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控单体泵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3204954 阅读:49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5-12 12:1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电控单体泵系统,所述系统包括高压油泵、油箱、喷油器、电磁控制阀和电控单元。所述油箱通过第一低压循环管路与高压油泵连接。所述高压油泵的出口连接电磁控制阀。所述油箱通过第二低压回油管与电磁控制阀连接。所述电磁控制阀与喷油器连接,用于控制喷油器进行喷油。所述电控单元与电磁控制阀连接,用于控制喷油的喷油正时和喷油脉宽。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一方面通过设置电磁控制阀对喷油进行控制,并通过设置电控单元对喷油的喷油正时和喷油脉宽进行控制,改善了小油量喷射的稳定性和各缸喷射的一致性;另一方面通过单独设置电磁控制阀,无需对现有设备进行大幅度长周期的改造,具有易通过现有设备改造实现、改造成本低的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燃油喷射
,具体涉及一种电控单体栗系统。
技术介绍
现有技术中,船用柴油机所配备的燃油系统技术通常可分为以下几个种类:1、机械式燃油喷射系统机械式燃油喷射系统为目前使用的主流,具有技术成熟度高、可靠性好、成本低廉等优势,但是其同时具有低工况小油量运行自身稳定性差、各缸一致性差等缺陷。图1为现有技术中一种典型的机械式燃油喷射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现有的机械式燃油喷射系统通常包括高压油栗10、油箱30和喷油嘴50。油箱30和高压油栗10之间设有循环流道,高压油栗10的出口连接喷油嘴50。高压油栗10直接对喷油嘴50供油,在低工况的条件下小油量喷射稳定性差,且各气缸的油量一致性差。2、电控单体栗系统电控单体栗系统是一种介于机械式燃油系统和高压共轨喷射系统之间的技术形态,可实现喷射时刻的灵活可调。常规电控单体栗系统是将高压油栗重新设计,将电磁控制阀集成至油栗中。因此,常规电控单体栗系统具有需要对发动机做较多改动,对现有机型的改造周期长、成本高等缺陷。图2为现有技术中一种典型的电控单体栗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如图2所示,现有的电控单体栗系统通常包括电控单体栗11、油箱30、喷油嘴50和电控单元90,其中电控单体栗11包括一体集成的控制阀111。油箱30和高压油栗10之间设有循环流道,控制阀111分别连接喷油嘴50和电控单元90,在电控单元90的控制下对喷油嘴50进行供油。现有的电控单体栗系统需要对原有的机械式高压油栗作较多的改造设计,并在发动机中作许多对应的改造,因此对现有机型的改造周期较长、成本较高。3、高压共轨喷射系统高压共轨喷射系统能够实现喷射时刻和喷射压力的独立灵活可调,但由于技术不够成熟,成本较高等原因,目前尚未在船用柴油机市场得到广泛应用。
技术实现思路
鉴于现有技术中的上述缺陷或不足,期望提供一种小油量喷射稳定性强、各缸喷射一致性较好,同时容易通过旧机改造得到、改造成本低的电控单体栗系统。本技术提供一种电控单体栗系统,包括高压油栗、油箱、喷油器、电磁控制阀和电控单元,所述油箱通过第一低压循环管路与所述高压油栗连接。所述高压油栗的出口连接所述电磁控制阀。所述油箱通过第二低压回油管与所述电磁控制阀连接。所述电磁控制阀与所述喷油器连接,用于控制所述喷油器进行喷油。所述电控单元与所述电磁控制阀连接,用于控制所述喷油的喷油正时和喷油脉宽。本技术诸多实施例提供的电控单体栗系统一方面通过设置电磁控制阀对喷油进行控制,并通过设置电控单元对喷油的喷油正时和喷油脉宽进行控制,改善了小油量喷射的稳定性和各缸喷射的一致性;另一方面通过单独设置可与高压油栗配合的电磁控制阀,而非将高压油栗改造成集成控制阀的油栗,无需对现有设备进行大幅度长周期的改造,具有易通过现有设备改造实现、且改造成本低的优点;本技术一些实施例提供的电控单体栗系统通过在油箱和电磁控制阀之间设置由电磁控制阀控制通断的第二低压回油管,实现了无需对高压油栗进行大幅改造,即可实现由电磁控制阀控制向油箱回油或向喷油器供油的工作状态切换;本技术一些实施例提供的电控单体栗系统通过在油箱和电磁控制阀之间设置第二低压进油管,在电磁控制阀中设置连通第二低压进油管和线圈的辅助油道,通过循环油路对线圈进行冷却。【附图说明】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所作的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图1为现有技术中机械式燃油喷射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现有技术中电控单体栗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一实施例提供的电控单体栗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3所示电控单体栗系统中电磁控制阀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一实施例提供电控单体栗系统中的喷油控制方法的流程图。图6为图5所示喷油控制方法中步骤S50的流程图。附图标记说明:10高压油栗11电控单体栗30油箱50 喷油嘴70电磁控制阀90电控单元111控制阀701油栗接口703低压回油口705喷油器接口【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相关技术,而非对该技术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技术相关的部分。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技术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技术。图3为本技术一实施例提供的电控单体栗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如图3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本技术提供的电控单体栗系统包括高压油栗10、油箱30和喷油器50,油箱30通过第一低压循环管路与高压油栗10连接,所述系统还包括电磁控制阀70和电控单元90。高压油栗10的出口连接电磁控制阀70。油箱30通过第二低压回油管与电磁控制阀70连接。电磁控制阀70与喷油器50连接,用于控制喷油器50进行喷油。电控单元90与电磁控制阀70连接,用于控制所述喷油的喷油正时和喷油脉宽。上述实施例提供的电控单体栗系统一方面通过设置电磁控制阀对喷油进行控制,并通过设置电控单元对喷油的喷油正时和喷油脉宽进行控制,改善了小油量喷射的稳定性和各缸喷射的一致性;另一方面通过单独设置可与高压油栗配合的电磁控制阀,而非将高压油栗改造成集成控制阀的油栗,无需对现有设备进行大幅度长周期的改造,具有易通过现有设备改造实现、且改造成本低的优点。图4为图3所示电控单体栗系统中电磁控制阀的结构示意图。如图4所示,在一优选实施例中,电磁控制阀70上设有油栗接口701、低压回油口703和喷油器接口 705,油栗接口 701与高压油栗10的出口连接,喷油器接口 705与喷油器50的高压油管连接,低压回油口 703与所述第二低压回油管连接。在一优选实施例中,高压油栗10通过柱塞是否加压控制所述第一低压循环管路的开断:所述柱塞处于加压状态时,闭合高压油栗10与所述第一低压循环管路的连接口,所述第一低压循环管路断开;所述柱塞处于非加压状态时,所述第一低压循环管路连通。电磁控制阀70通过通电/断电控制所述第二低压回油管的开断:电磁控制阀70通电时,闭合低压回油口703,所述第二低压回油管断开;电磁控制阀70断电时,打开低压回油口703,所述第二低压回油管连通。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电控单体栗系统的工作状态依次为:1、高压油栗10的柱塞处于非加压状态,电磁控制阀70断电,所述第一低压循环管路和所述第二低压回油管均连通,形成循环油路;2、高压油栗10的柱塞处于加压状态,所述第一低压循环管路断开;电磁控制阀70断电,所述第二低压回油管连通;高压油栗10内的高压油通过低压回油口 703和所述第二低压回油管流回油箱;3、高压油栗10的柱塞处于加压状态,所述第一低压循环管路断开;电磁控制阀70在电控单元90的控制下通电,所述第二低压回油管断开;高压油栗10内的高压油通过当前第1页1 2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电控单体泵系统,包括高压油泵、油箱和喷油器,所述油箱通过第一低压循环管路与所述高压油泵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还包括电磁控制阀和电控单元;所述高压油泵的出口连接所述电磁控制阀;所述油箱通过第二低压回油管与所述电磁控制阀连接;所述电磁控制阀与所述喷油器连接,用于控制所述喷油器进行喷油;所述电控单元与所述电磁控制阀连接,用于控制所述喷油的喷油正时和喷油脉宽。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郭立君平涛浦卫华赵伟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一一研究所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