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油底壳加工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3212533 阅读:44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5-12 18:0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油底壳加工装置,包括底座,底座两端分别固定有中心安装有回转轴的回转台,回转轴之间固定有基准底板,基准底板上设置有若干与油底壳的底孔相对应的通孔,基准底板上固定安装有用于油底壳定位的第一定位装置和用于将定位在第一定位装置上的油底壳夹紧的夹紧装置,第一定位装置与夹紧装置对应设置,夹紧装置包括气缸、压板和支撑板,气缸固定在基准底板上,压板铰接在气缸的活塞杆上端,支撑板上端可转动地安装于压板上,下端可转动地安装于气缸的缸体上。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所述的油底壳加工装置夹持牢固,加工精度高,通过一次装夹即可完成正面、内腔以及背面的加工,操作简单,提高了工作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汽车零部件加工领域,尤其是一种油底壳加工装置
技术介绍
油底壳是安装在发动机下部用来密封发动机以及回收发动机中泄漏的润滑油,并将收集的润滑油送回输油栗零部件。目前,油底壳一般采用将金属材料压铸的加工方法制造而成,由于利用压铸工艺制造而成的油底壳内部的定位孔以及内腔孔等结构无法进行精加工,需要将压铸完成的油底壳置于加工装置上进行内部加工。现有技术中油底壳加工工艺通常分为两个工序,第一道序工是正面加工,如图1所示,是将压铸完成的油底壳101通过定位销201和锁紧螺丝301固定在支撑底板401上的定位基准板501中进行连接孔和内腔的加工;第二道工序是背面加工,如图2所示,是将油底壳101通过定位销201和夹紧装置601固定在定位基准板501上进行油底壳101背面的加工。传统的加工装置不能一次完成加工,需要人工翻转和定位,工作效率低,同时,由于在加紧过程和加工过程中夹紧装置容易松动,加工精度降低,造成残次品大量产生,大大增加了生产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技术旨在提出一种油底壳加工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油底壳在加工过程中需要人工翻转且压紧装置容易松动造成加工精度下降的技术问题。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种油底壳加工装置,包括底座,所述底座两端分别固定有中心安装有回转轴的回转台,所述回转轴之间固定有基准底板,所述基准底板上设置有若干与油底壳的底孔相对应的通孔,所述基准底板上固定安装有用于油底壳定位的第一定位装置和用于将定位在第一定位装置上的油底壳夹紧的夹紧装置,所述第一定位装置与夹紧装置对应设置,所述夹紧装置包括气缸、压板和支撑板,所述气缸固定在基准底板上,所述压板铰接在气缸的活塞杆上端,所述支撑板上端可转动地安装于压板上,下端可转动地安装于气缸的缸体上。进一步的,所述气缸的活塞杆上端设置有通孔,通孔内设置有圆柱销,所述压板与活塞杆通过圆柱销转动连接,所述支撑板分别通过圆柱销与压板和气缸的缸体转动连接。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定位装置设置在夹紧装置朝向油底壳的内侧,且第一定位装置的高度较气缸的缸体高度大并与油底壳的边缘底面相抵触。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定位装置为与油底壳的边缘形状相对应的柱体,所述柱体垂直固定在基准底板上。进一步的,所述基准底板上还垂直固定有第二定位装置,所述第二定位装置为圆柱体,顶部与油底壳的直角边缘底面相抵触。进一步的,所述夹紧装置和第一定位装置设置为五组,分别设置在油底壳的边缘。相对于现有技术,本技术所述的油底壳加工装置具有以下优势:(I)该加工装置采用回转轴,在加工过程中完全实现工件自动回转180°,无需人工操作,从而使油底壳的加工质量更有保证,使工作效率得到了的提升;(2)该加工装置采用多个气缸压紧装置对油底壳进行压紧固定,从而使工件装夹方便、快捷,整体受力更均匀;(3)该加工装置采用几个受力点对油底壳进行定位,而不是对油底壳整个底面进行定位,这样装夹方式不仅减少了零件的装配,也保证了加工精度。【附图说明】图1为现有技术中油底壳加工装置正面加工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现有技术中油底壳加工装置反面加工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所述的油底壳加工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所述的油底壳加工装置中夹紧装置未工作时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所述的油底壳加工装置中夹紧装置工作时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现有技术中:101-油底壳,201-定位销,301-锁紧螺丝,401-支撑底板,501-定位基准板,601-夹紧装置。本技术中:1-油底壳,2-底座,3-回转台,4-回转轴,5-基准底板,6_夹紧装置,61-气缸,62-压板,63-支撑板,64-活塞杆,65-圆柱销,7-第一定位装置,8-第二定位装置。【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技术。如图3所示,一种油底壳加工装置,包括底座2,底座2两端分别固定有中心安装有回转轴4的回转台3,回转轴4之间固定有基准底板5,基准底板5上设置有若干与油底壳I的底孔相对应的通孔,基准底板5上固定安装有用于油底壳I定位的第一定位装置7和用于将定位在第一定位装置7上的油底壳I夹紧的夹紧装置6,第一定位装置7与夹紧装置6对应设置。夹紧装置6包括气缸61、压板62和支撑板63,气缸61固定在基准底板5上,压板62铰接在气缸61的活塞杆64上端,支撑板63上端可转动地安装于压板62上,下端可转动地安装于气缸61的缸体上。具体的,气缸61的活塞杆64上端设置有通孔,通孔内设置有圆柱销65,压板62与活塞杆64通过圆柱销65转动连接,支撑板63分别通过圆柱销65与压板62和气缸61的缸体转动连接。第一定位装置7为与油底壳I的边缘形状相对应的柱体,如棱柱、圆柱或长方体,所述柱体垂直固定在基准底板5上。第一定位装置7设置在夹紧装置6朝向油底壳I的内侧,且第一定位装置7的高度较气缸61的缸体高度大。在非工作状态时,如图4所示,活塞杆64处于回缩状态,在支撑板63的限制作用下使压板62扬起一定的角度;在工作状态时,如图3-5所示,活塞杆64伸出,在支撑板63的限制作用下使压板62处于水平状态,将油底壳I的边缘夹紧在压板62和第一定位装置7之间。为了提高加工精度及稳定性,在基准底板5上还垂直固定有第二定位装置8,第二定位装置8为圆柱体,该圆柱体的顶部与油底壳I的直角边缘底面相抵触。夹紧装置6和第一定位装置7设置为五组,分别设置在油底壳I的边缘下方,通过五个气缸61同时动作来实现油底壳I在加工过程中的夹紧。本技术在使用过程中,先将需要加工的油底壳I通过第一定位装置7和第二定位装置8安装在该加工装置上,之后通过控制机构(图中未示出)控制气缸61的活塞杆64伸出,带动压板62和支撑板63转动压紧油底壳I,即可对油底壳I进行正面以及内腔的加工,正面加工完成后通过控制机构驱动回转轴4带动基准底板5转动180°,通过基准底板5上的通孔对背面进行加工。加工完成后,通过控制机构驱动回转轴4带动基准底板5回到原始位置,然后控制气缸61的活塞杆64回缩,带动压板62上扬,即可取出加工好的油底壳I成品。该加工装置夹持牢固,加工精度高,通过一次装夹即可完成正面、内腔以及背面的加工,操作简单,提高了工作效率。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技术,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主权项】1.一种油底壳加工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装置包括底座,所述底座两端分别固定有中心安装有回转轴的回转台,所述回转轴之间固定有基准底板,所述基准底板上设置有若干与油底壳的底孔相对应的通孔,所述基准底板上固定安装有用于油底壳定位的第一定位装置和用于将定位在第一定位装置上的油底壳夹紧的夹紧装置,所述第一定位装置与夹紧装置对应设置,所述夹紧装置包括气缸、压板和支撑板,所述气缸固定在基准底板上,所述压板铰接在气缸的活塞杆上端,所述支撑板上端可转动地安装于压板上,下端可转动地安装于气缸的缸体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油底壳加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气缸的活塞杆上端设置有通孔,通孔内设置有圆柱销,所述压板与活塞杆通过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油底壳加工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装置包括底座,所述底座两端分别固定有中心安装有回转轴的回转台,所述回转轴之间固定有基准底板,所述基准底板上设置有若干与油底壳的底孔相对应的通孔,所述基准底板上固定安装有用于油底壳定位的第一定位装置和用于将定位在第一定位装置上的油底壳夹紧的夹紧装置,所述第一定位装置与夹紧装置对应设置,所述夹紧装置包括气缸、压板和支撑板,所述气缸固定在基准底板上,所述压板铰接在气缸的活塞杆上端,所述支撑板上端可转动地安装于压板上,下端可转动地安装于气缸的缸体上。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书田韩大利孟凡志
申请(专利权)人:天津市大邱庄金洲汽车配件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天津;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