翅片总成长U型管自动插管系统插管单元的插管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3238637 阅读:77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5-15 00:5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翅片总成长U型管自动插管系统插管单元的插管装置,是采用U型管竖直插接结构的翅片总成长U型管自动插管系统的一部分,设置在支撑框架(1)的上层顶部、支撑平台(82)的正上方,包括U型管加压机械手(841)和坐标控制伸缩机构;U型管加压机械手下部设置有张合控制机构,多件U型管加压机械手与翅片组上对应长U型管的多对插管孔位置对应;坐标控制伸缩机构竖直设置、固定安装在支撑框架上。由于采用U型管加压机械手夹持长U型管U型端竖直下移穿入U型管随行工装中将长U型管自U型管随行工装中推出,配合导向针推移装置同步下移可以保证U型管顺利插入翅片组中,特别适用于数字化两器工厂的长U型管插管工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插管装置,具体是一种适用于空调器的散热器、冷凝器翅片总成长U型管插管工序的翅片总成长U型管自动插管系统插管单元的插管装置,属于空调器制造

技术介绍
通常在需要进行热传递的换热装置表面通过增加导热性较强的金属片,增大换热装置的换热表面积,提高换热效率,具有此功能的金属片称之为翅片。空调器中有两个主要换热器,即散热器和冷凝器,这两大换热器的一侧工作介质是制冷剂,另一侧是空气,为了强化换热器的传热,一般在空气侧采取紧凑布置换热面积,空调器大多采用紧凑管翅式换热器。紧凑管翅式换热器的翅片上一般设有多个能与铜管外径配合的安装孔,制作过程一般是先将翅片冲压成型,然后将长U型铜管并排穿入多个翅片上的安装孔,最后在长U型铜管的开口端进行胀管,长U型铜管内部烘干后再插接并焊接小U型铜管将各个长U型铜管依次连通,即将全部长U型铜管连通成一个通道。目前空调器制造商在散热器和冷凝器的翅片总成长U型管插管工序上依然大量采用人工作业,即人工将长U型铜管一个一个插入码垛整齐的翅片中,完成人工插长U型管后的翅片总成再进入下道小U型管插管工序。现有技术中出现有自动插长U型管的插管系统,通常是水平插接并排的水平或竖直方向码放的长U型管。这种人工插管和现有的自动插管的生产方式还存在以下缺陷:1.由于采用人工进行插管操作,因此操作人员责任心、情绪等人为因素对生产进度的影响较大,且由于前道冲压翅片工序和铜管折弯工序均是通过机械操作,效率较高,因此为满足后续的胀管工序的正常进行,往往需要设置多人同时进行人工插长U型管工序,操作人员劳动强度大、效率低,且往往会因人员安排不合理造成前道工序积累太多的产出、后道工序停工待料的情况,设备自动化程度低,设备利用率低,产能不能保证;2.由于插管工序采用人工操作,因此对操作人员的技能及熟练程度要求较高,多个操作人员的操作熟练程度参差不齐也在不同程度上影响生产进度,且易造成产品质量不稳定;3.现有的自动插管系统是水平插接横置的、并排设置的水平放置或竖直放置的长U型管,由于长U型管通常较长,横置长U型管的插接方法通常会因长U型管自身重力因素或摆放因素的影响无法保证绝对准确插入翅片组的插接孔中,通常会造成插管过程中翅片组与长U型管发生摩擦,甚至损坏翅片;且翅片抓取单元、U型管抓取单元和插管单元通常是按照顺序工作的,互相之间有工作干涉、不能同时工作,需要完成一个工作流之后再次进行下一工作流,工作不能穿插进行,进而造成插管效率不高。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采用竖直插管方式的翅片总成长U型管自动插管系统插管单元的插管装置,能够实现自动化操作,降低人为因素对生产进度的影响,生产效率高,同时可以保证插管工序的产品质量。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翅片总成长U型管自动插管系统插管单元的插管装置设置在支撑框架的上层顶部、支撑平台的正上方,包括U型管加压机械手和坐标控制伸缩机构;所述的U型管加压机械手下部设置有张合控制机构,U型管加压机械手的顶端与所述的坐标控制伸缩机构的伸缩端连接,U型管加压机械手设置为多个、数量与产品要求需插管的长U型管的数量相同,多个U型管加压机械手竖直设置、水平排列,多件U型管加压机械手之间的中心距尺寸与翅片组上对应长U型管的多对插管孔之间的中心距尺寸相同且位置对应;所述的坐标控制伸缩机构竖直设置、固定安装在支撑框架上并与翅片总成长U型管自动插管系统的工业控制计算机电连接。作为本技术的实施方式,所述的U型管加压机械手包括基体、定位指和夹取指;基体的顶端连接坐标控制伸缩机构的伸缩端;定位指的顶端固定连接于基体的底端,其底端面设有与长U型管的U型端管外径及U形弧度尺寸配合的弧形凹槽I ;夹取指顶端铰接连接于基体,其底端呈钩状,底端内侧面设有与长U型管的U型端管外径及U形内档的U形弧度尺寸配合的弧形凹槽II,夹取指合毕状态时夹取指的弧形凹槽II和定位指的弧形凹槽I共同围成容纳长U型管U型端的空间;所述的张合控制结构安装在基体上,其伸缩端铰接连接在夹取指上。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方案,所述的定位指的前端面至其弧形凹槽I的弧面圆心之间的水平距离不超过长U型管的半径,所述的夹取指设置于定位指的后方。作为本技术的优选方案,所述的张合控制结构是气缸,气缸通过气动阀组与翅片总成自动插管系统电控单元的工业控制计算机电连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翅片总成长U型管自动插管系统插管单元的插管装置是采用U型管竖直插接结构的翅片总成长U型管自动插管系统的一部分,通过翅片总成长U型管自动插管系统的工业控制计算机的全自动控制可实现自动化插管,因此设备自动化程度高、插管效率较高,可完全避免人工插管的操作人员劳动强度大、效率低、人员设置不合理、对操作人员的技能及熟练程度要求较高等问题;由于本翅片总成长U型管自动插管系统插管单元的插管装置设置在支撑框架的上层顶部、支撑平台的正上方,因此可避免与其他工作单元的工作干涉、保证工作互不干扰,且可以与其他工作单元同时工作;由于采用U型管加压机械手夹持长U型管U型端竖直下移穿入U型管随行工装中将长U型管自U型管随行工装中推出,配合导向针推移装置同步下移可以保证U型管顺利插入翅片组中,特别适用于数字化两器工厂的长U型管插管工序。【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安装在翅片总成长U型管自动插管系统中的前视轴测示图;图2是本技术安装在翅片总成长U型管自动插管系统中的后视轴测示图;图3是本技术安装在翅片总成长U型管自动插管系统中的俯视图;图4是图3的底视图。图5是本技术U型管加压机械手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支撑框架,2、翅片总成随行工装转位工作单元,21、翅片总成随行工装旋转工作台,211、翅片总成随行工装旋转前工作面,212、翅片总成随行工装旋转后工作面,213、定位针伸缩装置,3、翅片总成抓取码放单元,31、翅片组托架,32、翅片总成托架,33、翅片组抓取码放机械手,34、翅片总成抓取码放机械手,4、翅片总成随行工装单元,41、翅片总成随行工装道轨,42、翅片总成随行工装,43、翅片总成随行工装推拉装置,5、U型管随行工装转位工作单元,51、U型管随行工装旋转工作台,511、U型管随行工装旋转前工作面,512、U型管随行工装旋转后工作面,6、U型管抓取单元,61、U型管托架,62、U型管抓取装置,621、U型管抓取机械手,7、U型管随行工装单元,71、U型管随行工装道轨,72、U型管随行工装,721、U型管导向块,722,U型管定位卡,73,U型管随行工装抓取推动装置,731、U型管随行工装抓取码放机械手,8、插管单元,81、翅片总成随行工装平移抓取装置,811、定位卡板,812、坐标控制平移机构,82、支撑平台,83、导向针推移装置,831、导向针,832、导向针导向伸缩驱动机构当前第1页1 2 3 4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翅片总成长U型管自动插管系统插管单元的插管装置,其特征在于,本翅片总成长U型管自动插管系统插管单元的插管装置(84)设置在支撑框架(1)的上层顶部、支撑平台(82)的正上方,包括U型管加压机械手(841)和坐标控制伸缩机构;所述的U型管加压机械手(841)下部设置有张合控制机构,U型管加压机械手(841)的顶端与所述的坐标控制伸缩机构的伸缩端连接,U型管加压机械手(841)设置为多个、数量与产品要求需插管的长U型管的数量相同,多个U型管加压机械手(841)竖直设置、水平排列,多件U型管加压机械手(841)之间的中心距尺寸与翅片组上对应长U型管的多对插管孔之间的中心距尺寸相同且位置对应;所述的坐标控制伸缩机构竖直设置、固定安装在支撑框架(1)上并与翅片总成长U型管自动插管系统的工业控制计算机电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郝新浦
申请(专利权)人:徐州德坤电气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