍类等粮食,也污染花生、蔬菜(豆类)。动物摄入了霉变的饲料后,这种毒素就可能出现在其肉中。人类就会直接或间接地攫入赭曲霉毒素。赭曲霉毒素主要损害肝脏与肾脏,也能引起肠黏膜炎症和坏死,并有致畸作用。因此对赭曲霉毒素A的检测是十分必要的。目前,对赭曲霉毒素A检测方法主要是色谱技术,包括薄层色谱(TLC),气相色谱(GC),高效液相色谱(HPLC),液相色谱-质谱联用(LC-MS)等。近年来,发展了基于核酸适体的真菌毒素新的检测方法。如BiosensorsandBioelectronics57(2014)226-231公开了一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赭曲霉毒素A的快速检测方法,其特征是,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A)使赭曲霉毒素A核酸适体(Apt)和可与赭曲霉毒素A核酸适体杂交的单链信号探针DNA(ssDNA)杂交,形成杂交链;(B)使该杂交链与待测样品作用,当待测样品中有赭曲霉毒素A存在时,杂交链选择性地与赭曲霉毒素A反应释放出单链信号探针ssDNA;(C)为了消除杂交链的干扰,利用DNA扩增,使杂交链成双链DNA,然后用外切酶,选择性地将双链DNA水解成单核苷酸,留下单链信号探针ssDNA;(D)利用赭曲霉毒素A核酸适体‑赭曲霉毒素A结合体不能诱导铜离子还原生成近红外荧光的铜纳米粒子,只有单链信号探针ssDNA能够诱导铜离子还原成近红...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赭曲霉毒素A的快速检测方法,其特征是,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A)使赭曲霉毒素A核酸适体(Apt)和可与赭曲霉毒素A核酸适体杂交的单链信号探针
DNA(ssDNA)杂交,形成杂交链;
(B)使该杂交链与待测样品作用,当待测样品中有赭曲霉毒素A存在时,杂交链选择性
地与赭曲霉毒素A反应释放出单链信号探针ssDNA;
(C)为了消除杂交链的干扰,利用DNA扩增,使杂交链成双链DNA,然后用外切酶,选择性
地将双链DNA水解成单核苷酸,留下单链信号探针ssDNA;
(D)利用赭曲霉毒素A核酸适体-赭曲霉毒素A结合体不能诱导铜离子还原生成近红外
荧光的铜纳米粒子,只有单链信号探针ssDNA能够诱导铜离子还原成近红外荧光铜纳米粒
子,检测体系的荧光强度,从而测定待测样品中的赭曲霉毒素A的含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赭曲霉毒素A的检测方法,其特征是,所述赭曲霉毒素A核酸适
体为5’-GATCGGGTGTGGGTGGCGTAAAGGGAGCATCGGACAC-3’。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赭曲霉毒素A的检测方法,其特征是,所述的单链信号探针
ssDNA为5’-TTTTTTTTTTTTTTTTTTTTTTTTTTTTTTTTTTTTTTTTTTTTTTTTTTTGTGTCCCATGCTCC-
3’。
4.一种赭曲霉毒素A的快速检测方法,还提供检测赭曲霉毒素A的试剂盒,...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曾云龙刘婷黄昊文徐合意邓克勤易守军唐春然
申请(专利权)人:湖南科技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南;4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