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变形工装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3241109 阅读:39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5-15 02:3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反变形工装。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工装由上至下,依次设有支撑板1、调节杆2、调节管套3、底座4。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工装针对现有施工工法存在的问题,提供了一种安全快捷、使用轻便、可循环使用、高效的施工方法,降低成本的同时有效提高施工质量及工作效率。使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工装可代替过去通过背槽钢或扶强材等反变形处理工序,同时避免了槽钢或扶强材使用后,需要铆工进行切割及打磨处理等后续工作。整个施工过程由过去多人配合作业转变为单人作业,工作效率得到大幅提升,且该工装可循环利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反变形工装
技术介绍
船舶工业、钢结构、桥梁等行业的拼板、焊接等施工领域。拼板作业过程中,施工的平整度直接影响了产品质量和施工效率,出现问题则会导致产品建造返修,甚至报废,使建造成本大幅增加。因此板缝装配、焊接环节尤其重要。现有施工方法是在板缝装配时,在对接缝处采用加背槽钢或扶强材等做反变形处理。这样,需要多人配合施工,还会增加后续的工作量,且焊后板缝仍有凹陷变形,需耗费大量人力、物力进行修整,降低了施工效率,导致生产成本增加。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解决现有拼板作业过程中反变形处理过程耗费人力、物力,施工效率低,生产成本高等问题。为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反变形工装,包括U型支撑板,所述支撑板下部设置有连接套管;调节杆固定于所述支撑板下方;所述调节杆顶端设置有连接柱,沿所述连接柱圆周方向设置有定位槽;所述连接柱套接于所述连接套管内,并由穿设于所述连接套管管壁的定位销卡固;所述调节杆下部设置有外螺纹杆;调节管套上部配合所述调节杆外螺纹杆设置有内螺纹套管,所述调节管套螺纹固定于所述调节杆下方;所述调节管套底部设置有滑动插片;长方形底座顶面沿长轴方向设置有滑道,调节管套底部的滑动插片滑动固定于所述底座滑道内;所述底座底面两端设置有L形底座支架。优选方式下,所述底座为两条平行设置的方管,所述方管中间留有用作滑槽的缝隙,方管顶面两端设置有挡板。优选方式下,所述L形底座支架的底板穿设有紧固螺栓;用于将底座固定在型材上。最优方式下,所述紧固螺栓为蝶形螺栓。优选方式下,所述调节杆上部、连接柱下方设置有转动孔,便于调整工装支撑板高度。最优方式下,所述调节杆上部设置的转动孔为两个轴向垂直的通孔。优选方式下,所述调节管套上部的内螺纹套管与底部的滑动插片通过连接片焊接固定。本专利技术工装针对现有施工工法存在的问题,提供了一种安全快捷、使用轻便、可循环使用、高效的施工方法,降低成本的同时有效提高施工质量及工作效率。使用本专利技术工装可代替过去通过背槽钢或扶强材等反变形处理工序,同时避免了槽钢或扶强材使用后,需要铆工进行切割及打磨处理等后续工作。整个施工过程由过去多人配合作业转变为单人作业,工作效率得到大幅提升,且本专利技术工装可循环利用。【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反变形工装的支撑板结构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反变形工装的调节杆结构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反变形工装的调节管套结构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反变形工装的底座的主视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反变形工装的底座的俯视图;图6是本专利技术反变形工装的组装示意图。图中,I是支撑板,11是连接套管,12是定位销;2是调节杆,21是转动孔,22是连接柱;3是调节管套,31是内螺纹套管,32是滑动插片,33是连接片;4是底座,41是底座滑道,42是挡板,43是底座支架,44是紧固螺栓。【具体实施方式】本专利技术公开一种反变形工装,图1?5为本专利技术各零件的结构图,图6是本专利技术组装示意图。由图6可知本专利技术由上至下,依次设有支撑板1、调节杆2、调节管套3、底座4。结合图1?5,本专利技术各零件的结构图,本专利技术反变形工装的具体结构如下:支撑板I上部为U型板,下部为连接套管11,连接套管11侧壁穿设的定位销12卡固调节杆2上方的连接柱22。调节杆2中部设置有两个轴线垂直的转动孔21,下部是外螺纹杆。调节管套3上部是内螺纹套管31,内螺纹套管31旋套在调节杆2的外螺纹杆上;内螺纹套管31下方焊接在连接片33上,连接片33底面焊接滑动插片32。底座4主体为两条方管平行设置,方管中间留有缝隙,作为底座滑道41,调节管套3底部的滑动插片32可在底座滑道41内直线滑动;为防止滑动插片32滑出底座,方管两端焊接有挡板42。底座4底面两端设置有两个L形底座支架43,所述L形底座支架的底板穿设有紧固螺栓44;用于将方管4固定在型材上。本专利技术反变形工装的使用举例。先将底座4放置在T型材的面板上,通过紧固螺栓44将底座4锁紧固定;由下至上依次安装调节管套3、调节杆2、支撑板I。移动调节管套3,调整位置,使调节杆2在焊缝的下端;旋转支撑板1,使U型板的开口对准板缝。旋转调节杆2到适当高度,使U型板支撑起待焊接的两张板材边缘。当作业板缝达到反变形要求时,进行焊接作业。焊接结束后撤除该工装即可。以上所述,仅为本专利技术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
的技术人员在本专利技术披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及其专利技术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主权项】1.一种反变形工装,其特征在于,包括U型支撑板(I),所述支撑板(I)下部设置有连接套管(11); 调节杆(2)固定于所述支撑板(I)下方;所述调节杆(2)顶端设置有连接柱(22),沿所述连接柱(22)圆周方向设置有定位槽;所述连接柱(22)套接于所述连接套管(11)内,并由穿设于所述连接套管(11)管壁的定位销(12)卡固; 所述调节杆(2)下部设置有外螺纹杆; 调节管套(3)上部配合所述调节杆(2)外螺纹杆设置有内螺纹套管(31),所述调节管套(3)螺纹固定于所述调节杆(2)下方; 所述调节管套(3)底部设置有滑动插片(32); 长方形底座(4)顶面沿长轴方向设置有滑道(41),调节管套(3)底部的滑动插片(32)滑动固定于所述底座滑道(41)内; 所述底座(4)底面两端设置有L形底座支架(43)。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反变形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4)为两条平行设置的方管,所述方管中间留有用作滑道(41)的缝隙,方管顶面两端设置有挡板(42)。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反变形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L形底座支架(43)的底板穿设有紧固螺栓(44)。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反变形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紧固螺栓(44)为蝶形螺栓。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反变形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杆(2)上部、连接柱(22)下方设置有转动孔(21)。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反变形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杆(2)上部设置的转动孔(21)为两个轴向垂直的通孔。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反变形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管套(3)上部的内螺纹套管(31)与底部的滑动插片(32)通过连接片(33)焊接固定。【专利摘要】本技术涉及一种反变形工装。本技术工装由上至下,依次设有支撑板1、调节杆2、调节管套3、底座4。本技术工装针对现有施工工法存在的问题,提供了一种安全快捷、使用轻便、可循环使用、高效的施工方法,降低成本的同时有效提高施工质量及工作效率。使用本技术工装可代替过去通过背槽钢或扶强材等反变形处理工序,同时避免了槽钢或扶强材使用后,需要铆工进行切割及打磨处理等后续工作。整个施工过程由过去多人配合作业转变为单人作业,工作效率得到大幅提升,且该工装可循环利用。【IPC分类】B23K37/00, B23K37/04【公开号】CN205200894【申请号】CN201520877471【专利技术人】卢斌, 初正武, 王常涛, 王振兴, 阮庆海, 杜靖 【申请人】大连船舶重工集团有限公司【公开日】2016年5月4日【申请日】2015年11月5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反变形工装,其特征在于,包括U型支撑板(1),所述支撑板(1)下部设置有连接套管(11);调节杆(2)固定于所述支撑板(1)下方;所述调节杆(2)顶端设置有连接柱(22),沿所述连接柱(22)圆周方向设置有定位槽;所述连接柱(22)套接于所述连接套管(11)内,并由穿设于所述连接套管(11)管壁的定位销(12)卡固;所述调节杆(2)下部设置有外螺纹杆;调节管套(3)上部配合所述调节杆(2)外螺纹杆设置有内螺纹套管(31),所述调节管套(3)螺纹固定于所述调节杆(2)下方;所述调节管套(3)底部设置有滑动插片(32);长方形底座(4)顶面沿长轴方向设置有滑道(41),调节管套(3)底部的滑动插片(32)滑动固定于所述底座滑道(41)内;所述底座(4)底面两端设置有L形底座支架(43)。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卢斌初正武王常涛王振兴阮庆海杜靖
申请(专利权)人:大连船舶重工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辽宁;2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