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段式的单体泵回油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3918467 阅读:68 留言:0更新日期:2016-10-27 17:1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分段式的单体泵回油管。该单体泵回油管包括:分段式回油总管,其一端堵死,另一端连接燃油的回油接口,所述分段式回油总管具体包括:多节回油管和连接该多节回油管的三通接头,相邻所述回油管通过所述三通接头的两侧接口连接;以及多根回油歧管,其一端连接分段式单体泵上的接口,另一端与所述三通接头的上方接口连接,从而将回油歧管与分段式回油总管连接在一起形成分段式的单体泵回油管。该分段式的单体泵回油管管路承受的应力较小,管路断裂的风险降低,管路可靠性提高;减少了整改时间和单体泵接头因经常拆装而造成的漏油风险;管路生产工艺要求简单,降低了管路包装和运输的难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柴油机单体泵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分段式的单体泵回油管
技术介绍
目前单体泵式发动机根据其整机布置情况,主要有组合式单体泵和分体式单体泵两种形式。组合式单体泵主要运用在一些功率较低、缸心距较小的发动机上,通过一个单体泵安装壳体将各缸单体泵装配在一起,使各单体泵具有共同的燃油回油口和回油口,外形类型传统的直列式机械泵。分体式单体泵主要运用在一些功率较高,缸心距较大的发动机上。在发动机上,各单体泵之间距离较大,各缸单体泵之间相对独立,具有独立的安装壳体,独立的燃油进、回油接口等。由于分体式单体泵各单体泵具有单独的进、回油接口,外部总油路需引出多条油路分别接到各个单体泵的进、回油接口上。目前常用的油路布置方式是一条总的燃油管道上焊接多条歧管,各歧管端部的接头分别连接各个单体泵上的接口。燃油总管与歧管为一体式供货及安装。目前分体式单体泵常用的油路布置方式是一条总的燃油管道上焊接多条歧管,各歧管端部的接头分别连接各个单体泵上的接口,燃油总管与歧管为一体式。该种管路结构从生产成本方面来讲,确实具有零件数量和装配工序较少的成本优点。但从技术层面来讲,这种集成式管路结构却具有诸多缺点:集成式管路结构由于总管与各歧管之间均是焊接在一起的,且各单体泵之间的接头安装位置均存在一定的误差,在发动机运行过程中,管路承受的应力相对较大,管路断裂的风险比较高;当发动机某一缸单体泵出现故障需要从机体上的安装壳体内取出进行检修时,需拆掉现有的集成式管路与各缸单体上所有接口的连接方能取出某一故障单体泵,由于每一次拆装某一缸单体泵都需要拆掉与该管路连接的所有单体泵上的接头,无形中增加了所有单体泵接口处漏油的风险;由于分体式单体泵一般都运用在一些功率较高,缸心距较大的发动机上,其管路一般也是较大较长的管路,在一条本已很长的钢管上面再焊接多条歧管,并对整条集成管路进行无氧焊接、防锈处理以及运输等,本身对管路生产商的设备,技术,以及运输成本等要求就非常高。公开于该
技术介绍
部分的信息仅仅旨在增加对本专利技术的总体背景的理解,而不应当被视为承认或以任何形式暗示该信息构成已为本领域一般技术人员所公知的现有技术。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合理的分段式的单体泵回油管,该分段式的单体泵回油管管路承受的应力较小,管路断裂的风险降低,管路可靠性提高;减少了整改时间和单体泵接头因经常拆装而造成的漏油风险;管路生产工艺要求简单,降低了管路包装和运输的难度。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分段式的单体泵回油管,该分段式的单体泵回油管包括:分段式回油总管,其一端堵死,另一端连接燃油的回油接口,所述分段式回油总管具体包括:多节回油管和连接该多节回油管的三通接头,相邻所述回油管通过所述三通接头的两侧接口连接;以及多根回油歧管,其一端连接分段式单体泵上的接口,另一端与所述三通接头的上方接口连接,从而将回油歧管与分段式回油总管连接在一起形成分段式的单体泵回油管。优选地,上述技术方案中,分段式回油总管的一端用圆钢堵死,所述回油管为钢管,并与所述三通接头焊接固定。优选地,上述技术方案中,回油歧管的数量与发动机单侧的分段式单体泵的数量适配。优选地,上述技术方案中,回油歧管的另一端与三通接头的上方接口直通连接、卡套连接、或者铰接连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该分段式的单体泵回油管在发动机运行过程中,管路承受的应力较小,管路断裂的风险降低,管路可靠性提高;当发动机某一缸单体泵出现故障需要从机体上的安装壳体内取出进行检修时,只需要拆除故障缸管路即可,无需拆除其他无辜缸管路甚至整条燃油管路,减少了整改时间和单体泵接头因经常拆装而造成的漏油风险;管路生产工艺要求简单,无需投入一些大成本的专用设备便能生产;管路外形简单,降低了管路包装和运输的难度。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分段式的单体泵回油管的分解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分段式的单体泵回油管的主视装配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分段式的单体泵回油管的侧视装配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描述,但应当理解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受具体实施方式的限制。除非另有其它明确表示,否则在整个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中,术语“包括”或其变换如“包含”或“包括有”等等将被理解为包括所陈述的元件或组成部分,而并未排除其它元件或其它组成部分。如图1所示,根据本专利技术具体实施方式的分段式的单体泵回油管的具体结构包括:分段式回油总管1和回油歧管2,该分段式回油总管1包括多节回油管3和连接该多节回油管3的三通接头4,回油歧管2数量根据发动机单侧单体泵数量而定,其一端连接单体泵上的接口,另一端与三通接头4连接,从而将回油歧管2与分段式回油总管1连接在一起,形成分段式的单体泵回油管。在发动机运行过程中,管路承受的应力较小,管路断裂的风险降低,管路可靠性提高;当发动机某一缸单体泵出现故障需要从机体上的安装壳体内取出进行检修时,只需要拆除故障缸管路即可,无需拆除其他无辜缸管路甚至整条燃油管路,减少了整改时间和单体泵接头因经常拆装而造成的漏油风险;管路生产工艺要求简单,无需投入一些大成本的专用设备便能生产;管路外形简单,降低了管路包装和运输的难度。具体来讲,结合图2和图3可以看出,分段式回油总管1的一端用圆钢堵死,另一端连接燃油的回油接口,使从油箱过来的燃油经总管到歧管进入到各单体泵。该分段式回油总管1的具体包括:多节回油管3和连接该多节回油管3的三通接头4,多节回油管3的数量根据发动机单侧的单体泵5的数量而定,三通接头4的数量根据发动机单侧的单体泵5的数量而定,相邻回油管3通过三通接头4的两侧接口连接,从而形成分段式回油总管1。优选地,回油管3为钢管,相邻回油管3与三通接头4焊接固定。回油歧管2数量根据发动机单侧单体泵5的数量而定,歧管具体走向根据发动机实际布置情况而定。该回油歧管2的一端连接单体泵上的接口,另一端与三通接头4的上方接口连接,从而将回油歧管2与分段式回油总管1连接在一起,形成分段式的单体泵回油管。优选的,该回油歧管2的另一端与三通接头4的上方接口直通连接、卡套连接、或者铰接连接。综上,该分段式的单体泵回油管在发动机运行过程中,管路承受的应力较小,管路断裂的风险降低,管路可靠性提高;当发动机某一缸单体泵出现故障需要从机体上的安装壳体内取出进行检修时,只需要拆除故障缸管路即可,无需拆除其他无辜缸管路甚至整条燃油管路,减少了整改时间和单体泵接头因经常拆装而造成的漏油风险;管路生产工艺要求简单,无需投入一些大成本的专用设备便能生产;管路外形简单,降低了管路包装和运输的难度。前述对本专利技术的具体示例性实施方案的描述是为了说明和例证的目的。这些描述并非想将本专利技术限定为所公开的精确形式,并且很显然,根据上述教导,可以进行很多改变和变化。对示例性实施例进行选择和描述的目的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的特定原理及其实际应用,从而使得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能够实现并利用本专利技术的各种不同的示例性实施方案以及各种不同的选择和改变。本专利技术的范围意在由权利要求书及其等同形式所限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分段式的单体泵回油管,其特征在于,包括:分段式回油总管,其一端堵死,另一端连接燃油的回油接口,所述分段式回油总管具体包括:多节回油管和连接该多节回油管的三通接头,相邻所述回油管通过所述三通接头的两侧接口连接;以及多根回油歧管,其一端连接分段式单体泵上的接口,另一端与所述三通接头的上方接口连接,从而将回油歧管与分段式回油总管连接在一起形成分段式的单体泵回油管。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分段式的单体泵回油管,其特征在于,包括:分段式回油总管,其一端堵死,另一端连接燃油的回油接口,所述分段式回油总管具体包括:多节回油管和连接该多节回油管的三通接头,相邻所述回油管通过所述三通接头的两侧接口连接;以及多根回油歧管,其一端连接分段式单体泵上的接口,另一端与所述三通接头的上方接口连接,从而将回油歧管与分段式回油总管连接在一起形成分段式的单体泵回油管。2.根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罗名雄李佑长覃明智王雪光于洪宇
申请(专利权)人:广西玉柴机器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西;4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