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合理控制车位分配及车位占用空间的地下车库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3245278 阅读:79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5-15 09:3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合理控制车位分配及车位占用空间的地下车库,包括主楼地下室和位于主楼地下室外侧的外部地下车库区,外部地下车库区设置第一行车道区、第二行车道区、小型车辆停车区、中型车辆停车区和大型车辆停车区,第一行车道区和第二行车道区之间设置中型车辆停车区和大型车辆停车区,主楼地下室设置为上层空间和下层空间,上层空间设置储藏室,下层空间设置子母停车区或设备区,主楼地下室和外部地下车库区接壤处设置自走式停车区,外部地下车库区和下层空间设置车位动态分配计算系统。本发明专利技术将车库进行合理分区,减少车辆占地面积,有效控制车库柱网尺寸,解决了现有立体车库无法实现空闲车位动态分配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建筑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合理控制车位分配及车位占用空间的地下车库
技术介绍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飞速发展以及城市现代化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的汽车保有量也大幅提升,但是我国停车场建设步伐远远滞后于车辆的增长速度,大中型城市的停车难问题已逐渐成为影响和制约城市建设以及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传统的地面和地下停车场需要占用大量宝贵的土地资源,并且容纳的车辆有限,无法有效解决越来越严重的停车难问题,而先进的立体停车库,集机械、电子、液压、光学、磁控和计算机等多种技术于一体,实现了平面停车向空间立体的扩展,具有节约空间、容纳车辆数目多、自动化操控、安全可靠、建设成本低、配置灵活等优点,已成为目前国内外车库发展的必然趋势。机械式立体停车库在具有上述优点的同时,也不可避免的存在一些缺点,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其大范围推广和应用:第一、造价偏高,除了建筑和设备的投资费用,还需要维护的投入,以保障设备的安全、持久地运行;第二、进出车时间长,虽然各种类别的机械停车设备对单车最大进(出)时间一般控制在2分钟以内,但由于单套设备往往只有一套执行机构,不允许多辆车同时出入库,如果面临高峰期,势必会出现等候现象;第三、车库动态分配系统不完善,导致存取车不方便,严重时还会出现车辆损毁的情况;第四、车库柱网尺寸以及柱间距离无法确定,对车辆布置以及车库空间安排产生很大的影响。申请号为“201310715911.8”,名称为“立体车库和立体车库的控制方法”的专利技术专利申请公开了一种新型的立体车库解决方案。该立体车库至少包括两层,第二层及其以上各层作为车库,设置存放车辆的库车位,每一层的各库车位都并列布置;车辆通过垂直起落的升降机提升或者降落,升降机上设置有用于停放车辆的吊箱,吊箱上设置有至少与每一层的部分库车位的位置相对应的并列布置的吊箱车位,升降机吊箱把车辆提升到各层库车位的位置时可把车辆径直开进库车位;底层作为行车通道,设置车辆开进或者开出升降机吊箱车位的通道。该方案不需要复杂的自动取放车机械系统,而是通过司机自己的操作实现存放车辆和取车动作,布置巧妙,能实现较多车辆的集中、迅速出入库。但是该专利技术专利不能够实现空闲车位的动态分配,而是需要集中操作,而且无法确定柱网尺寸和柱间距离,降低了车辆的存取效率和车库空间利用率。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合理控制车位分配及车位占用空间的地下车库,将车库进行合理分区,减少车辆占地面积,有效控制车库柱网尺寸,解决了现有立体车库无法实现空闲车位动态分配的问题。为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合理控制车位分配及车位占用空间的地下车库,包括主楼地下室和位于主楼地下室外侧的外部地下车库区,所述外部地下车库区设置第一行车道区、第二行车道区、小型车辆停车区、中型车辆停车区和大型车辆停车区,所述第一行车道区和第二行车道区之间设置中型车辆停车区和大型车辆停车区,所述主楼地下室设置为上层空间和下层空间,所述上层空间设置储藏室,所述下层空间设置子母停车区和设备区,所述主楼地下室和外部地下车库区接壤处设置自走式停车区,所述外部地下车库区和下层空间设置车位动态分配计算系统。优选的,所述车位动态分配计算系统包括监控管理系统和现场控制系统,所述监控管理系统包括控制单元、存储单元、查询单元、参数设置单元、运行控制单元、实时监控单元和报警单元,所述控制单元分别与存储单元、查询单元、参数设置单元、运行控制单元、实时监控单元和报警单元电连接;所述现场控制系统包括控制器、限位模块、车位检测装置和手动控制模块,所述控制器分别与限位模块、车位检测装置和手动控制模块电连接,所述控制器与控制单元电连接。优选的,所述查询单元包括人机交互设备、读卡器和身份识别卡,所述读卡器的信号输出端与人机交互设备的信号输入端连接,所述读卡器通过非接触方式对身份识别卡进行识别。优选的,所述车位检测装置包括重量传感器和光电传感器,所述重量传感器和光电传感器的输出端均与所述控制器电连接。优选的,所述控制单元采用工控机,所述控制器采用西门子S7-300PLC。优选的,所述身份识别卡采用RFID卡。优选的,所述人机交互设备采用触摸屏。优选的,所述外部地下车库区采用诱导通风系统。优选的,所述外部地下车库区设置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和自动灭火系统,所述自动灭火系统采用闭式泡沫-喷淋系统,所述闭式泡沫-喷淋系统采用快速响应喷头。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1.本专利技术结合“主通道+次通道”的分级组织概念将车库进行分区,以构建层次分明、功能明确、顺畅便捷的车库体系,垂直停车的方式不仅使车库平面规整有序,车辆流线简明直观,还能最大限度地节省停车占地面积,跟据不同的分区,结合车位动态分配计算系统定出适合各自分区的柱网尺寸以及柱间距离,使得车库布局达到合理完善,主楼地下室和外部地下车库区接壤处也设置停车区,充分利用车库难以利用的空间,使空间利用更加紧凑,相同的空间有效增加了停车数量。2.本专利技术按照“人车分离、进出分离”的组织原则设置车位动态分配计算系统,可以实时监测车位的变化,配合控制单元和现场控制系统实现车位的动态分配,并且本专利技术还具有查询单元,查询单元包括人机交互设备、读卡器和身份识别卡,人机交互设备采用触摸屏,可以实现便捷、友好的人机交互,车主可以通过操作触摸屏查看是否有空闲车位以及空闲车位的具体位置,配合读卡器和身份识别卡,车主可以实现快捷、方便的存取车。3.本专利技术具有监控管理系统,可以实现存取车全过程的实时监控,一旦存车过程中出现危险情况可以实时进行报警和手动应急操作,必要时实现系统全部停车,避免车辆损坏和人员伤亡的情况发生。4.本专利技术车库设置有限位模块,可以将不同停车区柱网尺寸和柱间距离进行合理设定,从而将车库进行合理规划并合理利用车库空间,车库还具有车位检测装置,车位检测装置包括重量传感器和光电传感器,根据重量传感器和光电传感器的协同作用,可以实时、可靠地检测车位是否有车辆停放,为车位动态分配提供依据。【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地下室及车库平面示意图; 图2为本专利技术地下室及车库剖面示意图; 图3为本专利技术车位动态分配计算系统的结构框图; 图4为本专利技术存车过程的流程图; 图5为本专利技术取车过程的流程图; 其中,1-第一行车道区,2-第二行车道区,3-小型车辆停车区,4-中型车辆停车区,5-大型车辆停车区,6-子母停车区,7-自走式停车区,8-储藏室,9-出地面风井,10-风管,11-桥架,12-消防喷淋管,13-框架梁,14-监控管理系统,15-查询单元,16-存储单元,17-控制单元,18-报警单元,19-参数设置单元,20-运行控制单元,21-实时监控单元,22-现场控制系统,23-光电传感器,24-重量传感器,25-手动控制模块,26-限位模块和27-控制器。【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描述。如图1和2所示,一种合理控制车位分配及车位占用空间的地下车库,包括主楼地下室和位于主楼地下室外侧的外部地下车库区,外部地下车库区设置第一行车道区1、第二行车道区2、小型车辆停车区3、中型车辆停车区4和大型车辆停车区5,第一行车道区和第二行车道区之间设置中型车辆停车区和大型车辆停车区,结合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一种合理控制车位分配及车位占用空间的地下车库

【技术保护点】
一种合理控制车位分配及车位占用空间的地下车库,其特征在于:包括主楼地下室和位于主楼地下室外侧的外部地下车库区,所述外部地下车库区设置第一行车道区、第二行车道区、小型车辆停车区、中型车辆停车区和大型车辆停车区,所述第一行车道区和第二行车道区之间设置中型车辆停车区和大型车辆停车区,所述主楼地下室设置为上层空间和下层空间,所述上层空间设置储藏室,所述下层空间设置子母停车区和设备区,所述主楼地下室和外部地下车库区接壤处设置自走式停车区,所述外部地下车库区和下层空间设置车位动态分配计算系统。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袁凌翔刘保玲赵晶晶席文涛苏晓刚马凌云鲁云风
申请(专利权)人:南阳师范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