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减阻表面的制造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323843 阅读:19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微纳制造技术领域,涉及一种减阻表面的制造方法。在硅、二氧化硅基片、工程塑料基片或者金属基片表面上设计、制作出交错排列的微米级结构阵列,以紫外压印光刻技术为转移手段,模板可重复使用;以氟化工艺作为表面处理手段,得到具有减阻功能的微结构基片,该基片微结构表面的表面能极低。可用于微机电系统器件表面,能减小微尺度下的表面摩擦、磨损及粘附失效;用于运输管道和微流器件表面,能降低流体在微通道中的沿程压力损失,减小流体的流动阻力,增大流速;用于航空、航天、航海、交通运输等领域中,能减小能耗,节省能源。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技术保护点】
一种减阻表面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按下列步骤进行: 1)制备压印模版,采用湿法刻蚀或者激光加工在模版上得到预先设计的微结构图案,微结构图案呈交错排列的微米阵列,各微柱或凹坑的长、宽为3~130μm,高度为8~100μm,微柱或凹坑之 间的间距为6~260μm; 2)在基片表面上均匀涂铺一层液态高分子聚合物阻蚀胶,采用粘度为50~150cp的阻蚀胶,低速时转速为600~800rpm,时间10~15s,然后逐渐升高转速至8000rpm,时间为35~45s,胶层厚度为5 μm~60μm,待其自由流平; 3)将模版压入阻蚀胶层,通过紫外光曝光使阻蚀胶发生聚合反应硬化成型,固化时间10~20s; 4)释放压力并将模版脱离基片; 5)对基片进行反应离子刻蚀并除去残留的阻蚀胶,在基片上即可得到与模 版上微结构等比例的图案,该表面上微结构的长×宽为3×3μm~130×130μm,高度为8~100μm,微柱之间的间距为2μm~260μm; 6)在干燥箱中对带有微结构图形的基片表面进行氟化处理,获得低表面能氟自组装单分子层,即具有减阻 表面的微结构基片。...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莉丁玉成郝秀清何仲赟宗学文卢秉恒
申请(专利权)人:西安交通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87[中国|西安]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